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用法 百合

【百合的用法 百合】百合

百合

别名:韭番、重迈、中庭、重箱、摩罗、强瞿、百合蒜 。

性味:味甘,性寒 。

归经:归心、肺经 。

入药部位:干燥肉质鳞叶 。

形态特征:呈长椭圆形,长2~5cm,宽1~2cm , 中部厚1.3~4mm 。表面类白色、淡棕黄色或微带紫色,有数条纵直平行的白色维管束 。顶端稍尖,基部较宽,边缘薄 , 微波状,略向内弯曲 。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角质样 。气微,味微苦 。

百合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 0.3~1两;蒸食或煮粥食 。

外用:捣敷 。

炮制:百合:拣去杂质、黑瓣 , 簸除灰屑 。

蜜百合:取净百合 , 加炼熟的蜂蜜(百合100斤用炼蜜6斤4两)与开水适量 。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不沾手为度 , 取出 , 放凉 。

百合的功效作用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

主治: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 , 精神恍惚 。

药理作用:百合煎剂对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有止咳作用,小白鼠肺灌流使流量增加,并能对抗组织胺引起的蟾蜍哮喘 。

百合的配伍

1、治耳聋、耳痛:干百合为末,温水服二钱,日二服 。(《千金方》)

2、治咳嗽不巳,或痰中有血:款冬花、百合(焙,蒸)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每服一丸,食后临卧细嚼,姜汤咽下,噙化尤佳 。(《济生方》百花膏)

3、治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七枚(擘),知母三两(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渣;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 , 取一升,去渣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金匮要略》百合知母汤)

4、治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七枚(擘) , 生地黄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升 , 去渣 , 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 。(《金匮要略》百合地黄汤)

5、治百合病变发热者:百合一两(炙),滑石三两 。上为散 , 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金匮要略》百合滑石散)

百合的附方

①治咳嗽不巳,或痰中有血:款冬花、百合(焙,蒸)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 如龙眼大 。每服-丸,食后临卧细嚼 , 姜汤咽下,噙化尤佳 。(《济生方》百花膏)

②治支气管扩张、咯血:百合二两,白及四两 , 蛤粉二两,百部一两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重二钱,每次一丸,日三次 。(《新疆中草药手册》)

③治肺病吐血:新百合捣汁,和水坎之 , 亦可煮食 。(《卫生易简方》)

④治背心前胸肺慕间热 , 咳嗽咽痛 , 咯血,恶寒 , 手大拇指循白肉际间上肩背至胸前如火烙:熟地、生地、归身各三钱,白芍、甘草各一钱,桔梗、元参备八分,贝母、麦冬、百合各钱半 。如咳嗽,初一、二服,加五味子二十粒 。(《慎斋遗书》百合固金汤)

⑤治肺脏壅热烦闷:新百合四两,用蜜半叠 , 拌和百合 , 蒸令软,时时含如枣大,咽津 。(《圣惠方》)

⑥治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七枚(擘),知母三两(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渣;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 , 取一升 , 去渣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百合知母汤)

⑦治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七枚(擘),鸡子黄一枚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升 , 去渣,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百合鸡子汤)

⑧治百合病下之后者:百合七枚(擘) , 滑石三两(碎,绵裹),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 , 绵裹)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 , 当白沫出 , 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升,去渣;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升,去渣后,合和重煎,取-升五合,分温服 。(滑石代赭汤)

⑨治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 , 病形如初者:百合七枚(擘),生地黄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 , 当白沫出 , 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升 , 去渣,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 , 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 。(百合地黄汤)

⑩治百合病变发热者:百合一两(炙),滑石三两 。上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 , 热则除 。(百合滑石散 。⑥方以下出《金匮要略》)

⑾治神经衰弱,心烦失眠,百合五钱,酸枣仁五钱,远志三钱 。水煎服 。(《新疆中草药手册》)

⑿治肺痈:白花百合 , 或煮或蒸,频食 。拌蜜蒸更好 。(《经验广集》百合煎)

