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三陵只有十三座皇帝陵? 明十三陵长陵定陵昭陵609

明十三陵长陵定陵昭陵609(北京十三陵只有十三座皇帝陵?)
【北京十三陵只有十三座皇帝陵? 明十三陵长陵定陵昭陵609】明十三陵应该是世界上目前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帝王墓葬群,一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位妃嫔、一位太监 。十三个帝陵分别是:

长陵(明成祖朱棣)、献陵(明仁宗朱高炽)、景陵(明宣宗朱瞻基)、裕陵(明英宗朱祁镇)、茂陵(明宪宗朱见深)、泰陵(明孝宗朱佑樘)、康陵(明武宗朱厚照)、永陵(明世宗朱厚熜)、昭陵(明穆宗朱载垕)、定陵(明神宗朱翊钧)、庆陵(明光宗朱常洛)、德陵(明熹宗朱由校)、思陵(明毅宗朱由检)

。十三陵是明成祖朱棣将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以后,开始在此兴建的明朝皇帝陵寝 。

北京十三陵只有十三座皇帝陵? 明十三陵长陵定陵昭陵609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从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建立大明开始,到崇祯十七年(1644)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结束,明朝一共经历了十六位皇帝,分别是

: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毅宗朱由检

;通过以上皇帝列表和安葬在十三陵的皇帝列表对照,我们可以看到没有葬在十三陵的三位皇帝是:

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和明代宗朱祁钰



其实,每个朝代的皇帝不一定都会葬在同一个地方 , 比如河南巩义的北宋皇陵 , 按说北宋有九位皇帝,可是葬在此处皇陵的也只有七个皇帝,再加一个被追尊的皇帝宋宣祖(赵匡胤父亲),一共也只有八座帝陵,形成了“七帝八陵的局面”,两个没有葬在这里的皇帝,就是被金国俘虏的宋徽宗和宋钦宗 。而清代的皇帝也并不是全部都葬在一起的,其帝陵也分为清东陵和清西陵 , 另外还有现在沈阳的“盛京三陵”:清永陵(努尔哈赤的父、祖、曾祖)、清福陵(努尔哈赤)、清昭陵(皇太极) 。所以,明朝的皇帝没有葬在一起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

北京十三陵只有十三座皇帝陵? 明十三陵长陵定陵昭陵609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三个没有葬在十三陵的皇帝
  • 明太祖朱元璋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登上帝位,建立明朝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寝,据说在选址之初,朱元璋让刘基(刘伯温)、徐达、常遇春和汤和等人每人为他选一个陵址,当大家拿出字条时 , 发现几个人的字条上不约而同都写的是“独龙阜玩珠峰” , 就这样,朱元璋决定在南京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为自己和马皇后修建陵寝 。

朱元璋的陵寝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开始修建,直到明永乐三年(1405年)才全部建成 。早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陵寝的地宫刚刚修建完成时,马皇后就因病去世了 , 朱元璋将其葬入陵寝,并将陵寝命名为“孝陵”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就与马皇后合葬在了明孝陵 。

北京十三陵只有十三座皇帝陵? 明十三陵长陵定陵昭陵609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 明惠帝朱允炆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也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 其父太子朱标病死,明太祖朱元璋将朱允炆册立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继皇帝位 。登基以后,朱允炆力主削藩,想削弱地方藩王的势力,这一下激起了藩王的反抗,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 , 燕王朱棣借机起兵造反,在经过四年的“靖难之役” , 最终朱棣攻进了南京,在战乱之中,身为皇帝的朱允炆下落不明,其叔叔朱棣成功的夺取了皇位 , 也就是明成祖 。

据说,当朱棣带兵攻进皇宫时,皇宫四处起了火,当火势被扑灭后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的残?。?已经不能辨认,据太监们说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长子朱文奎的尸体,朱棣听后痛哭不已说:

“傻小子,何苦如此!”

