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2赛季|从青年队到一线队,北京女足一定是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二 )


4月10日 , 女超联赛第二轮 , 北京女足力克江苏女足 。
此役 , 让更多人了解到马晓旭的新角色 , 身为教练兼队员的前亚洲足球小姐 , 站在北京队教练席前大声呼喊:“这个球有必要吗?……这个球漂亮……没事没事 , 再来 。 ”
激情指挥 。 33岁的马晓旭收获了新评价 。
迅速完成角色转换是外界的赞叹 , 马晓旭却有一种顺理成章的淡定 , “之前我在队里就是老队员 , 我们队年轻队员比较多 , 所以那会儿我在场上会提醒大家 , 场下会说问题 , 哪里做得好 , 哪里做得不好 , 所以进入教练的状态快一些 。 ”
最近两个赛季 , 马晓旭一直在做类似助理教练的工作 , 只是之前身份没有转变 。 她是这支年轻球队中的“老大姐” , 有时候跟队员谈心都是她出马 , 自然而然地 , 姐姐就成了助理教练 。
采访人员采访马晓旭的时候 , 时间先后约了两三次 , 女超联赛开始后 , 她有太多事要忙 。 “于指导教给我很多东西 , 让我去尝试 , 去真正感受教练员这个角色 。 ”她笑呵呵地补充一句 , “有点向全能方向发展了 。 ”
队员时期偶尔会有逆反心的马晓旭 , 对教练与球员的关系有自己的看法 。
她理想中的教练是场上一丝不苟 , 场下和队员是朋友 , 训练、比赛和生活是分开的 。 “队员在场上就是得听教练的 , 执行教练的要求 , 即便你有再强的个人能力 , 不执行整支球队的战术要求也不行 。 在生活里我是她们的姐姐、朋友 , 什么事都可以跟我说 。 ”
理想在北京女足变为现实 , 马指导在训练和比赛中铁面无私 , 场下就变成了带头玩闹的“马大姐” 。 不是所有人在由球员向教练转型的过程里都能得到这种信任 , 依然在陪北京女足过苦日子的马晓旭说 , 这也是一种回报 。
“教练组、队员对我都非常信任 , 尤其教练组给了我很大的空间和实践机会 。 当时选择留在北京队 , 确实是年龄大了 , 不想再漂泊了 , 更是因为北京队的环境和氛围很适合我 , 大家相处得很融洽 , 就下定决心在北京踢到我不能踢为止 。 ”马晓旭说 , 现在看来 , 能这么顺利地转换角色 , 也是一种让她特别感谢的回报 。
21-22赛季|从青年队到一线队,北京女足一定是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文章图片
4月7日 , 女超联赛对阵上海队 , 于凡(前)在比赛中控球 。 图/新华社
这个队长·于凡
“小朋友叫我凡姐 , 还真是不习惯呢”
与很多球队相同 , 北京女足也不止一名队长;与很多球队不同 , 北京女足的3名队长是以老、中、青为标准选择的 。
2022赛季 , 随着十多名梯队年轻球员加入 , 22岁的于凡成为场上队长 。
于凡有点不适应 。 2017年底进入北京女足一队后 , 她的比赛机会较少 , 直到今年3月的全国锦标赛才成为主力 。
那之前 , 她在队里是小字辈 , 老队员都叫她“凡凡”或是“大凡” , 现在她的身份有了变化 , “这些小朋友们上来之后 , 都叫我凡姐 , 还真是不习惯呢 。 ”
众多“小朋友”加入 , 很容易地唤醒于凡刚进一队时的记忆 。
“那时候 , 每次训练之后 , 都会有姐姐留下来 , 告诉我训练中哪里没做好 , 哪里需要提高 。 比如我的头球没处理好 , 姐姐就会带着我针对头球加练 。 ”
相似的一幕在今年北京女足的漳州春训中出现 , 球队出早操时 , 老队员会自觉按场上位置分组训练 , 而刚进一队的小队员有点茫然 , 不知道该练点什么 。
“想起当初姐姐们带着我加练 , 这个时候就该我站出来了 , 我会带着她们练练头球 , 练练抢断 。 ”年轻的队长说 , “这就是传承吧 , 每到新老交替的时候 , 队里每个人都会有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 前几年我比赛踢得少 , 会感觉很惆怅、很迷茫 , 那时候总会有姐姐发现我情绪不对 , 来安慰我 , 开导我 。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