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理论及应用 产业发展理论有哪些( 二 )


03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有关农业多功能性(
AgriculturalMulti-Functionality)的研究 , 最早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日本国内兴起的“稻米文化”传承与保护运动 。
1992年 ,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正式明确了“农业多功能性”这一提法 。1996年通过的《世界粮食安全罗马宣言》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明确指出 , 应该重视农业的多功能性 , 并以此来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998年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 , OECD)农业委员会突破传统农业的思维框架 , 首先提出了农业多功能性概念 , 强调农业是具有社会、经济与环境多方面价值的初级产业 , 在提供粮食与纤维的基本功能外 , 农业还有助于塑造乡村景观、水土保持、再生性自然资源永续管理与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环境利益 , 并具有维系乡村地区存活的社会利益 。
日本政府于1999年出台的《粮食·农业·农村基本法》也指出 , 除了具备基本的经济功能 , 农业还具有多个方面的功能 , 如社会、政治以及生态等方面的功能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 农业多功能性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态以及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功能 , 这些功能主要表现在保持社会和政治稳定、供应农副产品、提供就业与社保、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以及确保文化的多样性等方面 , 与此同时 , 农业的多种功能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以及互为依存 , 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系统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地拓展了农业的多功能性 , 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产业融合新业态均体现了农业的多功能性 。
04 农村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理论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著名学者Porter所创立 。作为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分支 , 农村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理论在农村生产领域的创新与应用 。农村产业集群具体指的是一个可以充分覆盖涉农企业、涉农服务机构、农户以及市场的网络化合作群体(陈丹 , 2017) , 其研究对象是农村一二三产业 , 运行基础则是各类专业化的涉农企业和涉农服务机构 。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在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产物 , 农村产业集群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及增加农业竞争能力的关键途径 。
首先 , 农村产业集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农村区域的产业集群使农户和涉农企业共享公共设施、市场环境以及外部经济 , 从而有效降低各自的生产成本;其次 , 农村产业集群可以降低农业市场风险 。农村产业集群有助于提高农村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 能够给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规模效应 , 从而有效降低农业市场风险;
第三 , 农村产业集群有利于培育农村产业品牌 。集群涉农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会带动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提升 , 从而有助于扩大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 并有利于农产品品牌的形成;第四 , 农村产业集群可以明显提高农户的收入 。农村产业集群可以延伸产业链 ,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 从而扩大农户的增收渠道 , 有效带动农户收入的增长 。以农村产业集群或产业区为依托 , 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空间叠合、集聚集群和网络发展的形态 , 不仅可以降低空间交易成本 , 还能够带来规模经济效益 , 最终实现农村产业利润的最大化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