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刘伯温生平概况 刘伯温简介( 三 )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参与制定朱元璋的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 。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 。

明代刘伯温生平概况 刘伯温简介

文章插图
劝君买善
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以刘基为太史令,刘基呈上《戊申大统历》 。荧惑星出现在心宿位,预示有兵灾祸乱,刘基请求朱元璋下诏罪己 。天气大旱,刘基请求处理久积冤案,朱元璋便当即命令刘基予以平反,大雨也就从天而降 。刘基趁机请求建立法制,防止滥杀现象 。朱元璋这时正要处决囚犯,刘基便问是什么原因,朱元璋将自己所做的梦告诉他 。刘基说:“这是获得疆土和百姓的吉象,所以应当停刑等待 。”三日之后,海宁归降,朱元璋很高兴,就将囚犯全部交给刘基释放了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8)即皇帝位,定都应天(今南京市),国号大明 。明王朝正式建立,授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
严明法纪
朱元璋即
刘基
皇帝位后,刘基上奏制定军卫法 。当初确定处州税粮时,仿照宋制每亩加五合,唯独青田县除外,太祖这么说道“:要让刘伯温家乡世代把此事传为美谈 。”太祖巡幸汴梁时,刘基与左丞相李善长一起留守京城 。刘基认为宋、元两朝都因为过于宽纵而失天下,所以应该整肃纲纪,于是便下令御史检举弹劾,不要有任何顾忌,宿卫、宦官、侍从中,凡犯有过错的,一律奏明皇太子,依法惩治,因此人人都畏惧刘基的威严 。中书省都事李彬因贪图私利,纵容下属而被治罪,李善长一向私宠李彬,故请求从宽发落,刘基不听,并派人骑马速报太祖,得到批准,刘基便在祈雨时,将李彬斩首 。因为这件事,刘基与李善长开始不和 。太祖返京后,李善长便向太祖告状,说刘基在坛土遗下杀人,是不敬之举 。那些平时怨恨刘基的人也纷纷诬陷刘基 。当时正逢天旱,太祖要求诸臣发表意见,刘基上奏说:“士卒亡故者,他们的妻子全部迁往他营居住,共有数万人,致使阴气郁结 。工匠死后,腐尸骨骸暴露在外,将投降的吴军将吏都编入军户,便足以协调阴阳之气 。”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但十天过后仍不见雨,故而发怒 。此时恰好刘基的妻子死了,所以刘基请求告辞还乡 。太祖正在营造中都,又积极准备消灭扩廓 。刘基临走上奏说:“凤阳虽是皇上的故乡,但不宜作为建都之地 。王保保不可轻视 。”不久,定西之役失利,扩廓逃往沙漠,从那时起一直成为边患 。这年冬天,太祖亲自下诏,叙说刘基征伐之功,召他赴京,赏赐甚厚,追赠刘基的祖父、父亲为永嘉郡公,并多次要给刘基进爵,刘基都固辞不受 。
不徇私情
太祖因事
刘基画像
要责罚丞相李善长,刘基劝说道:“他虽有过失,但功劳很大,威望颇高,能调和诸将 。”太祖说:“他三番两次想要加害于你,你还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我想改任你为丞相 。”刘基叩首说道:“这怎么行呢?更换丞相如同更换梁柱,必须用粗壮结实的大木,如用细木,房屋就会立即倒坍 。”后来,李善长辞官归居,太祖想任命杨宪为丞相,杨宪平日待刘基很好,可刘基仍极力反对,说:“杨宪具备当丞相的才能,却没有做丞相的气量 。为相之人,须保持像水一样平静的心情,将义理作为权衡事情的标准,而不能搀杂自己的主观意见,杨宪就做不到 。”太祖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回答:“他的气量比杨宪更狭窄 。”太祖接着问胡惟庸,刘基又回答道:“丞相好比驾车的马,我担心他会将马车弄翻 。”太祖于是说道:“我的丞相,确实只有先生你最合适了 。”刘基谢绝说:“我太疾恶如仇了,又不耐烦处理繁杂事务,如果勉强承担这一重任,恐怕要辜负皇上委托 。天下何患无才,只要皇上留心物色就是了 。这几个人确实不适合担任丞相之职 。”后来,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因事获罪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