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谷爱凌、苏翊鸣原来是在这里的“草”上练“大招”( 二 )


站在这里 , 只见雪场平地而起 , 呈现金字塔造型 , 雪道面积约13000平方米 , 最高处离地面27米 , 最长雪道178米 , 滑雪道近10条 。 针对冬奥会比赛项目 , 滑雪场后又在2020年春节后开始增建标准旱雪滑雪大跳台Big Air , 总高度43米 。
这个大跳台的黑科技之一在于它独特的落地气包设计 。 同类产品多为内凹式吸能 , 人掉在上面就凹陷进去 , 凹陷处会积水 , 最后人会陷进水里 。 而尖锋团队设计了麦秆式气包 , 内部是柔软的小管子 , 卸下大部分力之后仍然能让人滑行出去 , 对真雪的模拟性更高 。
另一个黑科技是魔毯 。 一些旱雪基地没有魔毯 , 运动员滑下来之后要自己爬上100米的高坡 , 相当于爬13层楼 。 尖锋团队的爬坡魔毯可以节省运动员体能 。
1月29日 , 谷爱凌在个人抖音“青蛙公主爱凌”上 , 晒出了自己在旱雪滑雪场乘坐魔毯的视频 , 她左手吊着抓环 , 右手抱着雪板 , 手忙脚乱 , 又哈哈笑着 , 乐不可支 。 配文自嘲道:还好我的滑雪能力比我的魔毯能力强一些 。
经受了疫情防控的考验 , 克服重重困难 , 大跳台于2021年7月开始试滑 。 先是四川省的滑雪运动队员试滑 , 后来一传十十传百 , 来的专业人士越来越多 。
模拟|谷爱凌、苏翊鸣原来是在这里的“草”上练“大招”
文章图片

一名孩子抱着雪板在旱雪场地上通过 。 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谢佼摄
“我记得当时看见有人上大跳台雪道 , 我以为是大众雪友 , 上去劝他下来 , 结果才知道是内蒙古滑雪队的教练 。 ”张魏笑称 , “我们随时守在跳台边了解运动员反馈 , 做了大量的修正和改进 。 ”
苏翊鸣也来了 。 他早在2014年就试滑过“金针菇” , 是尖锋团队的老朋友 。 上一次他是一个人前来训练 。 那时候 , 正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 , 苏翊鸣背来50公斤的装备 , 没有父母和教练陪伴 , 每天苦练8个小时 , 挥汗如雨 。
2021年 , 中国国家队有8支人马70余人、14个省级队有149人在这里训练 。 排队都排不上 , 只能延长开放时间 。 常常看见冰雪健儿们在高温下上午练完下午练 , 下午练完夜里还要加练 。
其中 , 谷爱凌尤为感人 。 训练期间 , 她从早上10点半练到下午4点 , 中午也不休息 。 “有可能就是在我们这里 , 她完善了自己的秘密武器 。 ”张魏说 。
模拟|谷爱凌、苏翊鸣原来是在这里的“草”上练“大招”
文章图片

游客在成都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上感受冰雪运动的快乐 。 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谢佼摄
南国冰雪日渐兴
推动冰雪运动发展 , 旱雪设备立大功
成都酷客滑雪俱乐部创始人冯宣竣 , 曾在日本从事了两个雪季的滑雪教练工作 , 如今冯宣竣选择把俱乐部开在了这个旱雪滑雪场中 。 10日下午 , 他和俱乐部的教练们正在指导十几位小朋友学习单板滑雪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成都是有着滑雪文化的城市 。 它有西岭雪山滑雪训练场和都江堰室内滑雪训练场 , 不远的阿坝州茂县还有太子岭滑雪训练场 。 有了旱雪 , 可以进一步拓展滑雪时空 , 降低门槛 。 ”冯宣竣说 , “在‘金针菇’练习‘草上飞’ , 到了雪季可以自由‘雪上飞’ 。 ”
因为滑旱雪的要求比滑真雪高 , 旱雪滑雪场又被称为“滑雪驾校” , 有助于规范基本动作 。 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会滑雪 , 尖锋团队还琢磨出一个教学黑科技——“骑行道” , 初学者坐在一条长长的斜椅往下滑 , 十分安全 , 不用教练陪同 。 “一般2个小时就能脱离骑行道 , 进入初学道 。 ”张魏说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