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山|大山里走出的甲级女队( 二 )


他记得 , 十七年前 , 他从海口出发前往琼中 , 须走国道 , 坐三小时的班车 , 路上鸡、鸭、狗乱窜 , 牛走在汽车的前头 。 琼中整座县城不过一条不到一公里长的大街 , 零星有几家苍蝇馆子 , “连盏红绿灯都没有 。 ”
他下到村镇学校去招募球员 , 当地的孩子们对足球一无所知 。 他只好扔出一个球 , 让大家随意追逐 , 能从头追到尾的 , 就算是半个好苗子 。 再进行体能测试 , 测短跑与立定跳远 。 还要比较跟腱长短、足弓深浅等 。
去当地孩子家中拜访 , 他发现许多家庭甚至没有通电 , 黑黢黢的屋头点一支蜡烛 。 条件好一些的 , 在屋旁的小溪里接个水力发电机 , 供奉着一枚非常微弱的小灯泡 。 孩子们不穿鞋 , 或顶多穿双拖鞋 , 漫山遍野地跑 。 村里的许多女孩早早在十三四岁的年纪就嫁了人 , 十五六岁即做母亲 。
这都是来自城市的肖山从未想象过的 。 他意识到 , 组球队不仅是他自己的出路 , 也是这些女孩的出路 。 最终 , 他挑选出平均年龄12岁的24人 , 组成了第一代琼中女足队伍 。
林海云说 , 球队建立之初 , 县里曾有过争议 , “足球是一个很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东西 , 有些人会觉得 , 一个山区贫困县怎么可能养活一支球队呢?但我们想的是 , 我们不说大话 , 也没想一步到位把琼中发展成中国足球人才的输送基地——我们就是想让这里的孩子能通过踢球走出大山 , 能看看外面的世界 , 能读上大学 。 ”
化缘
经费短缺成了琼中女足建队后的头号问题 。
林海云回忆 , 建队第一年 , 琼中县的财政并不宽裕 , 面对一个成果未知的项目 , 县政府难以立刻拨款支持 。
为球队筹款成了林海云等县领导的个人工作 , 他称之为“化缘” 。
他邀请琼中县的几位生意人吃饭 , “做包工头的 , 接消防工程的……”在饭桌上把琼中女足的规划一说 , 恳请大家“能捐多少捐多少” , 最后凑得四万元 , 作为球队的启动资金 , 也是球员们一年的伙食费 。
他向一些乡镇企业的领导游说 , “我说你少抽包烟 , 少吃顿饭 , 二十块一双的球鞋 , 你给小孩子们买十双嘛!”
林海云说 , 2007年 , 时任县委书记董宪曾向海口一家公司“化缘”十万元赠予琼中女足 。 年底 , 琼中县政府决议向女足拨款十万元 , “当时全县的财政年收入也就三四千万元 。 ”
但条件依然艰苦 。
第一代球员陈巧翠记得 , 训练不过两三周 , 球鞋的鞋头就会被踢烂 , 球袜烂得更快 。 她们采取很多种方法“将就”:惯使左脚踢球的 , 去找右脚踢球的队友换鞋子 , 各换得一只相对完好的鞋;球袜的大脚趾部位破了 , 就换只脚穿 , 把破洞转移到小脚趾上 。 但仍有队友的大脚趾盖被踢得发黑掉落 。
饭也总是吃不饱 , 一餐“两三片猪肉” 。 陈巧翠把面盆一样大的一餐饭吃完 , “还没走到宿舍就饿了 。 ”为省下些买菜钱 , 谷中声和肖山在球场附近找了块空地种菜 , 不少队员从家里拿来菜种 。
建队的第一年 , 肖山从160斤瘦到120斤 。 他的妻子吴小丽不忍心 , 辞去海口的文员工作 , 来到琼中 , 不领一分工资 , 为肖山分担后勤工作 。
这样风雨飘摇至2009年 , 琼中女足获得了全国女子足球锦标赛U16组别季军 , 所受的关注与关爱慢慢多了起来 。 那年 , 琼中县政府特别嘉奖球队五万元 。
2012年 , 在县政府的促成下 , 琼中女足注册成立琼中女足管理中心 , 挂靠在教育局下 , 成为了事业单位 , 县政府每年固定拨款80万元 。 同年 , 肖山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乡村教师” , 琼中女足得到海南省的财政奖励100万元 , 球员的伙食费上调至45元每天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