⒀治疮肿不穿:野百合同盐捣泥敷之良 。(《包会应验方》)

⒁治天疱湿疮:生百合捣涂 , 一、二日即安 。(《濒湖集简方》)

⒂治耳聋、耳痛:干百合为末,温水服二钱,日二服 。(《千金方》)

⒃鲜百合汁:鲜百合三个,取汁用温开水冲服,早晚各一次,可治肺结核之咯血,慢性支气管炎伴有肺气肿 。

⒄百花煎:百合30克,冬花15克,水煎服,可治肺热咳嗽 , 咽干口渴 。

⒅百合知母汤:百合30克,知母15克,水煎服,可用热性病后期的各种症状 。

⒆百合汤:百合30克 , 鸟药10克,水煎服 , 可治日久不愈的胃痛 。

⒇百合50克,北沙参15克 , 冰糖15克,水煎服 。可治干咳 , 口干咽燥 。

 ?。?1)百合、莲藕节各20克,水煎 , 汤水冲入白芨粉10克服下,可治肺阴虚有热引起的咳血 。

 ?。?2)百合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冬虫夏草10克,川贝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可治咳喘,痰少,咽干,气短乏力等症 。

 ?。?3)百合30克,北沙参15克(亦可加冬花10克),冰糖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可治干咳痰少,口干咽燥 。

 ?。?4)百合蜜:百合100克,蜂蜜50克拌匀蒸熟,于睡前食用 。适用于神经衰弱,睡眠欠佳,久咳,口干等症 。

 ?。?5)清蒸百合:鲜百合洗净,蒸熟食用,可连续服用,对肝炎,胃病,贫血,体虚,有良好的疗效 。

 ?。?6)百合糖水:百合100克,白糖适量,煮汤食用 。适用于肺结核和热性病后期患者以及失眠,心悸,精神不安 , 肺痿肺痈,痰火咳血等症 。

 ?。?7)百合炖肉:百合100克 , 瘦猪肉(亦可用鸡肉、羊肉)500克,共炖熟佐餐食用 。适用于身体虚弱者及慢性支气管炎、浮肿患者作调补之用 。

 ?。?8)百合粥:百合50克、粳米100克 , 同煮粥,加冰糖调味食用 。有润肺止咳,养心安神作用 。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热或肺燥所致的干咳 , 以及肺结核,久咳不愈,睡眠不好,烦躁不安,肺气肿,咯血 , 妇女更年期综合症 , 神经衰弱等症 。脾胃虚弱或风寒感冒咳嗽者不宜食用 。

 ?。?9)百合粥:百合、莲子、薏米各适量,同煮粥,加冰糖或白糖调味食用 。有滋补、安神、益胃、润肺作用 。适用于各种虚弱,心悸,大便溏?。?脚气病等症 。

 ?。?0)面合?。ㄉ撕≈笞圆话?,神志不清,胡言乱语) 。如已发汗用百合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煮取一升;另用知母三两,加水二程式煮取一升 。百合汁、知母汁合在一起煮成一升半,分次服 。此方名“百合知母汤” 。如已吐过,则用百全七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 , 加鸡蛋白一个,分两次服 。此方名“百合鸡子汤” 。如已泻过,则用百合七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二繁荣昌盛煮取一升;另用代赭石一两、滑石三两,加水二繁荣昌盛煮取一升 , 是百合汁一起再煮成一升半,分两次服 。此方名“百合代赭汤” 。如未经汗、吞、下,则用百合枚,水泡一领先,次日清晨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另以生地黄汁一升,令两汁合煮成一升半,分两次服 。此方名“百合地黄汤” 。如病已变成消渴,则用百合一升在水一半中泡一夜,取汗温洗病人,洗毕,令病人吃白汤饼 。如病已变成热症,则用百合一两、滑石三两,共研为末,水冲一匙,微泻即见药效 。如病已变成腹满作痛,则用百合炒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 。一天服二次 。