意思是说他不是来夺皇位的,只是“清君侧”而已,朱允炆又何必自杀呢?

北京十三陵只有十三座皇帝陵? 明十三陵长陵定陵昭陵609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可信 , 既然朱棣假模假式地说自己不是造反,那么在朱允炆自焚而死后,最起码朱棣应该给身为皇帝的朱允炆修建个陵寝呀?可是,朱棣并没有给朱允炆修陵,可能朱棣不给朱允炆修陵,就是故意要给人们留下朱允炆只是外逃,并没有死亡的假象,以掩盖他弑君夺位的事实真相 。这样一来,当时生死难辨的朱允炆,也就没有陵寝了 。
  •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帝)
朱祁钰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按说他是没有机会成为皇帝的,但是,架不住命运的安排 。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钰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被太监王振蛊惑着御驾亲征瓦剌,谁知道,兵力明显占着优势的明英宗,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军队大败,明英宗朱祁镇自己也成为了俘虏 。当时 , 外有强敌,如果册立明英宗只有三岁的儿子朱见深为帝,面对强敌虎视眈眈,主少国疑,不利朝廷政局的稳定 , 在这种情况下,朱祁钰被于谦、王直等大臣推上了帝位 。

北京十三陵只有十三座皇帝陵? 明十三陵长陵定陵昭陵609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谁知道 ,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在朱祁钰刚当了一年皇帝时,被俘一年的明英宗朱祁镇又被瓦剌给放了回来 。朱祁钰为了坐稳皇位,就将哥哥朱祁镇囚禁在南宫之中近八年之久 , 在此期间,朱祁钰唯一的儿子、被册立为太子的朱见济早夭,后继无人的朱祁钰自己此时又身患重病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日,大臣石亨、徐有贞等人趁朱祁钰重病之际,拥立被囚禁在南宫之中的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辟 , 再次登上帝位 。

天顺元年(1457年)二月初一,明英宗朱祁镇将朱祁钰废为郕王,他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将被废的朱祁钰软禁到西内的永安宫,不到一个月,朱祁钰就不明不白的死了 。明英宗朱祁镇下诏指斥朱祁钰

“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 , 神人共愤”

。并废其帝号,赐谥号为

“戾”

,称

“郕戾王”

,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 。

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在继位后,按照帝王的惯例 , 就准备为他自己修建陵寝,但一直没有选定合适的地点,直到景泰七年(1456年)二月 , 景泰帝的皇后杭氏因病去世,朱祁钰就命太监曹吉祥、保定侯梁瑶、工部右侍郎赵荣负责督工,在天寿山(十三陵)选择合适的地方修建陵寝 。景泰七年(1456年)三月 , 景泰帝的陵寝就在天寿山黄寺岭下正式开工,到了六月十七日,玄宫先期建成,就先将杭氏安葬于陵内,但是,地面建筑还没有修好 。

北京十三陵只有十三座皇帝陵? 明十三陵长陵定陵昭陵609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而就在陵寝地面的修建过程中,“夺门之变”发生 , 明英宗复位成功,这样一来,朱祁钰的陵寝修建工程就彻底停工 。这时候,襄王朱瞻墡劝侄子明英宗毁掉朱祁钰修建的陵寝,明英宗本来就对弟弟朱祁钰恨之入骨 , 听到有人这样建议,就顺水推舟,让工部尚书赵荣带五千官兵将朱祁钰陵寝毁掉了 。最后,将朱祁钰以亲王礼葬于西郊金山(玉泉山北)的景泰陵,朱祁钰也成为自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唯一一个没有葬在十三陵的皇帝 。

除了明孝陵和十三陵以外的明朝皇陵

其实除了朱元璋的明孝陵和十三陵以外,明朝还有另外几处皇陵 , 比如位于江苏盱眙洪泽湖西岸的明祖陵、位于安徽凤阳城南的明皇陵、湖北钟祥的明显陵等 。
  • 江苏盱眙明祖陵
明祖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德祖)、曾祖朱四九(懿祖)的衣冠冢,以及朱元璋祖父朱初一(熙祖)的实际安葬之地,明祖陵也被称为明代第一陵 。

