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办公室工作总结题目( 二 )

心头之痛掐指一算 , 我已在赢娶白富美出任CEO的征途上奋战了7年多 。然而 , 前6年的我 , 一直原地打转 , 毫无长进 , 一脸懵逼 。有两件事 , 羁绊住了我1米8的大长腿 。它们 , 是我的阿噶琉斯之踵 。会议发言同志们 , 上级传达的会议精神/工作简报已经下发 , 刚才 , 我们也进行了认真学习 , 接下来 , 大家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 , 谈谈个人心得 。每当领导说完这句话 , 我就想尿遁 。但凡这样的文件 , 动不动就上万字 , 完全是「议论文+说明文」的超级加强版 , 拿到手里就头大 。一开始 , 我还能集中精力去学习 , 可读着读着 , 字都认识 , 连起来却理解不了意思 。读完一遍 , 跟没读没啥两样 。本身就一脑袋浆糊 , 你让我怎么发言?每次 , 我都支支吾吾 , 这个那个地应付过去 , 满头大汗 。三五分钟 , 漫长得像是一天 。写讲话稿小天你来一下 , 给我写个讲话 , 主题是…… , 哦对 , 这是一些基础资料和数据 , 回头你看看 。这次呢 , 我要讲这样几个观点 , …… , 上次我还讲过…… , 你回头查查会议纪要……领导思维活跃 , 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 滔滔不绝 。我拿着小本本 , 边点头 , 边飞快记录 , 依然跟不上领导的速度 。回到工位 , 看看自己记的天书 , 再看看厚厚的一摞资料 , 拔剑四顾心茫然 。我恨恨吐槽 , 你这么能说 , 咋不自己写呢 , 咋不上天去呢?不光写讲话 , 包括总结、报告 , 好不容易憋出一稿 , 领导总是摇头 , 没写出重点 。来来回回 , 反复修改 , 到最后 , 我看着都想吐 。坚持治疗我觉得自己有病:阅读倾听理解障碍综合症 。有阅读 , 没理解 , get不到文章核心内容;听人说话 , 面对纷繁的信息 , 识别不出重点 。输入有问题 , 输出的质量可想而知 。是病就得治 , 我寻遍天下良药 , 在读过《结构思考力》这本书后 , 有了一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感觉 。这本书在解读结构思考力时 , 提到了接收信息的结构化方法 , 我觉得特别实用 , 在这里 , 和读者大人分享 。一剂良方一、识别信息中的事实、理由及结论1、寻求哪些是观点观点 , 就是个人的看法 。同一个问题 , 每个人的立场和角度不同 , 观点就不一样 。比如用尽「洪荒之力」的傅园慧 , 有人觉得是清流 , 有人却认为是泥石流 。2、确认哪个观点是结论结论 , 文章或表达的中心思想 , 同时 , 结论也是个观点 , 需要其他的观点和事实支撑推导 。如果干巴巴抛出一个结论 , 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 。线索1:寻找结论的指示词结论不是突然出现的 , 它一定会提前通过一些词语进行提示 , 在阅读或倾听时 , 我们要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些提示词 。提示词包括:因此/表明/所以由此可知/得出/证明可以断定/判断问题的重点/实质是显示出线索2:关注几个重要位置结论总是在一定比较固定的位置出现 , 例如表达的开头、结尾 , 以及文章段落的开头和结尾 。如果一遍读过去 , 注意力不集中 , 没抓到 , 不妨在这些位置找找看 。线索3:问一问「所以呢?」这一点尤其适用于口头表达 , 如果对方表达啰嗦 , 思维散乱 , 你可以试着多问几个「为什么呢」 , 帮助对方去提炼 , 去总结观点 。在面对特别深刻或者隐晦的文章时 , 如果读完不明所以 , 不要着急 , 问问自己「所以这里要表达的结论是什么」 , 通过上下文内容 , 结合自己的思考 , 相信会得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结论 。3、找出支持结论的理由和事实理由也是个观点 , 用来支撑解释结论 。事实的作用也一样 , 由客观事例 , 数据分析 , 信息统计等组成 。理由和事实全部成立 , 结论才能成立 。线索1:寻找理由的提示词理由是在对结论进行解释 , 所以 , 也会出现在一些相对固定的位置 。提示词包括:由于/鉴于因为原因/事实/证据是有以下材料支撑第一 , 第二 , 第三调研显示线索2:问一问「为什么呢?」确认了结论 , 去找相对应的理由 , 需要多问问「为什么呢」 , 可以帮助我们层层递进分析问题 , 一层一层剥洋葱 , 直逼问题的核心 。二、找出对应关系 , 画结构图中学课堂上 , 语文老师常布置这样的作业:概括段落大意 , 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这是最简单的结构图 , 思维导图是它的升级版 。通过画结构图 , 我们可以找出文章中结论、理由和事实的对应关系 , 判断之间的合理性 , 避免盲目接受 , 人云亦云 。这样还有一个好处 , 可以提高个人独立思考能力 。3个判断重点:对方提供的事实与数据是否真实 。这些事实与数据是否可以得出相应的理由 。这些理由是否可以得出最终的结论 。三、一句话概括主题句接收信息的最终目的是 , 做到听清楚、说明白 。简简单单的这6个字 , 商机无限 。麦肯锡在痛失一个项目后 , 总结出著名的「30秒电梯法则」 。据说 , 马云当年说服孙正义 , 为阿里巴巴投资几千万美元 , 也只花了6分钟时间 。这里和读者大人分享一个「听清楚、说明白」的公式:在____的基础上 , 从____ , ____ , ____ , N各方面 , 说明了________ 。这个简明公式的背后 , 其实 , 有着严密的逻辑 。「在……的基础上」是序言 , 「从N个方面」是一级目录 , 「说明了……」是结论 , 如果时间充裕 , 你还展开「N个方面」 , 详细论述 , 形成文字就是一篇完整的、完美的文章 。康复反馈自此 , 我开始有意识地 , 练习实践这种方法 。效果真的很明显 。好多次发言 , 我一不小心 , 也逻辑严密 , 滔滔不绝 。写讲话 , 写总结 , 写报告 , 数据扎实 , 说理充分 , 重点突出 , 结构合理 , 领导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反正 , 出任CEO已经不是我现在的职场目标了 。如果你也有相同的困惑和苦恼 , 不妨一试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