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是怎么产生的? 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是伴随着什么而兴起的( 二 )




单词是怎么产生的? 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是伴随着什么而兴起的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词的特征: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 。一般来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调与题目用“·”隔开,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 。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阕(片)像对联一样相对)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长短句也是词的别称 。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
6、词有时会不符合上述规律,因为早期是和着曲子写的,因此它最注重的还是与曲的配合 。(蒙元时期,词与曲是两相和的,因为元曲与词差不多,只是曲没有阙,词有阙 。)
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 。唐代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 。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 。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 。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 。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 。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 。“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 。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 。“引”和 “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 。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 。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 。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 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 。最长的词牌《莺啼序》,240字 。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 。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 。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 。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 。一般不换韵 。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 。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 。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 。可以叠字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 。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 。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 。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 。《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 。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