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妇吟( 二 )

由于农民领袖战略失策和李唐王朝官军的疯狂镇压,斗争空前残酷,人民蒙受着巨大的苦难和惨重的牺牲 。韦庄即因应举羁留长安,兵中弟妹一度相失,又多日卧病 。他便成为这场震撼神州大地的社会巨变的目击者 。经过一段时间酝酿,在他离开长安的第二年,即中和三年,在东都洛阳创作了这篇堪称他平生之力作的史诗 。2、赏析长诗《秦妇吟》全诗可分四个大的段落 。第一大段由开始的“中和癸卯春三月”到“妾亦与君停玉趾”共八联十六句,是全诗的引子,叙述作者与一位长安城奔东都洛阳的女子(即秦妇)途中相遇的情形 。第二大段从“前年庚子腊月五”到“天街踏尽公卿骨”,共六十五联一百三十句 。这一大段又可分六个层次,层层深入地叙写农民军入城后的情形 。“前年庚子腊月五”到“已见白旗来匝地”十六句为第一层,描写广明元年十二月五日农民攻入京城的情况 。从“扶羸携幼竞相呼”到“妖光暗射台星拆”十六句为第二个层次,描写起义军入城后兵荒马乱的情形 。百姓东躲西藏,朝廷官员四处逃散 。从“家家流血如泉涌”到“六亲自此无寻处”,写妇女所受的兵灾战祸,这是第三个层次 。前四句概叙:家家流血,处处冤声,小孩子都被抛弃 。次写四邻妇女受难情况:东邻美女被掳掠,西邻、南邻女子死于刀下,北邻少妇被火烧死 。最后是女郎自己被军人胁迫,做了从妇 。通过女子的种种遭际,画出了战乱风云以及战乱中长安女子的群象,具有相当的认识价值 。从“一从陷贼经三载”到“暮见喧呼来酒市”,是第四个层次,描写女郎被迫嫁给黄巢部下的军人之后的生活,以及她看到的新贵们的种种情况 。其中“还将短发戴花簪”等句,运用漫画笔墨,把农民将领迷恋富贵安乐,得意忘形,刻画得十分生动,入木三分,闹剧有足悲者 。第五个层次从“一朝五鼓人惊起”到“又道官军悉败绩”,写长安城中人民所知的唐军与农民军争战的情况,既见出农民军斗争之艰难顽强,又见其士气与实力之日渐衰竭,描绘得情态毕现,刻画得力透纸背 。从“四面从兹多庖束”到“天街踏尽公卿骨”为这一大段的最后一个层次,写唐军败退,农民军收复长安后的情况 。兵燹后的京都“长安凄寂今何有,废市荒街麦苗秀”,从坊市到宫室,从树木到建筑,“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曲曲遭来,纤毫毕见 。尤其“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堪称警策之句,广为流传 。第三大段从“来时晓出城东陌”到“夜宿霜中卧荻花” 。这首长诗是一个动乱时代的面面观,其笔锋所及远不止农民军的一面,在第三大段作者将批判的锋芒指晦李唐王朝的官军和割据的军阀 。这一大段可分四个层次,从“来时晓出城东陌”到“行人夜宿墙匡月”,是第一个层次,是这一大段落的序引,写女郎走出长安后一路所见彦闻 。到处有军人巡逻;无有人烟;当年的台殿楼阁已劈没;路上没有宿店,风光宛如荒凉的塞上一般 。从“明朝晓至三峰路”至“何须责望东诸侯”,为第二个层次,写女郎第二天继续东行华阴县的情况 。借金天神讽刺潼关易东那些节度使拥兵自保,对农民军无法,却纵容部下虐蔷百姓 。第三个层次由“前年又出杨震关”到“暮插金钗唯独行” 。一个女子在茫茫宇宙中踽踽独行“朝携宝货无人问,暮插金钗唯独行”,到处是死一般沉寂,甚至比战争爆发还可怕 。这些描写较之汉魏古丧“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一类诗句表现力更强,细至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恐怖的气氛 。从“明朝又过新安东’到“夜宿霜中卧荻花”为第四个层次 。诗中借新安老翁之口对唐军的罪恶进行痛心疾首的控诉:他们的罪恶更重于黄巢军 。“千间仓兮万斯箱,黄巢过后犹残半”,而售军来到“入门下马若旋风,磬室倾囊如卷土” 。抢劫民库财物不遗余力,胜过“贼寇”黄巢,这是其一 。其二诗中隐约地透示出官军杀人甚至卖人肉的勾当 。诗中写道:“黄巢机上割人肉 。”“朝夕一味入肝脍 。”据《旧唐书·黄巢传》载:“官军皆执山寨万姓鬻于贼人获数十万 。”再联系前面所写的“筵上牺牲无处觅”“诛剥生灵过朝夕”和这一层写的“山中更有千万家”,都可以看出官军以杀人、贩卖人肉大得暴利的罪恶行径 。最后一大段从“妾闻此老伤心语”到“咏此长歌献相公” 。