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织就欲双飞( 二 )

句中的“看”字 , 则暗暗托出观景之人 。四句诗安排得错落有致 , 而又融会为一个整体 , 具有悦目赏心的美感 。这首诗之使人产生美感 , 还因为它的设色多彩而又协调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指出“摛表五色 , 贵在时见” , 并举“《雅》咏棠华 , 或黄或白 , 《骚》述秋兰 , 绿叶紫茎”为例 。这首绝句在色彩的点染上 , 交错使用了明笔与暗笔 。“绿锦池”、“浴红衣” , 明点绿、红两色:“菱”、“浮萍”、“莺”、“蔷薇” , 则通过物体暗示绿、黄两色 。出水的菱叶和水面的浮萍都是翠绿色 , 夏莺的羽毛是嫩黄色 , 而初夏开放的蔷薇花也多半是黄色 。就整个画面的配色来看 , 第一句在池面重叠覆盖上菱叶和浮萍 , 好似织成了一片绿锦 。第二句则为这片绿锦绣上了黄鸟、黄花 。不过 , 这样的色彩配合也许素净有余而明艳不足 , 因此 , 诗的末句特以鸳鸯的红衣为画面增添光泽 , 从而使画面更为醒目 。这首诗还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手法 。它所要表现的本是一个极其静寂的环境 , 但诗中不仅有禽鸟浴水、弄花的动景 , 而且还让蔷薇丛中传出一片莺声 。这样写 , 并没有破坏环境的静寂 , 反而显得更静寂 。这是因为 , 动与静、声与寂 , 看似相反 , 其实相成 。王籍《入若耶溪》诗“蝉噪林逾静 , 鸟鸣山更幽”一句 , 正道破了这一奥秘 。这首诗通篇写景 , 但并不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 , 景中自有人在 , 自有情在 。三、四两句是全篇关目 。第三句不仅展示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 , 而且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 , 其百无聊赖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 。句中说“看微雨” , 其实 , 丝雨纷纷 , 无可寓目 , 可寓目的应是菱叶、浮萍、池水、鸣莺、蔷薇 。而其人最后心目所注却是池面鸳鸯的相对戏水 。这对鸳鸯更映衬出看雨人的孤独必然使他见景生情 , 生发许多联想、遐想 。可与这首诗参读的有焦循《秋江曲》:“早看鸳鸯飞 , 暮看鸳鸯宿 。鸳鸯有时飞 , 鸳鸯有时宿 。”两诗妙处都在不道破注视鸳鸯的人此时所想何事 , 所怀何情 , 而篇外之意却不言自见 。对照两诗 , 杜牧的这首诗可能更空灵含蓄 , 更有若即若离之妙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