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可能没有弄明白丞相到底是什么 朱元璋的宰相( 三 )


明朝北方边线上的九王,不就是太祖一手造就的么?原因很简单,他没能力一边在京师处理政务,一边管理大明的边防 。太祖本人也担忧过,他们会不会成为明朝的隐患 。但是在不愿意向文官集团让渡权力的情况下,太祖也没有别的选择 。
洪武十五年(关闭中书不到两年),被繁多政务折腾得喘不过气的太祖不得不向现实稍微低头 。设置诸殿阁大学士,吸纳一些精通政务的官员入阁,协助自己处理政务 。此时我们还不能称之为“内阁”,因为这些大学士手头没有任何权力,只是向洪武提供咨询服务的工具,所以他们对太祖处理政务的实际帮助也是寥寥 。
建文登基后,在方孝孺的协助下有意向去改变朱元璋制定的制度,但是燕王朱棣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所以到朱棣登基,明朝的权力结构也没有什么变化 。
登基称帝的成祖,并没有高兴多久,他父亲的问题同样传递到他的身上 。皇朝北疆的防御,也放手交给自己的儿子们么?
造反上位的成祖,唯一选择就是他自己,于是营建北京,天子守国门吧 。皇帝本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防御蒙古,那繁多的政务怎么办?更没有精力的成祖就不能只咨询大学士们政务的疑难点了,他需要大学士们拿出具体的处理建议 。于是大学士们的作用就被加强了 。
不过成祖并不放心这些文臣,首先他把诸殿阁大学士的官品设置得很低(最高五品),而且不给他们决策权和行政权,让各部官员对他们形成压制,另外他派自己的儿子领导监督他们 。
然而篡位的心理阴影、权力斗争的残酷,让朱棣也没有办法完全信任太子朱高炽(明仁宗),朱高炽也明白自己头上有一双怀疑的眼睛 。所以他在监国期间并不直接干预政务(避嫌),而是尽量让文官们自行处理完成 。
太祖设计的政务处理流程是官员上报事由,皇帝做出决策并发出命令,收到圣旨的官员具体去执行命令 。现在这个流程中的皇帝做出决策,开始转变成了内阁大学士在太子或皇帝的监督下做出决策 。
这实际意味着大明的朝政,文官集团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了 。不管朱棣是否情愿,他作为皇帝已开始向文官集团返还权力了 。
从成祖后期,明朝就开始以内政为主,皇朝庞大的体量、众多的人口让政务处理变得复杂而精细,很多政务必须有相当丰富的专业知识、操作技巧,而且处理起来非常地耗费时间和精力 。
洪熙登基后在北境渐息兵戈、南方也早就从安南撤退,开始专注境内建设,皇朝的政务决策愈发离不开专业官僚 。
到宣德朝皇帝面对繁多、复杂的政务,无法一一去核验,所以越来越受制于文官集团,开始被动地接受他们的意见(等同于皇帝让出决策权) 。面对不利的局面,宣德皇帝做了影响深远的变革,让宦官来帮助自己 。
说明:皇帝在政务处理中的被动,为了便于理解,笔者举个例子 。比方说某地灾厄,官员申请朝廷运粮赈灾 。皇帝同意了,但是运多少呢?除非皇帝自己会算,只能让某些官员拿出方案 。官员列出清单,灾民几何,需粮几何,运输消耗几何,管理分发消耗几何,等等 。对于皇帝来说怎么判断这数字没问题?所以他需要人帮他去查以前的档案来对比,也需要人去调查这些数据是否真实有效 。
故宫内书堂画卷 局部
宣德在宫中设立内书堂,由翰林学士来教授宦官们读书(不是识字),然后从中择优选入司礼监 。司礼监太监的主要职责就是帮助皇帝阅读奏疏(也就是政务),整理要点,收集相关所需资料,以便皇帝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该政务的脉络并做出正确的判断或决策 。并且为皇帝提供抄写服务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