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韵文集 一件赵朴初“残稿”背后有“大文章”( 二 )


几个变化
可见,这无疑是一部非常完整、精美的作品 。但不知何故,在如此完美的作品中,赵朴初用笔在墨水笔旁做了如下改动:“海印”改为“三真”,“造规模”改为“海中开山”,“支援光复”改为“续灯除障” 。
“海印”来自大乘佛教,指的是浩瀚的佛法,是对佛教文化的褒义 。修改后的“三真”专指佛教天台宗的教义,表达了体用和谐的意思,即一切法无阻碍,事物灵活,是对大乘佛教的一个发展 。
“建筑规模”是一个通用术语,应用范围很广,“海中开山”是一个特定术语,特指“湛山寺”面向黄海的特殊位置,东、西、北三个方向分别对应浮山、湛山、太平 。
“支持和恢复”也是一个常用术语 。改成“续灯除障”后,肯定是指佛教 。佛法又叫灯笼,是光明和智慧的象征 。一登传一登,传千年 。
这样的改变,不仅更准确、更有针对性,而且更高更有思想 。特别是对“海印”的修改,既避免了与青岛原“海印寺”遗址的歧义,又突出了湛山寺作为天台宗的丛林地位 。
更奇特的是,在原纸的背面,赵朴初用毛笔字写了两行“同事”和“省民委副主任徐焕新” 。经查,徐焕新是青岛人 。1988年任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副主任 。赵朴初到了青岛,专程拜访,要了一本赵朴初的书 。6月6日,徐焕新与时任省人大副主任、省CPPCC副主席及青岛市相关领导一起,出席了在赵朴初举行的湛山寺佛像开光仪式和明哲法师升天仪式 。
或许,容易被人忽略的《望江南》背面的朱笔注释,很可能隐含着赵朴初修改原著的原因,以及修改后新作《忆江南,游湛山寺》的归宿 。

赵朴初韵文集 一件赵朴初“残稿”背后有“大文章”

文章插图
论文背面的朱碧注释可能暗示了赵朴初修改原作的原因 。
在《赵朴初文集》第7卷的韵文中,这首诗是这样记载的:
1988年5月28日至6月7日,他写了28篇青岛日记,其中一篇是《忆江南访湛山寺》:“湛山寺,三真使风荣 。海山之心量极大,续灯除国恩龙之障,无止境 。”注:“湛山寺由徐贤大师于1934年创建 。占地149亩,规模宏大 。以前办过佛学院和鸿天太宗 。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自1985年以来,政府大力恢复,搬出学校、工厂和家庭,彻底执行宗教政策 。”
这里的诗和《望江南》之笔修改过的诗一模一样,就是修改过的诗 。但可惜的是,《赵朴初韵集》只有诗没有书法 。
珍贵的手稿
《游江南湛山寺》中对水墨人物的修饰和涂抹,体现了赵朴初艺术创作的自由,表现了赵朴初在书法、诗歌、佛学、人生等方面力求完美的谦逊态度,以及不断自强、自我革新的高尚情操 。论文背后的笔法留下了许多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这本书虽然有“残稿”的意味,但记录的是特殊时间节点的特殊历史事件和特殊历史人物 。文章引经据典,文笔深刻,凸显文物价值,弥足珍贵 。
这是我至今看到的赵朴初作品中最奇怪的一个 。看到一部作品就能知道两个字的意思,看到两部作品就能看到诗歌和书法的全貌,这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赵朴初创作和修改诗歌的生动形象,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想象空 。从书法到形态学,从形态学到佛教,从书到诗,从诗到字...看得越久,想得越深 。

本文节选自2021年第11期《中国收藏》杂志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编辑:王菁菁 校对:子毅关注“中国收藏杂志”视频号
赵朴初韵文集 一件赵朴初“残稿”背后有“大文章”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