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虾怎么养

龙虾冬天能放在外面过冬吗?能过冬 。
1、适时投饵:越冬前多喂些动物饲料,增强体质,提高冬季成活率,越冬期间,龙虾不觅食,但天气晴暖时,龙虾离开洞穴 , 少量觅食,可以适时投喂小杂鱼虾,螺蚬蚌肉 , 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饵料 , 补充体内营养;
2、调好水质:越冬期间 , 池中要保持水位1、5米以上 , 以维持池水水温 , 水位过浅,要适时补水,防止龙虾冻伤冻死,水质过肥,适时换水 , 保持水体溶氧在每升4千克以上,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防止小龙虾缺氧窒息死亡;
3、定期巡池:每天巡池2次,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对策,越冬期间每10天到15天 , 每亩生石灰20千克全池泼洒 , 消毒水体 , 补充钙质 , 预防疾病 。
冬棚养虾的十大禁忌?十大禁忌:
1·减少有机废物的积累,等于减少了微生物(异养菌)赖以生存的底物来源 。
2.科学投喂,合理控料 , 从来都是关键 。
3·特别是有集、抽、排有机废物的条件的池塘 , 能够通过这些物理的方法,直接减少部分有机废物的积累,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4·在回温前 , 连续轻量多次使用高效、安全分解产物无毒、作用快而短的氧化剂来压制或延缓池底微生物的复苏和繁殖,加强增氧 。
5·冬棚勿过多或无序不合理使用异养微生物制剂 。
6·回温时,合适合理地做好棚内通风工作 。
7.利于水温平缓上升、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8·控料
9·加强增氧,夜晚必要性投入化学增氧剂 。
10.减少雾气
养殖小龙虾秋季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冬季该如何防寒?养殖小龙虾秋季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冬季该如何防寒?
小虾在我国应该算是一种很励志的生物了,自从引进行到我国之开始一直不受人们的喜爱有时还把它当敌害来处理,但是最近几年随却完美地打了一个翻身仗,一夜之间成了为餐桌上受人追捧的美食 。所以养殖小龙虾的人也越来越多,那么养殖小龙虾秋季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 到冬季又如何防寒?
进入秋季之后气温是慢慢下降的,因此在这一过程我们要控制好对小龙虾的投喂量,水温在15度以上时,可以正常来喂,但是当水温低于15度时则要及时减少投喂,这种天气一天喂一次就可以了,喂的时候尽量选择中午去喂 , 而当水温下降到10度以下时,小龙虾几乎都不会吃东西,而是躲在洞里或是塘底不怎么动了,这种情况下可以完全不用喂饲料给小龙虾吃,为增强虾的抗病力,在这一时期投喂时可以在饲料中适量加入一些多维或VC之类的来来提高虾的体质 。
当气温下降之后,水质变化也没有之前那么快了,但是对于水质这一块我们不能轻视,如果塘泥很深的塘 , 在水温没有低于15度时还是要照常定期用一些益生菌来改底才行,不能让这些有机质积累起来,否则到明年开春之后水质很易出问题,最好是在入冬之前用药来调好水质 。
关天防寒这一块其实对于小龙虾来说问题不大 , 可以将塘里的水位加深一些 , 特别是冬季会结冰的塘,在入冬后能将水位保持在50公分以上会更好 , 但要注意的是要留地方给小龙虾打洞,顺便再说一下说,冬季因野外的食物变少,老鼠、水鸟之类的都会很饿,因此要注意这些敌害不要过来祸害小龙虾才行 。
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冬季龙虾苗怎么管理?冬季龙虾苗怎么管理这个时候有很多虾苗已经孵化出来了,为尽量的提高虾苗的存活率 , 清水塘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注意搞好管理工作:
