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花滑冠军之路的变与不变( 四 )


2018年 , 同一个地点 , 迎来另外一对中国运动员隋文静韩聪的比赛 。 “我们很清楚那时每一步我们是怎么过来的 , 当他们走到这一步时应该注意什么 。 ”
申雪与赵宏博将多年亲身经历传授给这一代年轻运动员 , “从世界第二到世界第一 , 看起来只有一步之遥 , 但需要做很多的努力 。 ”
如今的年轻运动员还记得教练对他们讲过的往事 , 那些不被国外裁判认可时的无助和难过 , 全靠自己拼下来 。 “中国花样滑冰有现在的国际地位 , 真的是靠前辈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 ”彭程说 。
花滑战袍传递中华文化
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赛决赛双人自由滑赛中 , 彭程、金杨伴着《夜宴》组曲翩翩起舞 , 如同展现一幅优美的水墨山水画 。 他们的演出服运用了传统的扎染工艺来体现水墨渐变的感觉 , 融入非遗文化苏绣装饰 , 袖口还有中国经典牡丹纹样 , 被对手们称赞不已 。
在这项观赏性高的运动里 , 一件好的服装被视为花滑运动员的“战友” , 帮助运动员进入角色 , 展现故事情感 。 每年国际滑联都有一项最佳服装奖 , 评选出当年最好看的一套“考斯腾” 。
而在申雪、赵宏博最初参加国际比赛时 , 中国队的服装简陋粗糙 。 1996年赵宏博第二次参加世锦赛 , 比赛服是姚滨设计的 , 赵宏博的姐姐帮着贴的亮片 。 申雪形容自己的裙子就是“两块布叠上 , 中间掏一个窟窿 , 再修修边” , 有时穿上后自己都会不好意思 。
后来有一段时间 , 我国花样滑冰的比赛服由国外设计制作 , 所用的面料也大多是国外的 , 后期改动也较为麻烦 。
备战北京冬奥会时 , 服装被纳入“科技冬奥”项目 。 2020年 , 国家冬季运动服装装备研发中心成立 。 该中心主任、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刘莉介绍 , 今年着重增强中国传统工艺运用 , 比如刺绣、传统印染等 。
一件花滑比赛服的问世 , 首先要求设计师了解背景音乐、主题思想 , 以及教练和运动员的特点 , 画出效果图 , 得到双方认可后 , 选择适合的材料制作 。 轻盈、飘逸或是现代感的面料则能直接体现服装的风格 。 接着打板、裁剪、制作裸衣 , 在正式比赛前试穿 , 再根据反馈进行合体度和舒适度的调整 。
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赛冰舞自由舞比赛中 , 王诗玥刘鑫宇身着青山绿水“考斯腾” , 创意取材于中国山水画 , 男伴衣衫绘有“青峰叠嶂” , 女伴的一袭水蓝色裙宛如“浮云绿水” 。 他们说穿上这套比赛服有一种“大好河山任我驰骋”的感觉 , 更加自豪于在奥林匹克舞台上传播中华文化 。
获得北京冬奥会双人滑第五名的彭程说 , 尽管遗憾没有登上领奖台 , 但她依然享受这次比赛 。 “比赛中 , 大家都会注意自己的表情 , 而我这次是发自内心的笑 。 ”
在北京冬奥会表演滑中 , 彭程选择了自己喜爱的歌手李健创作的《异乡人》 。 她还提议 , 用更加生活化的服装展现游子漂泊的心境 。 此时距离这个东北女孩来到北京 , 已有10年了 。
在奥运会赛场上选择中国歌曲 , 是这一代运动员展现出来的自信——不仅要让中国观众看得懂 , 也要打动国外裁判员 。 彭程认为 , 在奥运会的舞台上 , 把自己国家的文化传递给世界 , 让世界的观众、裁判、其他国家的选手对中国文化更感兴趣 , 是他们的责任和使命 。
解说员在评价北京冬奥会比赛里彭程的表现时 , 称她像曾经的申雪 。 在彭程手机里 , 存着不少申雪赵宏博以前的比赛视频 , 她看得最多的 , 是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夺冠的那次 。 “他们坚定的眼神给人力量 。 ”彭程说 , 从那时到现在 , 中国花滑没变的 , 是不认输的精神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