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翻译及赏析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阅读( 二 )


我们再看词的下阕,下阕转到写雨后的情景和感受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这里描绘了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一边是料峭春风,作者感到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作者感到些些的暖意 。这既是写景,也是表达人生的哲理 。人生不就是这样充满辩证法吗?在寒冷中有温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忧患中有喜悦 。当你对人生的这种辩证法有了了悟之后,就不会永远沉陷在悲苦和挫折之中,就会在微冷的醒觉中升起一股暖意、一线希望 。“山头斜照却相迎”,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观照,是一种通观,是苏轼经历磨难和打击之后,在灵魂上的升华 。苏轼在他的另两句诗中,也表达这种思想:“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意谓凄风苦雨之后也终会放晴的 。
其实以上三句表达的还只是一种儒家的境界,这是一种入世的人生态度 。在此基础上,苏轼进一步彻悟人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归去之后,看刚才刮风下雨的地方,哪里有什么雨,哪里有什么晴 。所谓风雨,所谓晴,不过是人心中的幻象而已 。这里苏轼进入到了佛教所说的“无差别境界” 。在佛教看来,“万法惟心所现”,世界的一切物象皆是心所幻化而出的 。如果心静,世界自然清静 。其实世界万物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我们有了分别心才有了世界万象 。如果我们内心进入到了无差别的境界,世界万物哪有什么分别呢?因此佛教劝人“无执”,一切都不要执着,不要被外物所系缚 。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不要太在乎,所谓“宠辱不惊” 。苏轼在这里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哲理,归去之后(可理解心灵的皈依),心灵进入了宁静的境界,再看生活中的风雨或阳光,哪有什么区别呢?都微不足道 。他在此劝人既不要因风雨而担惊受怕,也不要因阳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处之 。这看来似乎有些唯心的色彩了,其实这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是一种了悟宇宙、人生之后的大超越 。这也反映出了苏轼的人格境界,应该说苏轼的一生基本上达到了这一境界 。晚年他流放到海南岛后,又把这三句稍一改,写入了另一首诗《独觉》:“潇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可见,苏轼是以此来磨砺自己的人格境界,并贯穿在他一生的生命历程之中 。全词以这样充满哲理的句子收尾,韵味无穷,令人深思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