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看似荒诞 新武松打虎中打虎打的是( 二 )


那么究竟是哪种虎呢?首先从描述上看 , 该吊睛白额虎体型巨大 , 偏向于东北虎 , 但仔细一想 , 古代文人墨客在进行文学描述的时候 , 不免会使用一些文学修辞手法 , 因此 , 我更倾向于是华南虎 , 毕竟从人类能对付的野兽上限来看 , 华南虎的可能性会更高 。

武松打虎看似荒诞 新武松打虎中打虎打的是

文章插图


武松打虎背后的“科学指导理论” 故事中 , 武松先是用哨棒攻击 , 但因太过紧张 , 将棒子弄断了 , 于是扔在一旁 , 转为徒手与老虎周旋 。
其实这里武松犯了一个错误 , 即便是哨棒弄断了 , 还不剩半截嘛 , 也应该用起来 , 有工具在手的胜率要更大一些 。
不过武松到底是“理科学霸” , 下一秒他立马想出了对付老虎的办法 , 于是他抓住了老虎的顶花皮 , 一按按将下来 , 就是抓住了老虎的后脑勺的皮毛 , 将老虎按倒 。
武松打虎看似荒诞 新武松打虎中打虎打的是

文章插图


这个操作非常重要 , 可以说是决定了武松后面的胜利 , 如果没有这项操作 , 估计武松就悬了 。为什么这个操作这么重要呢?因为其中涉及到了“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 。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 , 就是在生活中 , 我们捏住猫咪的后颈皮 , 它会一下子就变得很乖 , 蜷缩着身子 , 一动也不动 。
宠物医生们在对猫咪进行相关治疗时 , 为了防止猫咪乱动 , 往往会利用这种现象 , 用夹子夹住它的后颈皮 。
武松打虎看似荒诞 新武松打虎中打虎打的是

文章插图


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是一种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 , 造成这种条件反射的原因是猫在小的时候 , 母猫采用叼住后颈皮的方式搬运幼崽 , 久而久之 , 一旦小猫的后颈皮被捏住 , 它们就以为是母猫要搬运它们 , 进而蜷缩身子 , 保持安静状态 。
这种现象 , 出现在所有采用此方式搬运幼崽的动物身上 , 比如狮子、老虎、蜜獾、豹子等 , 而猪、猴子等采用其他方式搬运幼崽的动物 , 捏住它们的后颈皮则不管用了 。
武松打虎看似荒诞 新武松打虎中打虎打的是

文章插图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些研究者曾利用13只猫进行了相关研究 , 发现67%的个体都出现了该现象 , 而且猫的年纪越小 , 越明显 , 而所有没有出现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的猫咪 , 绝大多数都是年龄比较大的 。
这很容易理解 , 因为随着年纪的不断增大 , 母猫也不需要再亲自搬运它们了 , 渐渐地 , 这种条件反射就减弱甚至消失了 , 不过有不少个体终身保留 。
武松打虎看似荒诞 新武松打虎中打虎打的是

文章插图


明白了这一科学理论之后 , 我们再来看武松打虎的过程 , 他抓住老虎的顶花皮 , 就相当于捏住了它的后颈皮 , 而老虎正是采用这一方式搬运幼崽的动物之一 , 不排除成年之后依然保留有这种条件反射 , 所以被捏住了后颈皮的老虎 , 马上就变得乖巧了许多 , 任由他挥拳狂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