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赛场上的00后运动员( 二 )


从奋力向上跳跃的项目改为贴地飞行 , 时间、空间、视角都会产生变化 。 赵丹记得 , 有时趴在地上做模拟滑行时 , 能看到蚂蚁经过 。 而在场外观看和在赛道内滑行又像堕入时间的魔方 , 外面看“嗖”一下 , 但我们运动员在滑行时还有时间根据弯道情况做出动作 , “外面3倍速 , 里面0.5倍速 。 ”
这些差异和速度带来的刺激感渐渐吸引了赵丹 , 尽管她要面临伤病、还有时刻被叮嘱的“增重” , “一天4顿饭 , 要把餐盘堆成小山 , 特别难” 。 但做事“但求不后悔”的她 , 很快在国内选拔赛脱颖而出 , 站上了冬奥会赛场 , 她和队友黎禹汐的出现本身就创造了中国首次参加冬奥会女子钢架雪车项目的历史 。
冬奥赛场上的00后运动员
文章图片
2月14日 , 中国选手邵琪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资格赛中 。 视觉中国供图
同样是2018年 , 何金博的运动生涯也从室内转到室外 , 从地上转到山上 。 这个武术队的孩子也在跨界跨项的选拔中改变了赛道 。 本届冬奥会上 , 出生于2005年1月17日的他既是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选手 , 也是首位参加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比赛及大跳台比赛的中国男子选手 。
2018年8月1日是何金博第一次上雪的日子 。 “当时连雪鞋都不会穿 , 第一天就学习穿鞋和摔跤了 , 学习怎么安全地摔 。 ”何金博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专访时回忆 , 在后期练习技巧动作时 , 武术的底子为他提供了体能储备 , 然后还有一些空中的感觉 , “但滑雪的部分从零开始 , 武术帮不上忙 。 ”
此后 , 最难的不是解锁技术动作 , 而是学会“看天吃饭”以及“和大自然相处” 。 他表示 , 在户外赛场上 , 最难攻破的是对于风速的控制 , “如果本来对速度的控制能力就很差 , 一刮风 , 天气一冷 , 雪一变质 , 就更难去找到跳的速度 , 不仅无法完成动作 , 还很容易受伤 。 ”
无数次在气垫和雪场间切换 , 何金博喜欢上了解锁“大招”的成就感以及滑雪文化中自由、尊重创意的一面 。 进步来得很快 , 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中 , 何金博在2月7日的资格赛第三跳中 , 完成了两周偏轴转体1800 , 这是他目前做过的最高难度的动作 , 也是他第二次在世界大赛中完成这个动作 , 虽然最终排名第27位 , 但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 , “这是我完成质量最好的一次 , 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 , 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 。 ”
传统优势项目中的小将
在中国选手参与冬奥会的历史中 , 雪上项目和冰上项目金牌零的突破分别属于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和短道速滑队 , 两支“王牌之师”名将云集 , 邵琪和李文龙就是代表项目未来的年轻力量 。
肩负着沉寂了16年的金牌梦 , 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共有4男3女参加北京冬奥会 , 2001年7月出生的邵琪是最小的队员 , 挡在她身前冲锋陷阵的是冬奥“四朝元老”徐梦桃和平昌冬奥会季军孔凡钰 。
10岁开始练习空中技巧 , 但至今邵琪都觉得自己是个“胆小且缺乏自信”的姑娘 , 尤其在十七八岁时 , 她曾经陷入迷茫 , “前辈们都很优秀 , 而我的能力很难突破” 。 她常常会在挑战一个新动作后不断念叨“好可怕” , 有时说给教练听 , 有时说给自己听 , 但她明白这或许是种解压的办法 , 因为真正需要她站上赛场时 , 她从来不给自己消极的暗示 。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雪 。 ”邵琪回忆 , 一场大雪让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赛程悬而未决 , “正常赛前是4跳训练 , 我们那天已经跳了3跳 , 然后接到通知 , 资格赛推迟一天 。 ”但比大雪更让小将受到震撼的是 , 在这样的天气情况下 , 等待通知的过程中 , 几乎所有队员都没有降低训练难度 , “大家都没退缩 , 我能感受到她们身上那种梦想的力量 。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