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也像普洱茶那样分生茶 白茶跟生普的样子有什么区别( 二 )


与此同时,随着渥堆发酵的程度加深,多酚类物质较多转化为茶红素、茶褐素等,以至于熟普泡出来的茶汤颜色发红,很多时候接近玛瑙色 。
经历包括渥堆在内的特定工序后,普洱茶就从晒青茶的身份,转变为熟茶 。
在普洱里,区分生普与熟普,关键是看工艺 。
并非是,等到生普存久后它就会变成熟茶 。
按这样想,简直是荒唐!
《4》
白茶与普洱的制茶工艺,拥有天然不同 。
从国标内容看,白茶的主要工艺是萎凋与干燥 。
何为萎凋?
即,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将茶青鲜叶均匀摊晾,从而促使鲜叶内部的内源酶,引导内含物质发生适度的物理、化学变化 。
在散失部分水分后,可以使得茶青的嫩茎、叶片萎蔫,叶片失去葱绿光鲜亮感,稍稍转暗,青草气部分消失 。
在内源酶的引导下,青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等,发生着适度氧化 。
白茶萎凋好比是做酸菜、腌咸菜前,要将新鲜的蔬菜稍稍晒蔫,再拿去加工那样 。
两者有不少异曲同工之处 。
伴随着白茶萎凋进程,茶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发生轻微氧化 。
这点与绿茶的加工不同 。
绿茶茶青采下后,讲究及时杀青,杀死酶的活性,让其停止氧化 。
因此,在六大茶类分类里绿茶属于不发酵茶,而白茶属于微发酵茶 。
在萎凋结束后,茶叶内部尚且保留较多水分,未达到成品茶的含水量要求 。
因此,还需要经过干燥处理 。
将萎凋叶内部的含水量烘干达标,实现干度合格,含水量低于8.5%的标准后,才能正式得出白茶成品 。
仅以萎凋与干燥为主的传统工艺下,白茶的天然外形可以得到保留 。
肉眼看去,白茶的芽头、叶片、茶梗等,除了脱去大量水分后,其余的和茶青时期相差不大 。
这点不像普洱、岩茶、红茶、铁观音、龙井绿茶等 。
它们的加工期间,或是揉捻、或是焙火、或是整形塑形 。
以岩茶为例,揉捻成条索状后,再经过烘干,随着焙火程度的加深,条索焙到转色,颜色以黑褐、板栗壳色为主 。
从成品茶上,根本看不出曾经的茶青鲜叶雏形!
不揉捻、不杀青、不焙火,仅仅以萎凋与干燥为主要工序,这是白茶的特色 。
纵观来看,在六大茶类里,白茶加工走的是极简风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本味呈现,本色出演,风味鲜香醇爽无比!
《5》
喝茶入门时,建议持“空杯心态” 。
哪怕原先喝了十多年普洱茶,在转到白茶领域时,仍旧是白纸型的新手 。
刚开始接触白茶时,不能犯先入为主的错误 。
将原先喝普洱茶的经验,代入新的茶类领域 。
比如,觉得普洱茶分生茶、熟茶,那白茶也理应如此 。
比如,认为经过普洱茶存放久了,带有仓味很正常 。仓味老白茶的出现,也不过是小事一件,不用大惊小怪 。
比如,认为老熟普泡出来的茶汤又红又浓,像是葡萄酒 。白茶在存久后,也应该是泡出“红汤”才正常 。
比如,觉得在普洱领域里,存茶分干仓湿仓 。那么白茶里也该直接沿用干、湿仓的概念 。
比如,觉得普洱茶提倡古树茶,满街尽是古树普洱 。到了白茶里,也认为白茶是讲老树好……
诸如此类的想法,其实都犯了同样的错误 。
那就是,张冠李戴,混淆概念!
喝白茶,不能用普洱茶的标准去圈定它 。
否则,容易让人频频踩坑 。
白茶里,不提倡所谓的古树、老丛、老树等概念 。
而品质出色,良好仓储的老白茶,不管过去了多少年,也不能带有仓味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