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喂鸡

鸡该怎么喂?这个料槽可以放到正面,这样可以保证每个鸡都很方便的采食到食物 。
同时,你这鸡密度太大 。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相互啄的情况,特别是啄肛问题,导致鸡出现流血,甚至死亡问题 。这种密度短期可以,长期不适合养鸡 。这个密度需要减少 , 给鸡简单的活动空间,会更好 。
土鸡晚上加餐饲喂增肥,白天可以不用喂料吗?这种做法肯定是不行的,土鸡 白天不喂食,晚上加料喂不但起不到增肥的效果,还有可能会给土鸡“减肥” , 而且还会影响鸡群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
养过鸡人都知道,夏季是鸡最难育肥和最容易生病的季节,其原因不单单只是因为气温较高,引起的采食量降低,和对饲料的转化率低,光照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
因为鸡有夜盲症,在晚上喂食必须要开亮一点的灯 , 而晚上又是鸡的休息时间,休息不好的鸡长势也是可想而知的 。一般育成以后的鸡有白天的自然光照就可以了,在夏季甚至还需要进行人工遮光,要是晚上又让鸡起来活动,光照时间就会过长,鸡生长速度也会减缓 。对于母鸡来说影响会更大,直接会导致土鸡的产蛋量降低 。
对于土鸡来说,育肥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本身土鸡的生长速度就偏慢,饲料又比较单一 。再延长光照时间,这不是“减肥”是什么?所以这种这种方法不可取 。要让土鸡达到好的育肥效果还有很多方法,但是都必须根据季节和土鸡的生理、生活条件来进行 。
比如在炎热的夏天,尽量选择在早上太阳还没出来和傍晚太阳下山后进行喂食,这两个时间段土鸡的采食量是最高的 。顺便再提醒一下,不管养什么鸡,其生长与育肥都受光照的时间长短影响着 。
应该怎样喂好种公鸡?培育优秀的种公鸡,就是要把种公鸡培育成腿长、胸平、睾丸发育良好、体重比母鸡重30%左右、行动时龙骨与地面呈450角的健壮公鸡 。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
(1)确保各阶段的增重达标
①创业团队10人计划-养殖PK网告诉我们育雏阶段(0-6周龄)育雏阶段是羽毛、骨骼、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的关键发育期 。发育的好坏直接决定种公鸡生产性能 。1~7日龄要确保种公雏饲养环境适宜,保证其迅速增长,自由采食,通过光照时间的调节和饲喂次数的调整来刺激其提高采食量,确保1周末体重达到或者超出标准体重 。2~4周龄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词喂方案 , 4周末体重必须超出标准50~100克 。如果4周末体重不达标,会造成早期骨架发育不良,胫骨短小将影响种公鸡的交配繁殖 。如果4周末体重超出太多,会造成限饲阶段营养不足,导致性器官发育不良影响交配 。建议前两周采用颗粒破碎料,培育早期食欲 , 3-5周采用育雏颗粒料,并根据体重实际增长情况确定饲喂量和过渡为育成料的时间 。
②育成阶段(7~20周龄) 。5周龄左右的种公鸡50%的骨骼发育完成,15周龄左右90%的骨格发育结束,所以5-15周体重要按标准体重走,超重的、体重较轻的都要拉回标准曲线 。16~22 周龄为睾丸快速发育期,不管16周龄以前体重大小都要保证周增重达标 , 否则影响睾丸发育,从而影响受精率 。15周龄时若鸡群体重超出标准体重5%,则要重新绘制平行于标准曲线的新体重曲线 。③混群和产蛋阶段(21周龄到产蛋结束) 。混群从21周龄开始,混群后要防止种公鸡超重或增重不足 , 尤其是混群后2-3天要严格公母分饲,确保种公鸡体重的增长,且要管理好种公鸡的等级制度,严防偷吃母鸡料 。