北京十三陵只有十三座皇帝陵? 明十三陵长陵定陵昭陵609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以后,就追尊其高祖、曾祖、祖父和父亲为帝,按照规定需要对其祖上进行祭奠,但是,由于朱元璋祖上贫穷,四处漂泊,他已经找不到其祖陵在哪里了 。直到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的族人朱贵向朱元璋献上了祖陵图,朱元璋才得以知道其祖陵位于古泗州城北的杨家墩 。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 , 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带人开始修建祖陵 。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明祖陵修建完成,太子朱标奉德祖、懿祖、熙祖的衣冠葬入祖陵 。
  • 安徽凤阳明皇陵
安徽凤阳的明皇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的陵寝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受封吴王 , 希望光宗耀祖的朱元璋就指派属下汪文等人到他的家乡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为其父母修建陵寝,直到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陵寝修建竣工 。明皇陵占地约2万余亩,周长二十八里,陵园内宫阙殿宇,壮丽森严,规制与南京的明孝陵和北京的明十三陵基本相同 。

北京十三陵只有十三座皇帝陵? 明十三陵长陵定陵昭陵609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 湖北钟祥明孝陵
除了以上几处明朝皇陵以外,在湖北省钟祥市还有一座明显陵 , 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朱佑杬、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 。按说朱佑杬没有做过皇帝,他的陵墓算不上皇陵,但架不住他有个做皇帝的强势儿子朱厚熜呀!其实 , 本来朱厚熜也是没有机会做皇帝的,不过,命运却将他推上了皇位,在明武宗朱厚照去世以后 , 因为他没有子嗣 , 张太后和首辅杨廷和经过挑选,被封在湖北钟祥的兴献王朱佑杬的儿子朱厚熜,被确定为皇位继承人 。

朱厚熜在继位的第六天,就与大臣们讨论给他的亲生父亲兴献王封号,年纪仅17岁的朱厚熜不惜与整个朝廷翻脸,坚持要将其父追尊为皇帝,这也就是著名的“大礼议”之争 , 最终的结果是明世宗朱厚熜获胜,追尊其父朱佑杬为“恭穆献皇帝”、其母为“章圣皇太后” 。在朱厚熜将其父追尊为皇帝后,原本为他修建的献王坟也就要按帝王规制进行升级了 。

北京十三陵只有十三座皇帝陵? 明十三陵长陵定陵昭陵609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按照朱厚熜的本意是想将他父亲朱佑杬的陵寝,迁到北京的十三陵安葬的,他安排大臣进行选址,但是,此举遭到了部分大臣的反对,工部尚书赵璜说:

“显陵有三个理由不能迁,先皇体魄所安,不可轻犯 。一是山川灵秀,不可轻泄;二是皇陵是国家根本所在,不可轻动;三是以太祖(朱元璋)不迁皇陵 , 太宗(朱棣)不迁孝陵,廖以为法”

最终,朱厚熜放弃了将他父亲朱佑杬的陵寝迁到北京的打算 。这样一来 , 在湖北钟祥也就有了一座明朝皇陵 。

另外,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以后 , 明朝的皇室又流落到南方,并且由明朝宗室在南方相继建立了一个政权,历史上被称为“南明”,断断续续也存在了十八年,曾有六位朱氏子孙被拥立帝,不过南明政权在历史上基本上算是一个没有被正式承认的政权 。南明政权也遗留有几处皇陵,比如:位于河南省孟津县明恭宗(福忠王)朱常洵的熙陵、在广西梧州的礼宗朱常瀛的兴陵、贵州都匀高塘山昭宗朱由榔的永历陵等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