分钟级|“把脉”风云:气象与冬奥到底啥关系?( 二 )


总台央视采访人员 任梅梅:在我旁边就是一座全自动气象观测站,可以全天候捕捉赛道周边细微的天气变化,实时提供赛道周围12种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数据支撑。

分钟级|“把脉”风云:气象与冬奥到底啥关系?
文章插图
北京冬奥会是第一次在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举办的冬奥会,也就是说,历届冬奥会气象保障的技术经验和方案,是没有办法在北京冬奥会复制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且比赛多在山区举行,山地气象预报本身就是国际公认的难题。山区“一天变四季”“十里不同天”,天气变化极为复杂,要想精准把握山顶、半山腰、山脚下的不同天气状况,准确判断比赛进程中的天气变化,精密监测是基础。为此,从2014年起,气象部门就开始在延庆、崇礼等地启动自动气象站的选址与建设,目前已在北京冬奥会核心赛区建成50多套赛道气象站,在历届冬奥会当中,站点密度最大。

分钟级|“把脉”风云:气象与冬奥到底啥关系?
文章插图
冬奥北京气象中心延庆区气象服务组 常晨:我们每个自动站也都是迁过一两回,因为赛道有它自己的调整,那么也是根据赛道调整,我们来调整我们的自动站,来保证能准确测量到相应位置的气象数据情况。

分钟级|“把脉”风云:气象与冬奥到底啥关系?
文章插图
此外还有多部气象雷达正在服务冬奥会,比如风廓线雷达、激光测风雷达等,用于计算高山滑雪雪道之间横风、纵风的方向和大小。目前在北京城区、延庆及崇礼周边,气象部门共建成了现代立体观测设施441套。

分钟级|“把脉”风云:气象与冬奥到底啥关系?
文章插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项目(气象)负责人 陈明轩:另外就是说我们风云四号B星的这样新一代的静止气象卫星,也能够从太空中来进一步监测云的变化和空中气流和风场的变化,我们叫从地基、空基到天基这样的一个立体的观测网,气象观测的数据实时传回我们的预报员的平台上,北京冬奥会的气象保障服务,我们力争做到“百米级、分钟级”。
何为“百米级”“分钟级”气象预报?
刚刚专家也说了,北京冬奥会的气象保障目标是做到“百米级”“分钟级”的预报,那么所谓“百米级”“分钟级”预报究竟能精细到什么程度呢?
从大气科学可预报性的角度来说,空间越精细、预报时段越长,预报难度就越大。往届冬奥会,客观气象预报基本以千米网格为主,时间更新频率多为半小时至1小时。

分钟级|“把脉”风云:气象与冬奥到底啥关系?
文章插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项目(气象)负责人 陈明轩:我们力争做到“百米级、分钟级”,意思是我们可以做到每10分钟就可以提供一个预报,每隔100米能有一个预报的数据,甚至比100米更细的预报,做到“一场一策”,甚至“一项一策”。因为不同的赛场不同的比赛项目,它对气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分钟级|“把脉”风云:气象与冬奥到底啥关系?
文章插图
以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为例,最长的一条赛道长度是3045米,落差将近900米。这当中,不同海拔高度点的风速风向、温度、湿度、降水、能见度,会下雨还是下雪,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下雪,以及雪面温度等气象预报数据,都可以通过精细的客观预报技术得到。

分钟级|“把脉”风云:气象与冬奥到底啥关系?
文章插图
冬奥北京气象中心延庆区气象服务组副组长 时少英:这是我们67米分辨率的一个模拟。你可以看到,明天早晨5点的时候,山顶的风会达到25米每秒,拐弯这个地方是23米每秒,到了赛道的第三起跳点这个位置,风速10米每秒,拐弯之后到结束区,这个风速就更小一些。虽然说都是大风,但是沿着赛道风速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