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申花|申花强在哪里?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吴金贵还有一点值得学习( 二 )


之所以与武汉三镇在总抢断数上持平、中场球员抢断数少于对手 , 与上述“田忌赛马”有极大关系 。 个人方面 , 汪海健以16次断高居球队之首 , 吴曦12次、钱杰给7次;而汪海健没有参加第3轮与武汉三镇的比赛 , 吴曦则是第45分钟替补登场 。 5场比赛 , 申花总抢数次数为87次 , 场均抢断17.4次 。


再看大连人 。 第1轮2-2嵩山龙门抢断数为7次 , 其中中场4次 , 3前锋为0;第2轮2-0广州城抢断10次 , 中场3次 , 3前锋2次;第3轮1-1亚泰抢断数为14次 , 中场6次 , 3前锋2次;第4轮1-1浙江队抢断数为7次 , 中场3次 , 3前锋为0;第5轮0-3泰山队抢断数为11次 , 中场3次 , 3前锋1次 。 5场比赛 , 大连人的总抢断次数为49次 , 场均抢断9.8次;总抢断数比申花少38次 , 场均少7.6次 。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1、申花抢断数远高于对手 。 像广州队、河北队等实力相对较弱的球队 , 尽管年轻球员更多、体能也更好 , 但在抢断方面 , 均远远落后于申花 。 武汉队0-2负于申花 , 整场比赛抢断数只有申花的1/3多一点 , 而中场球员的抢断数不及对手1/3 。 武汉队的3名外援 , 只有中场的卡耶维奇贡献了2次抢断 , 其他两人均为0 。
2、吴金贵指挥比赛 , 最大特点就是首发阵型无一例外都是442 , 看似很“老土” 。 但与广州队之战 , 曹赟定虽然是名义上的前锋 , 他的活动空间却非常大 , 经常回撤中场拿球;与巴索戈形成左右“钳形”的进攻之势 。 并且左后卫或者左边前卫助攻上前时 , 曹赟定则拉到中路 , 给人感觉每场比赛申花参与进攻的人数众多 , 进攻点多面广、纵深大 。





与海港之战 , 第43分钟替补受伤的赵明剑上场之后 , 杨旭出任中锋 , 首发前锋的巴索戈和曹赟定则回撤两个边路 , 阵型随之变为4231;与武汉三镇之战 , 第45分钟曹赟定、吴曦、巴索戈同时替补登场后 , 申花的442阵型依然保持不变 。 但第62分钟毕津浩替下朱建荣后 , 申花的场上阵型又变为4231 , 并且整个中前场的控制能力非常强 , 最终在伤停补时阶段由毕津浩打进“绝平”的进球 。
3、尽管吴金贵不断变换阵型 , 也反复调整中前场球员 , 但5场比赛有一点是基本不变的:钱杰给、汪海健与吴曦的中场组合 。 间或孙世林、彭欣力也替补上场 , 但申花防守型中场以钱杰给和汪海健的组合总的原则是相对固定 。 也就是说 , 无论申花场上是什么阵型、阵容如何变化 , 以钱杰给和汪海健为主力双后腰不变 。 前两轮是钱杰给与吴曦的组合 , 但汪海健在做好左路防守的同时 , 对中路的防守贡献也非常大 。
这就看得非常清楚了 , 吴金贵的战术体系中 , 体能极好、跑动能力极强的钱杰给和汪海健(包括孙世林)负责中场中路要塞的防守 , 吴曦则负责整个中路的串联;前场边路则以曹赟定和巴索戈为主 。 简单说 , 申花的整个中前场球员职责清晰、攻与防泾渭分明 。






当然 , 这不是说负责防守的球员就专职防守、负责进攻就专职进攻 。 而是说 , 大原则首先要明确 , 各司其职 。 在此基础上 , 进攻时 , 所有球员一动全动、阵型前压;防守时 , 后腰的钱杰给和汪海健要第一时间回防到位 , 或就地防守、阻滞对手的进攻 , 这是战术纪律 。
4、谢晖的战术指导思路是“压着打” , 要求全场高位逼抢、打得快 。 但仅从抢断数据来看 , 大连人只是打得快 , 并没有真正做到“压着”对手 , 更没有真正去“抢” , 而更像是“伴跑” 。
这说明两个问题 , 一是球队的训练还没有真正贯彻落实主教练的战术意图 , 简单说就是质量还不高 , 或者可以说是训练“还没到家”;二是球员、教练对“压着打”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 , 只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 说难听点 , 只是掌握了一点皮毛 。 而右后卫童磊虽然只是4次出场 , 却有9次抢断 , 一人占了全队的1/5强 , 更说明了这个问题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