一 , 调控好水位 。这个时候小龙虾虾苗要注意水位尽量保持平稳状态,不要大水灌进和排出 。同时水位保持高水位,这样可以利用水温给小龙虾保温 。
二,搞好防寒工作 。对于虾苗来说,由于个体?。芏嘞好缁故潜г谀赶旱奈膊康?。有些孵化得早个体稍微大一点的可能就会脱离母体了 。抱在尾部的虾苗更有利于安全的越冬 , 对于脱离了母体的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 。我们应该尽量的做好防寒工作,不管是对虾苗还是对成虾 。可以在水陆交界地方铺盖稻草或者水花生,最好是覆盖一些稻草,这样可以有效的增温避寒 。
三,正确面对青苔 。因为在冬季,水体更清澈,所以青苔也很容易滋生出来 。发现青苔,我们要正确的面对 。首先明确不能使用药剂杀青苔,比如硫酸铜、苔藻净等杀青苔的药 。这样对虾苗刺激很大,容易造成虾苗死亡 。对于少量青苔 , 我们可以采用捞除的方法,如果很多的话,建议使用草木灰或者腐殖酸钠来处理青苔 。这样处理的青苔对小龙虾虾苗没有什么副作用 。
【冬天虾怎么养】四,合理的进行投喂 。在冬天 , 小龙虾基本很少吃食,不过如果连续几天温度在10度以上还是会摄食的 。所以,平常多关注天气变化,天气好转就要少量的投喂饵料给成虾吃 。对于虾苗来说 , 我们可以用煮熟的豆浆或者鸡蛋来投喂 。
以上是清水塘的一些看法,大家怎么看呢?欢迎交流 。
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结交为朋友 。如果你喜欢,请大家关注我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
冬天如何管理虾塘水位水质?冬季虾的养殖,保温上最重要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虾是变温动物,水温低,其体温也就低;体温低,生命活动就会降低,甚至停止 。
进入冬季,养虾生产面临几个选择:一是干塘,休养池塘;二是建大棚,继续冬季养殖;三是工厂化养殖 。由于工厂化养殖是一种专业的养殖方式,因篇幅原因,本文暂不做讨论 。
由于冬季气温低、水体中藻类长势减弱、虾类活动能力降低、摄食力减弱等特点,很多养殖户稍有疏忽,就会导致虾类死亡率上升,甚至养殖失败 。当然,如果养殖成功,由于正好可以赶上元旦、特别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经济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还真有很多虾类养殖户,年度盈利就靠冬季这一造 。
一、干塘,休养清理池塘 。养殖池塘经过长时间使用 , 底部淤泥增多,有机物等累积致使池底恶化,易导致有毒有害物质增加 , 造成水体污染 。因此,冬季清除养殖池塘过多淤泥,能显著提高养殖鱼类的成活率、生长速度、产量和效益 。
在经过一轮养殖周期后,池塘底部积累大量饲料残渣和粪污,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导致底泥发黑发臭,干塘、清淤、晒塘是最简单有效的一种底质处理措施 。
建议方法:
1、排干水,晒塘20天以上 。其基本要求是,池塘底泥裂缝宽度为2-3cm以上,深度10-20cm为最佳 。暴晒后 , 均匀施用生石灰,150千克/亩 。加水10厘米,使生石灰发生化学反应,趁热均匀泼洒全塘底 。继续晒塘15天以上 。
2、池塘留水10厘米左右,按150千克/亩用量,均匀施用生石灰 , 发生化学反应后 , 趁热均匀泼洒塘底 。待塘水干透 , 使用微耕机翻塘底5~10厘米深 。暴晒15~20天 。一般晴好天气,暴晒一周后,塘底泥土肉眼观察,都可以看到明显变化 。
经检测,暴晒后的池塘底泥各种化学指标有明显的差异 。充分曝晒之后的池塘底泥 , 氧化还原电位明显升高;有机质含量大幅减少;硝酸盐、有效硫含量、钙离子等二价及以上金属离子含量大幅度提升 。
由此说明,干塘曝晒可以提高底泥的氧化性,氧化底泥中有机质,减少好氧因子,并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还原态硫转化为硫酸盐,释放底泥中的钙 。
