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二 )

怎样锻炼注意力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孩子四岁,如何做到不打不骂?“儿童哲学启蒙”谢过邀请 。对于绝大多数父母来说,不打不骂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不骂孩子 。这其中,又有很多父母在打骂之后,发现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甚至封闭了与自己沟通的通道,使得自己与孩子同在屋檐下,却行同陌生人 。我认识的一位父亲,是一名军人,在教育孩子时,轻信孩子是管出来的,于是把部队管理的作风用到孩子身上,虽极少打过,但动不动就认为孩子这也不对,那也不行,常常呵你命令孩子 。孩子还小时,迫于其虎威比较听说,但长大之后长久之来蓄积的情绪情感逐渐厚积薄发,父子关系降之谷底 。现在两人在家,只要一开口就是“战争” 。因为儿子正处于高中,父亲平时在家也不敢再向从前那样说的太重,怕把孩子逼出更多问题 。…… 。事实无数次证明,打骂教育是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是违背人性的,所以很难有好的结果 。就像这位军人父亲,有两次在跟我聊起孩子时,竟然落下了眼泪,后悔自已知道的太晚 。所以,无论孩子几岁,要做到不打不骂,父母对教育的认知能力以及对自我观念思想的审视修正能力极为重要 。认识和自觉不到这一点,不打不骂就只能是想想而己,无法落地 。知道了这点之后,就会自觉去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地找寻教育的方式方法,比如你会发现尊重、相信和鼓励孩子所带给孩子的力量远远超过打骂控制 。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好理解,换位思考你就能体会到人性真的都是相通的!如果四岁的孩子都要靠打骂来教育,那结果可想而知 。最后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父母若想修正自己的认知,就得不断观察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动因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就不能停止自己主动学习的脚步,从量变到质变逐步改变自己的思想意识 。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天生的教育家,更何况从来就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 。更何况,谁都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是被打骂出来的!所以,父母想明白了下面两个问题,并内化于心,才能遇见教育的曙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如爱己 。rr家中有快四岁的小童,小名听听,最近也看了一些育儿书,结合实践说说我的想法吧 。1.你要闹,好,可以,这是你的权利,但是我有我的坚持儿子小便之后说“我要外婆帮我提裤子 。”“外婆在忙,你自己提,爸爸再帮你整理一下 。”“不,就要!要外婆!要外婆!”开始耍赖,哭泣 。我静静看着不说话,偶尔用手给他擦擦眼泪 。过一会儿,他看我安静且无动于衷,自己把裤子提上来,我给他整理一下,他又开心去玩了 。我们家长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的时候经常会说“哎呀,好吧,这次就答应你,别再闹了 。”然后创造条件满足孩子,尤其是老人带孩子的时候 。放心,只要你说“就这一次”,孩子心里和明镜似的——“其实还可以有很多次,因为耍赖、哭泣、撒娇等等就是我的手段,这是我控制爸爸妈妈的法宝 。”哪个家长不爱看孩子的笑脸?面对随心所欲耍脾气的小孩,讨好他,他会止住哭泣、会笑、会甜甜地叫你,这是让我们开心的即时反馈;但是现实是残忍的,只有拒绝他的无理请求,在长期看来才是对孩子真正有利的 。因为以后这个社会不会一味讨好他,社会有自己的准则 。有的家长说:“孩子长大自然就会懂事了 。”哈,有什么经历能让孩子脱胎换骨、一夜成长,是入学仪式吗?表达情绪是孩子的权利,在家里想哭想撒泼都可以,我尊重 。但我有我的坚持,你的情绪表达无法改变我的处理方式 。无理取闹的哭泣伴随着明显的目的性,孩子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痛苦和伤心,如果让他无的放矢,削弱了成功率,类似的不良情绪表达也会越来越少 。2.行动>不动>语言三岁多的哥哥用身子压着不到两岁的弟弟 。弟弟已经很不开心了,啊啊乱叫 。外婆喊:“不要欺负弟弟,怎么我讲你总是不听啊!”没有任何效果 。我走过来,一把把哥哥抱起放到阳台,给他整理了一下衣服,啥也不说,转身就走 。哥哥跑回来没再理弟弟,去玩别的东西了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总是......”“哥哥要让着弟弟的,你怎么就是记不住!”“你不长耳朵的啊,大人讲话都和听不见一样 。”我有天突然发现,这样的话除了表达家长无可奈何的愤怒以外,毫无意义 。确实我们每次都会告知、警告,但是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说明每次告知或警告确实没有任何效果 。反过来只会让孩子加强“我就是一个不听话不长耳朵的孩子”这样的自我定位 。我逐渐发现三岁左右的孩子,很多情况下是有“选择性耳聋”的 。就像长期服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一样,家长说得越多,对说教免疫性越高 。语言是用来沟通的,孩子在激情做事或发生冲突的时候,是不愿意倾听和沟通的 。而且有时候孩子会表现出认真听的样子,因为这样家长的怒气就可以平息,对孩子而言是有利的 。其实,有些时候,面对孩子情绪高涨或者和家庭成员之间产生冲突,你什么都不做,安静沉默反而效果更好,至少能缓和当时的紧张气氛 。如果类似我上面提到的孩子之间的冲突,你用坚定不动摇的行动,比如把他们隔离开,比如把孩子抱住等,孩子就知道什么意思,换了一个空间环境,失去了冲突的对象,孩子就会忘记刚才冲突的原因 。如果他再犯(这极有可能),重复即可,甚至可以把冲突变成一次有来有往的亲子游戏 。你的愤怒和言语暴力,反而让孩子有种挫败家长的成就感——我可以左右家长的情绪,真有趣~3.把孩子不愿意干的事情变成一种游戏“听听(儿子小名),现在很晚了,你要刷牙睡觉了 。”“不要!我要玩,不要刷牙!”“哎呀,发现找不到你刷牙的小凳子了,我们快去寻找吧!”“好哒!”在房间里转一圈,很快找到凳子,搬去洗手池前踩上准备刷牙 。“我要看看你能不能把漱口水吐到水池中间的管道口”“好滴,看我的!”“刷牙好玩吧,我们每天都会刷的 。”“好!”有些时候,孩子不合作是因为他们觉得无聊,我们需要把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期望、鼓励、关爱转化成一种他们能听懂愿意听的语言,这种语言就是玩给他看,让他去玩 。只要你耐心、认真勤思考,生活中无聊的小事都会变成孩子所期待的一场大冒险 。教自己的小孩,特别难,谁有小孩谁知道,这里面有爱有本能还有是非的判断,有时候这几项是会冲突的 。育儿理念非常多,实践起来也不一定奏效 。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家庭都不一样 。我采取的方法也是有时候灵有时候不灵,我也是个摸爬滚打中不断总结经验的爸爸我的孩子依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依然在这里或那里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那又如何呢?不焦虑不攀比,目光长远地爱他,并不断思考和改进教育方法,我只能做到这些 。以上的一些方法和理念,也和我看了这几本书有关:《孩子,挑战》、《游戏力》、《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正面管教魔法书》这几本书都特别好,没看过、有兴趣的父母可以找来看看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