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加长版 ( 二 )


而且吴京和吴磊饰演的父子在交流感情的时候,也有那种“中国式父子”的特点,所以当故事中叛徒暴露了骑兵团的位置,引来日军进攻,但此时骑兵团却要掩护村民转移,观众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父子联手大败敌军,最后父子解开心结 。
但,因为吴京在片中的一个选择,故事的结局,会令所有人感到巨大的意外,甚至是悲伤 。
不过,吴京,始终是吴京 。
所以章节的最后,还是出现了千匹战马从草丛里杀出,吴京举着骑兵团的战旗,冲进日军阵营的高燃段落 。
这一仗,不仅将视觉冲击推至顶峰,更在冲锋、厮杀、血战中,将吴京想表达的主题传递无遗:用生命来言传身教 。
吴磊、魏晨表现都很好,张天爱的村姑都很好,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吴京 。
他一出场,就发挥了“定场”作用, 三个表演细节令人叫绝 。
第一,发现儿子帮老百姓干活时偷懒,一脚把他踹进河里,然后哈哈一乐,父子情打出来了 。
第二,对儿子说出,“你爹我对得住天下人,我对不住你娘啊!” 看似煽情的台词,从吴京嘴里说出来却一点都不油腻 。
第三,也是故事的情感最高潮,作为军人,在群众的安危和孩子的生死之间选择之后,所有人都在村口盼着乘风归来 。
结局不剧透,但吴京只身走到了芦苇荡,放声痛哭 。
故事惨烈,但只有惨烈,才符合史实,众人皆知骑兵团在抗战时期让敌人闻风丧胆,但故事另一面史:在保家卫国的同时全团大部分战士也英勇牺牲了 。
吴京本想给儿子上的这一课,也因为这场巨大的意外,变成了我们了不起的战士们用牺牲,给所有人上的一课——“已许国再难许家” 。
2、《诗》,章子怡的诗 。一首章子怡浪漫的“欺骗”之诗 。
在故事结构和反转程度上,这一章,与吴京部分有异曲同工之妙 。
但章子怡的女性导演身份,又为这个故事注入浪漫而细腻的女性叙事 。
这个故事讲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研制长征一号火箭,发射首颗人造卫星的故事 。
当年工作者们对自己的孩子几乎全都是“放养”式,直到有一天,儿子发现爸爸很久没回家,却还一直坚持给自己写诗 。
相比吴京式的热血澎湃,她的落点更轻柔,也格外的扎人 。
最精彩的,都是细节 。
章子怡饰演的母亲,吃饭时依旧会摆上四副碗筷,一切照旧,可没人理解她默默掩盖的秘密 。
同时,她还要对孩子隐瞒她的工作:火药雕刻师 。一份当年火箭发射必不可少,又必须“与死亡共舞”的职业 。
这个章节的影像风格,确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的张艺谋,黄和蓝主导的主色调,很足的中国风味道,开篇的长镜头也一下子把人拉到1969年那个艰苦建设的时期 。
但章子怡还是做出了自己的风格:绵里藏针 。
从表面看,故事的前半部分就是很常见的苦情戏,黄轩再次饰演了一个自我牺牲的好父亲、好人 。
但是当片尾“诗”的全文终于呈现给观众时,那种极度浪漫的意境,又瞬间完成了整部戏的升华 。
而无论是把航天工作比做写诗,还是母亲对孩子用孔明灯来解释火箭升空,那种极度的中国式的浪漫,其实都在为章节的大结局,做出浪漫的铺垫 。
到最后,当所有汇聚的情感一瞬间释放,前后两代航天人的命运被完美承接的时刻,观众很难不被感动 。
我特别喜欢章子怡有一场饭桌戏的表演,当女儿夹了一筷子菜给已经不在的父亲,那一刻她的眼神,那片刻的放空,一个细微的肢体语言,就完美传递出巨大的情感张力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