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芋汐世锦赛夺金|陈芋汐世锦赛夺金,这样形容自己与全红婵的关系( 二 )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 , 陈芋汐虽看着虚弱 , 肌肉神经却十分发达 。 同样学动作 , 她总能用最短的时间学会 , 并且高质量完成 。
这样练体育的好苗子 , 很快就被当时的上海跳水队领队史美琴 , 慧眼相中了 。 然而 , 刚进入跳水队的陈芋汐 , 却没有像喜爱体操一样迅速爱上跳水 。
“最开始的时候 , 真的很害怕 。 ”说起那时的感受 , 陈芋汐提到的关键词是“怕” 。 第一次上跳台 , 是在陈芋汐六岁左右 。 当时的她站在高处 , 望着泳池蓝汪汪的水波 , 有些迈不开腿 。 后来 , 是教练一点点地给她鼓励 , 才将她送进了跳水运动的大门 。
2017年 , 纪录片《走出荣耀》记录了11岁的陈芋汐第一次试跳五米跳台的206C动作(向后翻腾三周)的画面:她跃起 , 翻腾 , 突然身体不听使唤地在两周半时打开了 , “砰” , 脸冲着水径直地摔了进去 。
这样的入水 , 对跳水运动员来说是糟糕的——不仅丢分 , 还会受伤 。
画面中 , 从水里爬上来的陈芋汐鼻头冻得红红的 , 身体打着哆嗦望向教练余晓玲 。 余晓玲指出了她的问题 , “害怕” 。
害怕能怎么办呢?练呗!那段时间的陈芋汐 , 每天都在苦练中度过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三堂课后 , 陈芋汐学会了这个动作 。 “找到感觉了!”发自内心的喜悦 , 战胜了对水的恐惧 。
陈芋汐世锦赛夺金|陈芋汐世锦赛夺金,这样形容自己与全红婵的关系
文章图片

儿时的陈芋汐图源:《走出荣耀》纪录片截图
后来 , 5米、7米、10米 , 随着跳台难度慢慢增加 , 陈芋汐学会的难度动作也越来越多 , 在教练的鼓励下 , 她看到自己的进步 , 也渐渐在跳水中找到了愉悦感 。
登上电视里的奥运奖台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0东京奥运会 , 十三个春秋流转 , 当年在电视机前仰望赛场的小女孩陈芋汐 , 已然成为了赛场上的主角 。
2008年 , 陈芋汐3岁 。 整整一个夏天 , 她守在电视机前 , 看每一场比赛和每一次的颁奖典礼 , 还会跟着运动员们一起唱国歌、看升旗 。
每次看到中国选手登上奥运会冠军领奖台 , 陈芋汐都会对着电视机昂首挺胸 , 小小的拳头紧握着放在胸口 。
一幅幅运动场上的画面 , 在年幼的陈芋汐心中种下了一颗颗种子 , 而对闪闪发光的耀眼金牌的向往 , 也就此装在她的心里 。
入选“梦之队”后的陈芋汐 , 对奥运金牌的向往变得更加具体 。 当时的她 , 已手握全国赛与世锦赛金牌 , 奥运金牌仿佛已在向她招手 。
陈芋汐世锦赛夺金|陈芋汐世锦赛夺金,这样形容自己与全红婵的关系
文章图片


陈芋汐获得的部分奖牌图源:澎湃新闻朱伟辉图
然而 , 心里越是重视一件事 , 越容易紧张 。
东京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的比赛现场 , 陈芋汐至今还记忆犹新 。 “看着别人比赛没有什么难度 , 好像很简单 , 自己站上去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 ”
登上跳台前 , 陈芋汐同搭档张家齐在底下排演动作 , 陈芋汐紧张地连裁判员吹哨之后要发的口号“走转一二” , 都念了两遍 , 生怕有什么错漏 。
上了跳台后 , 这份紧张也没消减几分 。 当时的陈芋汐 ,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紧张得手都麻了 , 走个路都要做模仿 。 ”
好在凭借往日的艰苦训练 , 与两人磨合后形成的默契配合 , 两位小将全程表现完美 , 凭借363.78的总分毫无争议地夺得了冠军 。 这让陈芋汐想了十多年的奥运金牌 , 终于拿到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