 ?。?1)肺脏壅热 。烦闷咳嗽 。用新百合四两,加蜜蒸软,时时含一片吞津 。

 ?。?2)肺病吐血 。用新百合捣汁,水送服 。煮百合吃亦可 。

 ?。?3)风疹流走 。用盐泥二两、百合半两、黄丹二钱、醋一分、唾液四分,捣和敷贴 。

 ?。?4)疮肿不穿 。用野百合同盐捣泥敷涂 。

 ?。?5)天泡疮 。用生百合捣涂 , 二、二日即安 。或用百合花晒干为末,调菜油涂搽亦有效 。

 ?。?6)肠风下血 。有百合子,酒炒微赤,研为末,开水冲服 。

百合的相关论述

1、《本草经疏》:“百合,主邪气腹胀 。所谓邪气者 , 即邪热也 。邪热在腹,故腹胀,清其邪热则胀消矣;解利心家之邪热 , 则心痛自廖;肾主二便,肾与大肠二经有热邪则不通利,清二经之邪热,则大小便自利;甘能补中,热清则气生,故补中益气;清热利小便,故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 。乳难 , 足阳明热也;喉痹者,手少阳三焦、手少阴心家热也;涕泪,肺肝热也 。清阳明三焦心部之热,则上来诸病自除 。”

2、《本草述》:“百合之功,在益气而兼之利气,在养正而更能去邪,故李梴氏谓其为渗利和中之美药也 。如伤寒百合?。?《要略》言其行住坐卧,皆不能定,如有神灵,此可想见其邪正相干 , 乱于胸中之故,而此味用之以为主治者,其义可思也 。”

3、《本经逢原》:“百合,能补土清金,止嗽,利小便 。仲景百合病,兼地黄用之,取其能消瘀血也 。《本经》主邪气腹胀心痛,亦是散积蓄之邪 。其曰利大小便者,性专降泄耳 。其曰补中益气者,邪热去而脾胃安矣 。”

4、《本草从新》:“朱二允曰:久嗽之人,肺气必虚,虚则宜敛 。百合之甘敛,甚于五味之酸收也 。”

5、《医林纂要》:“百合,以敛为用 , 内不足而虚热、虚嗽、虚肿者宜之 。与姜之用正相反也 。”

6、《本草正义》:“百合,乃甘寒滑利之品,《本经》虽曰甘平,然古今主治,皆以清热泄降为义 , 其性可见 。《本经》主邪气,《别录》主寒热,皆以蕴结之热邪言之 。主腹胀心痛,利大小便,除浮肿胪胀,痞满疼痛、乳难、喉痹,皆滑润开结 , 通利泄导之功用 。《本经》又以为补中益气,《日华》又有安心益志等说,皆谓邪热去而正气自旺,非径以甘寒之品为补益也 。仲景《金匮》以主伤寒后之百合病,《外台秘要》中更多此法,则百合病者,本为伤寒病后余热未清之证,所以神志恍惚,莫名苦 , 故谓之百脉一宗,悉致其?。?百合能清泄肺胃之热,而通调水道,导泄郁热 , 是以治之 。然则凡?胀浮肿等证,必系热阻气郁 , 百合方为正治,而寒湿交滞 , 脾肾阳衰者皆当忌之 。甄权谓其除心下急满,治脚气 , 亦必以有热者为宜 。甄权又主热咳,洁古为止嗽,又必以肺热炽甚,气火烁金之证,乃为合法;而风寒外束 , 肺气不宣之咳,尤为禁品 。古方以百合、款冬花同熬成膏,名曰百花膏,治久咳痰血之病,亦以阴虚火旺,上烁燥金 , 故以百合之清润降火,合之款冬之微温开泄者,宣散气火,滋益肺虚 , 是为正治 。而世俗或以百合通治外感之嗽者,又未免寒降遏抑,反令肺气窒塞,外邪无从宣泄矣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