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巴巴多斯将在元宇宙平台设立大使馆的词条( 二 )


陈捷说,人类不满足烽火狼烟、飞鸽传书的通信方式,于是发明了电话电报;不满足只听到声音,还想看见对方的状态,于是发明了视频通话;不满足简单看见平面的、已有的影像,于是发展出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 。人类为了满足“像神仙一样”畅游世界的梦想,一方面在现实世界发展科技,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构建虚拟世界 。显然,后一种方式由于少了很多物理上的限制,更容易实现人类的愿望 。
不过,当人们看到“元宇宙”概念里出现的扩展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广为人知的技术名词时,仍不免冒出一连串的问号:“‘元宇宙’就是这些?没什么新东西呀!是不是炒作?”
换言之,现在热议“元宇宙”是否为时过早?
前不久,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原主任李志民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连发两文,表达了对“元宇宙”概念的谨慎态度 。他认为,“任何产业或行业的重大改变,都是技术上逐步积累的结果,是有明显征兆的”,而这次的“元宇宙”概念,仿佛是被资本包装之后“突然蹦了出来”一样 。
也有一种声音认为,恰恰是平静催生了热闹 。
沈阳就“‘元宇宙’为啥突然火了”给出三方面的理由:社会进步技术为本,但近些年互联网领域的技术概念有些枯竭;普通用户对手机审美疲劳,期待新鲜事物;资本缺乏新热点,需要新方向 。
秉承理性和开放的态度,李志民对“元宇宙”的走红评论道,“任何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探索都应该鼓励,任何以科学为名义的忽悠都需要警惕 。”
“元宇宙”距离现实有多远?技术这把尺子现在量不出来
不论“元宇宙”是虚火还是真火,它都制造了一个让全世界集中审视热门技术的机会 。人们渴望知晓“元宇宙”距离现实到底有多远,就必须先把目光聚焦到科技本身 。
正如陈捷所说,现实世界的科技水平决定了“元宇宙”的上限 。一方面,人类对现实中自然规律、物理规律以及真实世界的理解,决定了“元宇宙”里能够存在什么;另一方面,当前的科技水平,决定了“元宇宙”能够实现到什么程度,决定了“虚拟的现实”是真的能让人沉浸其中甚至难以自拔,并且实现人类社会的部分功能,还是只能当成高档的三维玩具 。
为了查明“元宇宙”的技术可行性,张军平浏览了国内最近出版的《元宇宙通证》一书,书中一幅“‘元宇宙’六大支撑技术”的分析图令他印象深刻 。这六项技术分别是:区块链、物联网、网络及运算、人工智能、电子游戏技术、交互技术(包括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 。
张军平认为,“元宇宙”就像是一个“水果拼盘”,“目前技术上没有太多突破,但业界又希望整合这些技术形成一个全新的应用” 。
掌握技术的业界佼佼者,如何看待技术现状与“元宇宙”之间的距离?
作为全球科技巨头之一,微软也布局了“元宇宙”,不过他们目前能公开的内容不多 。微软方面表示,“元宇宙”的本质在于构建一个与现实世界持久、稳定连接的数字世界 。微软的相关技术,可以为驱动“元宇宙”供所需资源,包括在云端为现实世界构建“数字孪生”的物联网服务;通过混合现实设备,营造现场感的相关平台;以及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以自然语言进行交互,并用于视觉处理的机器学习模型等 。但他们表示暂时不便透露更多细节 。
高通公司表示,他们在XR(扩展现实,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的统称)领域已经积累了十余年 。当被问到“XR技术距离让人‘虚实难辨’还有多远”时,该公司XR业务中国区负责人郭鹏说:“具体还需要多长时间我们不好预测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