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端午节为什么又叫女儿节?( 二 )


端午节与年轻女性相关的习俗
一、佩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 。多见于江南 。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 。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 , 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 , 五日钗头彩胜之制 , 备极奇巧 。凡以缯销翦制艾叶 , 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 , 八宝群花之类 。绉纱蜘蛛 , 绮榖凤麟 , 茧虎绒陀 , 排草蜥蜴 , 又螳蜘蝉蝎 , 又葫芦瓜果 , 色色逼真 。加以幡幢宝盖 , 绣球繁缨 , 钟铃百状 , 或贯以串 , 名曰豆娘 , 不可胜纪 。
二、戴香包戴香包 ,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 , 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 , 有用碎布缝成的 , 内装有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等香料 。将其佩在胸前 , 香气扑鼻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 , 以彩线贯之 , 搐使如花形 。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 , 缀之以绵 , 若数珠 。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 , 内容物几经变化 , 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 , 辟虫的雄黄粉 , 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 , 制作也日趋精致 , 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
三、躲端午躲端午是端午节习俗 , 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 。简称躲午,亦称躲端午.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 , 诸事多需避忌 , 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 。此俗宋代似已形成 , 南宋诗人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 , 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 。明代学者刘侗《帝京景物略》记载:(九月)九日 , 父母家必迎女归宁 , 食花糕 。归宁就是已嫁之女归省父母 , 花糕是指掺入干果 , 插上装饰旗的重阳糕 。《嘉靖隆庆志》也记载: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 , 《滦州志》:女之新嫁者 , 于是月俱迎以归 , 谓之躲端午.
四、插艾草古代时 , 艾草也叫作女人草,产于山阳 , 采以端午,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 , 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 , 也常用于针灸 。每到端午时节 , 它被插在家家户户的门口避邪、驱蚊 , 点燃艾草 , 也可以点艾条 , 清淡的袅袅烟雾能除虫灭菌 。艾草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 , 是一味妇科良药 , 所以又被称为女人草 。古代女子在端午节还常常将艾叶佩戴在身上 , 以此来驱邪避毒 。因此 , 古代就有五月女儿节 , 系端午索 , 戴艾叶 , 五毒灵符的说法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