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犯羊刃必二婚,三刑入命必死无疑( 四 )


     花轿进村后 , 迎亲队伍穿街过巷 。这时新郎的亲朋好友或与新娘关系密切的人 , 要买一挂火鞭 , 到轿前点放 , 俗谓“助鞭” , 表示对新郎婚事的庆贺 。花轿至家门落 轿时 , 一人手持谷草把子点燃 , 绕花轿(新娘座的)三周 , 并把米醋浇在烧红的犁铧上 , 冒出热烟 , 称“浇醋丹” , 认为可以 , 然后两年轻妇女将新娘从轿里请 出 , 让新娘怀抱古书 , 搀扶着行至门口(属相相妨者忌搀 , 孕妇忌搀) 。进家门时 , 芦席铺地 , 骑马鞍 , 跨犁铧 , 大伯子向新娘头上撒五谷(谷、高梁、麦、红豆、 杆草) , 一边撒一边唱:“一撒金、二撒银、三撒财富满家门” 。
    迎亲形式1950年以后有很大变化 。坐轿改为骑马 , 路近改为步行;1970年以后 , 以骑自行车为主;1980年以来 , 好些人家用汽车迎亲 , 有的大小汽车少的四五部 , 多的十几部 。其它旧仪式也革除了不少 。
    十一、拜堂 
     新郎新娘行至院中 , 鞭炮齐鸣 , 乐队奏乐 , 夫妇双双拜天地 , 叫“拜堂成亲” 。若新婚夫妇属相有妨 , 拜天地时要用被子界开 , 称“隔山拜天地” 。拜毕 , 将新 娘搀入洞房面向“喜神”方位 , 给新娘修面整容 , 梳头结发 , 俗曰:“新人上头” , 从毛头闺女成为正式媳妇 , “结发夫妻”由此而名 。给新娘上头的妇女要唱上头 歌:“一拢子 , 二拢子 , 拢的女婿戴顶子(做官);一拢金 , 二拢银 , 拢来娃娃一大群 。”然后小姑手持红衣抛向空中 , 一面抛一面说:“一挂金、二挂银 , 三挂新 娘贵子生 , 挂住裱儿 , 得个小儿 , 挂住里儿 , 得个女儿(指衣服里和表) 。”一般都能挂住衣服和外面 。唱毕 , 众人离屋 , 让乐班内一吹笛人进屋向新娘连吹3声 。俗谓“吹白虎” , 又叫“安白虎” 。
     女方4个送亲压轿的 , 俗称“把轿” 。其中舅家1人 , 本族3人 。把轿人装着新娘柜上的钥匙他们到男家门前时 , 被一老者引至宴室 , 由老人陪着赴宴 , 称此老 人为“陪客” 。宴会进行中 , 新郎由家人领着向把轿人行大礼 , 感谢他们对自己妻子的关照 。这道程序叫“女婿上拜” 。宴毕 , 把轿人要去新娘住室安慰一番 , 把所 带钥匙交给新娘 , 辞别返家 。
    午饭一毕 , 新郎新娘要同到天地前磕头礼拜 。众人给父母往脸上抹黑 , 并拽至天地旁坐好 , 在倡导下 , 新婚夫妇先拜父母 , 次按家族亲友辈份依此叩拜 , 受礼人给叩头人钱 。
    十二、闹洞房
     闹洞房又称“逗媳妇”、“吵房” , 在迎亲的当天晚上进行 。是先由小姑送灯 , 早早抱学生 。送罢灯 , 无论长辈、平辈、小辈 , 聚开新房中 , 祝贺新人 , 戏闹异 常 , 多无禁忌 , 有“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 , 越闹越喜”之说 。过去宾客闹房时 , 中扮花脸 , 或足着手 , 说笑后 , 逗俗兴的多 , 以哄堂一笑为足 , 意义不大 。无 论如何喧闹 , 主人不得恼怒 , 愈闹愈发 , 喜可加倍 。1950年后闹洞房 , 多是向新娘提各种难题 , 让其回答 , 文明礼貌 , 妙趣横生 。也有的对新娘戏弄 , 伴娘常代 新娘受一半 , 为戏弄 , 常以糖果抛撒闹房人 。闹房结束后 , 还要让新娘擀面条 , 子孙汤 , 认为可白头偕老 , 子孙满堂 。新娘接着喂 , 象征接替家务 , 同 心协力 , 共同致富 。床铺由长辈给铺 , 多为男性长辈从之 , 边铺边道:“老公公铺炕 , 子女两行 。”最后 , 小姑送去尿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