加光后2~3周是种公鸡睾丸快速发育的重要阶段,即使鸡群超重也不能把体重拉回标准体重 , 否则会造成种公鸡睾丸机能完全停止,在18-23周龄提高限饲强度会影响精子的形成 , 过度饲喂会造成45周龄以后受精率下降并低于标准值 。
25~35周龄必须每周称重1-2次,抽样比例不得低于10%,否则会误导种鸡场管理人员对种公鸡饲喂量的调整 。28周龄以后种公鸡增重应保持在30克左右 , 保持与标准体重一致 。整个饲养 周期,种公鸡同喂量要持续增加 , 30周龄后可以增加少量的饲料,切忌因体重过大而减少饲喂量,导致营养不足而影响受精率 。
(2)关注种公鸡睾丸发育状况睾丸的大小、重量与种公鸡精子、精液的数量和质量有着直接联系 。种公鸡15周龄以内睾丸发育较慢,由原来的儿毫克增加到80毫克,主要是精原细胞的发育 。精原细胞不仅提供精子生长发育的营养 , 而且其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睾丸产生精子能力的高低 。该时期尽可能避免出现影响种公鸡生长发育的各种应激,防止种公鸡发育不良 。15周龄之后舉丸快速发育,加光刺激3周后睾丸重量增加更明显 , 可达12-22克,18~25 周龄尤要避免热应激,防止睾丸发育不良、精液质量受损 , 进而影响后期的受精率 。28-~35 周龄睾丸重量和精液数量达到最大值,35 周龄发育良好的种公鸡睾丸重量可达45克左右,睾丸上有良好的血管分布和健康的色泽 , 输精管发育良好 。从36周龄开始种公鸡的翠丸开始退化,精液的数量和质量也逐步下降,受精率也有所降低 。因此,36周龄后到产蛋结束,要频繁检查种公鸡的体况和增重情况,增重良好有利于减缓高峰过后受精率下降过快;有失重现象产生,应及时增加饲喂料量 。若种公鸡5周内失重达100克 , 精液的精子数量、质量会下降明显:失重达500克以上,精子生产停滞,因此应重视种公鸡增重,从早期饲养开始贯穿于整个饲养周期 。
(3)保证良好的饲养管理
①断啄 。为了防止种公鸡相互啄斗、饲料浪费和混群后交配时对母鸡造成伤害,须精准地对种公鸡断缘 。通常在5-7日龄由技术娴熟、有责任心的员工完成 。断喙不好,影响饲料消耗、容易发生啄蛋和影响受精率 。断喙过晚 , 喙发育成熟,难度加大,应激加大 。
②控制均匀度 。种公鸡的均匀度广义上包括体重、体况(胸肌形状、丰满程度、骨架大小)、体型和性发育的控制 。为了保证种公鸡的骨架发育一致 , 要从育雏开始重视其发育情况 。均匀度育维阶段不低于90%,育成阶段75%以上 。均匀度的控制要注重料位、水位的管理,适宜的饲喂方式和合理密度等方面 。
在种公鸡饲养过程中,要保证鸡群拥有合理的料位和水位,尤其在平养时育雏第1周是人工喂料、自由采食,这就要求工人喂料要均匀且同时给料,保证鸡群采食时间和采食量相同 , 从而同步发育 。在采用限饲之后,布料速度要快且均匀 。不管是槽式料线还是盘式料线都要根据鸡群生长情况及时调整粒位 。
整个饲养期 , 均须为种公鸡提供合适的饲喂面积,以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和福利 。平养种公鸡时,6周龄以前种公鸡饲养密度以4只/米?为最佳,每栏鸡不超过500只;6-20周龄以3.5只1米2为最佳; 20周龄以后以3只1米为宜 , 每栏鸡不超过300只,否则密度较大、饲喂面积较小,再加上限饲会影响部分种公鸡采食,进而影响其生产性能 。
③公鸡的选种和混群后的公母比例调整 。