秦妇通过道听途说,对相对平静的江南寄予一线希望,为全诗的结尾 。总体上说,《秦妇吟》这首长诗是一部具有强烈现实主义倾向的巨作,思想内容丰富而复杂,时间跨度达三年之久,空间范圈兼及两京,所写又是历史的淹桑巨变,作者采用人物回忆的倒叙手法,将不同时间、蹦点、人物、景物集中于一个场面上,收到情节紧凑,题旨集中的效果 。艺术上则有所开创,其笔力当在写安史之乱的《长恨歌》《连昌宫词》之上,不仅是韦庄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叙事诗方面也堪称丰碑式的杰作 。韦庄能写出如此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巨作,诚非偶然 。他早岁即与老诗人白居易同寓下邽,可能受到白居易濡染,又心仪杜甫,寓蜀时重建草堂,且以“浣花”命集 。《秦妇吟》一诗正体现了杜甫、白居易两大现实主义诗人对作者的影响,在艺术上且有青出于蓝之处 。第一,结构模式 。《秦妇吟》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把汉代确立的横剖面的串联式与白居易奠定的纵向发展的并联式两种结构完美地结合起来 。全诗采用的是白居易纵向发展的并联式结构——诗人遇见秦妇,秦妇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简单,人物极少 。而在全诗整体的纵向并联中又突出地穿插了若干个横剖面的戏剧性生活场面 。如妇女们惨遭强暴凶杀的悲剧性场面、带有污蔑性的黄巢起义军的喜剧性场面(从“衣裳颠倒言语异”至“呼啸喧争如窃议”)、神自述的悲喜剧等等,它们相互串联,集中生动地展示了历史风云突变时的社会景况 。这种并联、串联并用的叙事结构方式较之单用一种结构,无疑使作品含量更大、包孕更广,也更生动、更复杂,更具艺术魅力 。综上所,《秦妇吟》既借鉴了唐以前的叙事艺术,又学习唐代诗人的艺术开拓,并大胆地进行了独特的艺术创新,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 。此诗本身的艺术成就昭示了对此前叙事诗的创造性继承,并在不少方面预示了清代吴伟业叙事诗的发展趋势,这充分说明它是中国古典叙事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首杰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妇吟《秦妇吟》的作者是谁?后获得了什么称号?同为长篇叙事诗,为何感觉《秦妇吟》知名度远低于《长恨歌》《琵琶行》?韦庄的《秦妇吟》长度远远超过了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同样是叙事诗,为什么前者的影响力赶不上后者?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白居易的语言驾驭能力高于韦庄《秦妇吟》以写实的笔法借逃难妇人之口讲述了黄巢起义时的社会乱象,更多的是叙事,语言朴实;《长恨歌》《琵琶行》叙事是铺垫,重点在抒情,烘托意境,语言华美,感情饱满,可以说是声情并茂,易引起共鸣 。2.白居易的影响力超过韦庄白居易与韦庄生活不在同一时期,但白居易的影响力盖过了韦庄 。白居易从仕时间比较长,政绩也比较突出,政治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文学上,他与元稹一起发动了“古乐府”运动,诗歌成就特别高,成为晚唐代表诗人 。韦庄生活在晚唐五代时期,晚年出仕,政治上摇摆;文学以词见长,诗歌成就、影响远远不如白居易 。3.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秒杀韦庄《长恨歌》描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描写得美仑美奂,描写帝王的诗歌在当时社会上很少,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秦妇吟》描写的是农民起义,在封建社会是十分忌讳的,韦庄从政之后就十分忌讳提到《秦妇吟》,没有把《秦妇吟》收入自己的文集《浣花集》,以致长期失传 。4.