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人格障碍 什么是反社会人格障碍( 二 )


反社会人格障碍与表演型人格障碍有较多重叠,他们均具有情感肤浅、情绪不稳定、高度利己主义等特点(Lion,1980) [5] 。近年来关于反社会人格、表演型人格和癔症三者间关系引起精神病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关注 。Robins(1966)发现行为指导所咨询的反社会人格女孩到成年时诊断为癔症 。Guze等(1971)报告相当多的癔症个人史中有反社会行为,其家族中亦有较高的反社会行为或违纪者 。Guze(1920)注意到妇女癔症和社会病态之间高度相关 。Carethers(1975)提出“精神病态和癔症”假说,他认为在同样基础上,男性发展为精神病态,妇女则导致癔症 。Lilonfield(1986)推断,表演型人格是基础并起媒介作用,如为男性则发展为反社会行为,如为女性则发展为癔症(Briquet综合征) 。
三、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发病原因
父母养育方式不仅与父母自身文化、经济情况等有关,还与另一方的情况,如配偶是否健在以及家庭婚姻的状况息息相关 。这进一步证实了家庭微环境复杂而微妙地影响着成员间的行为方式 。而良性的家庭环境,父母正性的养育方式对极具塑造性的未成年人来说,意义无疑更加突出[3]。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发病机制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人群的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通常在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方面具有异常的行为模式 。常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18岁以前)就出现品行问题,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 。近年来,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遗传学因素在犯罪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已发现人格障碍与某些基因的多态性或基因突变存在关联 。但人的行为改变绝非单一基因变异所致,重视环境因素,尤其是个体早期成长生活的家庭环境,对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人群的防治尤具积极意义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病理生理
动物和*提示,攻击行为与中枢五羟色胺功能呈负相关,即中枢五羟色胺功能不足是攻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有研究认为,五羟色胺系统可能是通过五羟色胺1A受体或1B受体来调节攻击行为 。
四、反社会人格障碍该怎么办
疾病治疗
由原先的单一治疗逐渐转变为综合治疗 。虽然长期心理治疗对某些类型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有效,其人格特质会改变,但仅仅用心理治疗对于改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症状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最好整合其他治疗方法,心理治疗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例如Martens认为激动治疗不是一种孤立的心理治疗形式,如果与其它心理治疗、神经反馈或心理药物治疗相结合,那么它会更经常取得成功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治疗家们找不到研究来证明药物治疗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有直接的治疗作用,现在这种格局被打破了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疾病预后
反社会人格障碍一旦形成后趋持续进程,在少年后期达到高潮 。随着年龄增长,一般在成年后期违纪行为即趋减少,情况有所缓和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疾病预防
本研究结果提示,反社会人格障碍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父母的拒绝型养育方式、父亲低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低、单亲家庭、父母离异 。因此,预防反社会人格障碍首先要从孩子的父母和将成为父母的人们做起,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倡导正确的养育方式,对孩子多施加正性的情感,多沟通引导,使子女在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从而尽量减少人格障碍及犯罪的发生、发展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