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妙|北京冬奥颁奖花束,“织女”是河南的“瓷娃娃”!曾因病骨折上百次( 二 )


“月桂叶子还是很有难度的,比较耗时,因为颜色深,只能在光线很好的白天进行钩织。”王妙说,团队的姐妹们基本都是村里的留守妇女,家中男人外出打工,女人们在家照顾好几个孩子和老人,团队中的一位马姐,有4个孩子,最小的只有4个月大,忙里偷闲,每天除了照顾老人和小孩,其他时间全部花在了钩织上。
“婆婆帮我带小孩,丈夫帮我洗衣服做家务,”王妙说,自己家里不用太操心,她在那段时间每天花费十余个小时进行钩织,“我们必须高质量完成,一片月桂叶子要2.5厘米宽、7厘米长,长宽误差绝对不能超过0.5厘米,这意味着大家的针脚必须尽可能一致。我们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作品寄出后,老师很满意,说我们做的针脚十分平整、活灵活现。”
2022年1月1日凌晨,2022北京冬奥会公布颁奖用花,王妙和姐妹们长憋的一口气终于能够骄傲吐出,她在上午发了一条朋友圈。
“新年第一天,终于不用保密了……要知道,我们完成的每一朵花,都跟奖牌一起被奥运健儿带回家,永远珍藏,为奥运健儿打call,为我们织女打call!”
王妙|北京冬奥颁奖花束,“织女”是河南的“瓷娃娃”!曾因病骨折上百次
文章插图
王妙和姐妹们一同编织
命运多舛却永远想做个有用的人,最后让她情牵奥运
这位自称“织女”的女子,出生后14天即被诊断为成骨不全症(又称“脆骨症”)的“瓷娃娃”,普通的一次喷嚏,就能引发一次骨折,成长至今,30岁的王妙骨折上百次,往往一处还未痊愈,另一处又断掉。
她在8岁前基本被困在一张一米宽的小床上,那时她不知道自己患了什么病,只知道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出门上学、和小伙伴们追逐嬉戏,对她来说更是遥不可及。大多数时候,她的活动范围不超过房间里那张一米宽的小床,房顶上木头的纹理刻在她的脑海里。喝水、上卫生间都需要妈妈照顾,王妙常常很自责,“那时候家里就靠着妈妈种棉花挣钱,怎么有时间照顾我。”所以王妙就常常忍着不喝水,“这样就可以少上厕所。”
但王妙还是“想要试着自己走走”,可是她只要起身稍稍用力,腿骨就会发生断裂,断裂处生长起来的骨痂堆积在那里,王妙的双腿始终没有康复。无奈之下,王妙进行了两次康复手术,截掉了四截骨痂,并打上钢钉。
王妙|北京冬奥颁奖花束,“织女”是河南的“瓷娃娃”!曾因病骨折上百次
文章插图
8岁后,她才第一次迈出自家家门。十几岁时,王妙在弟弟的作文书上看到史铁生的《合欢树》时深有感触,史铁生在《合欢树》中这样写道,“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她买回了《我与地坛》这本书,也在自家院子里栽了一棵合欢树,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
2015年,她去天津做修复手术时,被医生拉进一个康复群,在群里看到了编制课程,从此与编织结缘,正式开启了她自强不息的人生。
“带我入门的老师教了我很多。”王妙说。师傅领进门后,她拿出一贯不服输的精神。那段时间,她每天都坐在电脑前学习,从早上5点到凌晨一两点,乐此不疲。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妙会编的小物件越来越多,杯垫、抱枕、帽子、手套,兔子、长颈鹿……彩色的毛线点亮了她原本灰暗的生活。
“做手工编织,改善了我和母亲依靠原来扎麦秆、梳羊毛维持生计的现状,我开始有了固定的收入,也可以开始带领身边人一起靠双手致富。”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在2021年3月时,采访这位坚强善良的“瓷娃娃”时,她已经是鹿邑县有名的手工艺品县级非遗传承人,但小有名气并未停止奋斗和奉献的脚步。她录制编织课程传到网络课堂上,想帮助更多人找到生活的方向。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