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1861年改革( 二 )

rr俄国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其实是因为对外作战的失利,这是俄国改革的最初动力 。在19世纪前期,欧洲的很多国家都进行了自己的资产阶级革命,也顺利的走上了资产阶级道路,每一个国家的资本主义都很发达,至少对于本国对外扩张和对内加强政权统治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俄国依然处于落后的封建制农奴体制之下,限制了俄国自身的发展,也限制俄国的对外扩张,在克里米亚战争以后,俄国内部的矛盾再一次爆发,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于1861年签署相应的宣言,使农奴脱离衣服关系,进行农奴制改革,以适应时代要求 。这当然也有现实基础,毕竟俄国在改革之前,虽然处于农奴制社会体制之下,但资本主义的因素也逐渐发展,大工厂代替手工工场机械生产也得到普及,雇佣劳动也逐渐代替了农奴的无偿义务,劳动商品经济也有一定的发展,这都为进一步打破固有的农奴体制奠定了固有的生产基础,而且再次发展之下,农奴剥削变得无利可图,商品贸易开始繁荣,俄国的改革也提上日程来 。一些简单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了中叶就有2800家而且工人数量也不断增加,城市工薪团体也开始形成,更重要的是,俄国是当时的资源出口大国这种贸易上的顺差和逆差是俄国沦为西欧原材料供应地,俄国的国家领导人也希望可以通过改革流转俄国在各国经济竞争中的被动地位,当时的现实条件是俄国的农奴占总人口的90%,除了生产力束缚之外,一旦农奴暴动,那么国家就会被迫消耗大量的资源,这也不利于俄国的对外扩张,更主要的是在改革之前,俄国经历30年高达1000多次的农民起义烧毁庄园,杀死地主,这些暴动甚至直指沙皇政府动摇了统治基础 。而沙皇俄国也并非直到1861年才有人想起要改革,在很早以前,俄国的一些贵族军官希望效法西欧进行农奴制改革,毕竟在当时启蒙思想已经传入俄国,而俄国现实发展受制与浓浓制和沙皇专制,使得整个社会变得戾气很重,尤其是在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俄国为此失去了在黑海保留舰队以及在黑海建立要塞的权利,并且还要将曾经的国土归还土耳其地位,一落千丈,这更给俄国内部的高级军官以沉重打击 。他们真正意识到俄国有必要从固有的农农民体制中解放出来发展资本主义 。而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也认识到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已经成为当时国内社会矛盾的焦点问题,所以必须要以此挽救统治危机,巩固贵族阶层的利益,防止资产积极革命的爆发,与其被推翻,还不如主动接纳资产阶级,阶级资产阶级革革新缓解社会矛盾,1861年的俄国改革就是在此时开始的 。但是1861年的俄国改革并不彻底,只是在维护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之上,废除农奴制释放生产力,其本质依然是维护封建沙皇专制统治的 。所以这一场改革也仅是资本主义发展与旧有的封建生产关系之间的一种妥协 。在国内生产发展基本稳定以后,如果再一次把全部的精力放到对外扩张上,并且积极的进入欧洲事务争夺势力范围,农奴制改革刚刚解放的一点生产力,又逐渐被消耗殆尽 。而且与其说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改革,倒不如说是一场封建改革,因为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时候,俄国依然有90%的人口是农业人口,只不过他们不再是农奴,而是农民,资产阶级即便在1861年改革之后的半个世纪在整个国家的占比也不到7% 。所以我们很难直接定义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资产阶级改革,1861年的改革,最直接想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俄国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的原因,所谓的也仅是为了释放农奴,使其成为自由劳动力,并进入工厂,而俄国的工业虽然有起色,但也并没有任何可圈可点之处,否则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斯大林也不会疯狂的进行工业化进程和建设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