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维恩·韦德|1972年的慕尼黑惨案:11名无辜的运动员,惨死在屠刀之下( 三 )



三、西德之耻营救行动失败后 , 世界舆论为之哗然 , 纷纷指责德国警察无能 , 抨击德国政府“视人质生命如儿戏!”
这次恐怖事件 , 让德国政府遭受了严厉的批评 , 也使各国政府对逐渐变得猖獗的国际恐怖活动产生了危机感 。
恐怖袭击过后 , 慕尼黑赛事安保的问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然而正如媒体所说:


无论德国警方之后采取了何种补救措施 , 他们都对这种局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一名和警方对峙的恐怖分子
首先 , 在奥运会举办伊始 , 德国政府就缺乏对安保必要性的清醒认识 。
许多警察原本作为奥运村安保工作人员 , 却被临时征调至行政和服务岗位 , 身兼多职 , 以此来确保奥运会的各个环节可以顺利运转 , 安保措施则变得相对薄弱 。
其次 , 据事后调查 , 奥运村附近的安保警察曾经两次和恐怖分子打过交道 。
一次是在他们翻越栅栏时 , 警察误认为他们是晚归的运动员 , 并未制止其行为 , 任由其顺利从外部进入奥运村 。
另外一次是在恐怖分子在31号公寓楼外蹲守时 , 恰好被巡逻警察撞见 , 这名警官只是对他们进行了象征性的口头询问 , 在未得到任何有效信息后 , 便放任他们离去 。
这两次擦肩而过 , 为恐怖分子留下了充足的作案机会 。
最后 , 则是在解决人质的选择上 , 德国警方为了迅速平息危机 , 在不恰当的节点选择了强攻 , 丝毫没有考虑以色列运动员的安全问题便贸然开火 , 导致了付出高昂的代价 , 却没有达到战略目的 , 堪称完全失败 。
事后 , 愤怒的以色列人表达了对德国方面的高度不满 。
在他们看来 , 德国政府希望奥运会能够顺利举办下去的愿望 , 远远超过了其对以色列人的关心 , 一些不好的二战往事也在以色列民众中被重新提起 。
一时间以色列国内民怨鼎沸 , 对德国的批评一浪高过一浪 。 最后以色列民众甚至给德国警察扣上了“种族主义”的帽子 , 声称警方的强攻就是为了让犹太人被撕票 。

以色列国内游行的民众
而首次遭遇此类意外的奥委会也是焦头烂额 , 出于人道主义关怀 , 他们不得不在9月6日暂停所有比赛项目 , 在奥林匹克体育场举办大规模的哀悼活动 。
11个座位被空出来 , 代表牺牲的运动员亡魂 , 在场的不少以色列运动员甚至他国运动员都失声痛哭 , 世界人民也为之潸然 。
一天之后 , 剩下的比赛才得以继续进行 。
德国政府的失误和恐怖组织的残忍 , 多种因素联合酿造了慕尼黑惨案 。
随着时间流逝 , 亲历这次事件的当事人会老去 , 可这起人类体育盛会史上 , 最黑暗的一幕会永远警戒我们 , 爱好体育和和平的人们 , 不应该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
对比彼时的慕尼黑和当下的北京 , 不难认识到 , 比起战后百废待兴的复杂政治局面 , 此刻的我们 , 更应该珍惜强大祖国为我们提供的幸福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 充分享受体育带给我们的激情和美好 。
注:

本文中关于慕尼黑惨案的相关内容 , 参考自德国之声《 One Day in September 》 , 刊登于1991-03-12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