公鸡的选种:及时淘汰不合格的种公鸡 , 可节省饲养成本 。公鸡选种般分3次进行:第一次选种比例为14%-14.5%,首先整体评估断喙的效果,淘汰喙、趾、脚垫、胫骨、胸、背、眼等质量性状不合格和出现外伤、腹泻的公鸡,同时确定种公鸡的体重范围,淘汰体重较大和体重较小的鸡只,留下的公鸡体重不超出和不低于标准各50克;第二次选种在21-22周龄进行,选留比例为13% , 检测胫骨长度,胫骨不达标者律淘汰出群,选留的公鸡要保证单栋体重差异控制在250克以内;第三次选种在24周末进行 , 选留比例大公鸡11%、小公鸡12%,根据光照刺激的反应情况(鸡冠、肉髯变化程度)淘汰多余的公鸡 。
保适宜的公母比例: 公母混群一般从21 周龄开始,种公鸡占比为11% (剩下的备用) 。公母混群时要保证种公、母鸡都达到性成熟,没有达到性成熟的种公鸡决不能与性成熟的种母鸡进行混群 。如果种公鸡性成熟早于种母鸡,就应先按5%~6%的比例混群 , 再逐步将种公鸡与种母鸡混群,直至达到要求的公母比例,否则种公鸡之间会相互攻击,死淘率增高,影响受精率 。④注重种公鸡的营养管理 。营养供应是种公鸡发挥最佳生产性能的物质基础 。育雏期,要饲喂营养全价的肉种鸡育雏颗粒破碎料,不建议使用肉鸡1号料,4-6周龄体重达标后逐步过渡到育成料 。产蛋期,种公鸡的营养需要比种母鸡低,不宜饲喂过多粗蛋白和氨基酸,否则会导致鸡群受精率下降,也会造成种公鸡胸肌过大和体型、体况、体重不好控制 , 建议采用分同饲喂系统,可避免因偷吃含钙高的母鸡料后,精子发生钙化、受损或死亡 。
养鸡怎么养怎么预防疾?。?/h2>养鸡怎么养怎么预防疾?。?鸡病以预防为主,在养鸡过程中应做好鸡病的预防工作 。加强饲养管理 , 增强鸡群的抗病能力,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养鸡怎么养怎么预防疾?。?
一、养鸡场应在背风向阳、地势高、水源充足,排水方便的地方 。鸡场距离村镇、工厂、学校、居民区及其他养殖场500米以上 。
二、鸡场和鸡舍的进出口都要设置消毒槽,槽中经常保持有效的消毒药物,运输车辆和进养鸡场的人员必须经过消毒槽进行消毒 。
三、切断外来传染源
1、鸡场严禁参观 。
2、引进的新鸡要隔离饲养一个月以上 , 观察无病后才能合群养殖 。新购买的用具要洗净消毒才能使用 。
3、养鸡场内人员不能随便外出串门,更不能到别的养鸡场串门 。疫病流行期间不许外出,不从我们购买食物 。
四、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凡传染病已有的疫苗可供预防者,应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 进行预防接种 。但是疫苗接种不能代替有效的管理 。定期进行驱虫 。
五、搞好环境卫生,清除鸡舍附近的垃圾堆和乱草堆,减少昆虫、蚊蝇 。
六、经常保持清洁卫生 , 食槽、饮水盆等要洗刷消毒 , 每天定时清粪 。

养鸡的全套技术学习??
1、在育雏阶段,同笼养鸡一样,要注意温湿度、饲养密度、饮水饲喂等事项 。育雏时间是6个周 。
2、土鸡育雏结束,能够适应外面的气温,这时候可以散撒到户外的林草间饲养 。开始仍然要饲喂育雏时的饲料 , 要慢慢的减少喂量,最后减到只有傍晚补饲一顿 。
?
3、开始 , 小鸡胆小不远走,但过几天后,小鸡就会远走觅食虫草砂砾,适应了散养的环境 。因此,要有专人看管小鸡 。根据饲养规模 , 确定小鸡活动的范围 , 四周围上围栏,防止小鸡走失和其他动物进入小鸡活动区域伤害小鸡 。
4、林间的虫草砂砾有限,不能满足小鸡的采食,要在围栏内的固定地方加设食槽、水槽,每天傍晚进行补饲,全天供给清洁的饮水,同时架设棚舍,供小鸡夜间或雨天栖息 。
?
5、散养的土鸡也要按免疫程序进行防疫 , 同时搞好补饲和栖息处的卫生 , 做好消毒、驱虫等常规工作 。
【如何科学喂鸡】6、土鸡的销售问题 。在饲养土鸡前就要做好市场调研,销路、价格等,可行的话方可上项目进行饲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