白居易生当其时而韦庄生不逢时白居易虽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大唐气象的余威还在,从唐玄宗李隆基起,大唐文学之风盛行,人们对吟诵诗歌的热情空前高涨,一些诗歌佳作在民间广泛流传,特别是白居易的语言通俗,广为流传 。韦庄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颠沛流离,那还有心读诗 。rr《秦妇吟》一首不受待见的优秀乐府诗是的,知道《秦妇吟》的人很少,但是谁不知道《长恨歌》和《琵琶行》呢?从知名度这个角度来说,在当下,的确没有人不知《长恨歌》和《琵琶行》,但很少人知道《秦妇吟》 。但是如果放到唐朝当时,《秦妇吟》的名气绝对不亚于《长恨歌》和《琵琶行》 。当时大家把写这首诗的作者韦庄,称作“秦妇吟秀才”,这首诗中的句子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偏远地区敦煌,也有它的传抄本,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而且《秦妇吟》和《木兰辞》《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三绝” 。对于一首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极高的诗,《秦妇吟》的这种遭遇是不公的 。我们先看看《秦妇吟》是一首怎样的诗,才能知道为什么它在各个朝代都不受待见 。《秦妇吟》,再现千年前战争人间地狱的真实画卷公元880年,已经45岁的书生韦庄,又信心满满的来到长安,可是运气太差,不但没有参加成科考,还赶上了黄巢的起义军攻占了长安 。书生韦庄被困在长安城,有机会亲眼看见世界第一大繁华都市长安,如何在战乱之中变成了人间地狱 。两年后,侥幸逃脱灾难的书生韦庄,借用一位萍水相逢的女子的口吻,为我们讲述了公元880至882年黄巢起义攻占长安期间的那一幅最真实的人间大灾难场面 。战争来了,谁也逃不了的灾难 。有被掳作贼妇的东邻妻子,这是个刚刚结婚的新娘 。有不愿被玷污而被杀的西邻少女;有与家人一同投井的南邻新娘;还有被活活在梁上被烧死的北邻少妇 。不光有这些惨遭横祸的人,还有苟活下来,在长安城生活了两年的人们,他们亲眼看见了叛军黄巢军队用人肉做军粮是残忍,也感受了官军和叛军一样的烧杀抢掠 。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由于韦庄高超的描写技巧,这首诗就像一部电影大片一样,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真实震撼的战争灾难画面 。《秦妇吟》不受待见的原因韦庄当时写了这首诗后,因为真实,当时广为流传 。可是诡异的是,韦庄后来很不喜欢自己的这首诗流传 。他在晚年给自己的作品编集子的时候,没有收入这首诗,不想让这首诗流传 。以至于经历千年之后,这首诗已经失传了 。为什么会这样,现代人已经没有办法知道了 。但是后人有这样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秦妇吟》中的这个秦妇,被叛军掳去,和叛军过了几年,后来成了后蜀的大王王建的夫人,而韦庄后来也到了后蜀,做了高官,所以很忌讳这首暗含暴露自己长官隐私的这首诗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首诗里,讽刺了当时唐朝的官军,这些人后来成了韦庄的同事,韦庄就不喜欢这首对自己同事不利的诗了 。一千年后,这首诗在敦煌文卷中被发现,但是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原因是诗中的农民起义者黄巢,是一个用人肉当军粮的恶魔 。这个不符合人们的普世价值 。这就是《秦妇吟》不能广泛流传的原因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人为不让它流传,但是掩埋一千年,还是埋不住,我想,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读到它,喜欢它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