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又是一年端午节,对于端午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估计大多数人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 , 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
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传 , 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 , 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
端午节习俗
一、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 , 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二、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 , 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 , 又叫做“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 , 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 , 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 , 统称糯米粽 。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祝愿考生考上好的学校 。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三、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 , 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 , 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 , 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 , 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四、挂荷包和五彩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 , 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 。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也有的说可以让五色丝线扔到河里后变成龙,带走瘟疫和疾病 。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五、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 。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