因此,干塘、曝晒措施对池塘的土壤氧化修复有极好的作用 。
另外,如果是老塘口,淤泥较深,应该先清淤后,再加生石灰泡塘、晒塘 。
二、建冬棚继续养殖 。近年来,在华南地区越来越多的虾类养殖者选择冬棚养殖 。一般进入11月中下旬开始搭建塑料大棚,经80天左右的养殖期 , 在春节前出售,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冬棚养殖,虾苗固然重要,但管理上与水温正常或高温季节养殖 , 还是有相当大的区别 。以下简述几个要点 。
1、建立良好藻相、菌相的养殖水体环境 。进入冬季,随着水温不断下降,养殖水体内生物量、生物活动量都在逐渐减少 。其可能的好处是 , 养殖水体中“争氧”的生物减少了;由于活动减弱、摄食减少,产生的粪污等“污染物”的量也减少了 。可能的不利影响也不少,如养殖水体中溶氧供应可能减少;残饵量增加;分解养殖水体在有机质及有害物质的生物减少,毒素累积量可能增加 。
因此 , 前期建立起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 , 进入冬季后尽可能维持这种养殖环境,降低有害物质累积产生的不利影响,是临近冬季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
2、注意加水、适当提高水位 。入冬前 , 要提前加高水位 。一是有利于保持中下层水温 , 避免水温剧烈变化,引起养殖动物的应激反应,池塘应保持水深最低在1.5 m以上;二是冬季降雨量减少,如果水位过低,补水不是件容易的事 。补水要注意早注水,勤注水,一次注水量不可过多,以免引起池塘水温变化过大 , 造成养殖动物的活动量加大而不利于越冬 。
一般一次加水量不超过20厘米 。
3、控制越冬养殖密度 。我们都知道,养殖密度过大,容易造成缺氧,同时也极易引发疾病 。但养殖密度过小,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特别是冬季,水体中藻类减少、光合作用降低,因而产生的溶解氧就少,也容易导致“缺氧” 。
因此,需要根据经验和实际养殖品种、池塘条件等,确定合适的放养数量 。一般可保持在3~4万尾/亩米,考虑到后期水深为1.8米以上水深,可适当增加30~50%的投放量 。
提请注意,初养者应该从较低养殖密度做起,以保证成功率、积累养殖经验为主要目标 。
4、预防和控制疾病 。
一般来说 , 许多人认为由于冬棚水温不高,不宜爆发疾病,特别是令许多养殖户头疼的弧菌病不宜发生 。有这种想法 , 就很容易发生问题 。
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多为寄生虫类病害,如纤毛虫等 。由于冬季水温偏低,虾类蜕壳周期延长 , 一般可达20天以上 。这样,虾体外部很容易被寄生虫沾染、同时由于虾壳蜕掉的慢,给寄生虫侵害提供了足够的时间 。冬季养殖的虾,其体表经常会形成许多黑斑,这些黑斑一般经过蜕壳,就基本可以消除 。但如果蜕壳周期延长,如达到25天以上,则有可能出现蜕壳不遂、偷死等现象 。必须引起注意 。
另外 , 弧菌是无处不在的 。个人观点,只要控制在不发病的范围内 , 就不会对养殖造成危害 。不要执意“杀灭”弧菌或其它有害菌,这是一种偏执的思维,很可能不利于“生态养殖” 。个人建议的做法是,采取高效微生物制剂,控制弧菌总量与养殖水体内细菌总量的比例,就可以保证不发生弧菌病危害 。
许多疾病一般经简单处理即可解决,但前提是一定要及早、正确地诊断 , 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千万不要“有病乱投医”,反而可能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
个人对于疾病的观点,防重于治 。预防成本肯定会低于治疗成本 。
“养虾先养水 , 养水先养底”,这一说法似乎都是老生常谈了 , 但是这十个字,需要我们广大养殖户和水产工作者做大量、细致的工作,才能够“达标” 。正常养殖的池塘要经常“养底”,以防止底质恶化,而底质有恶化趋势后就要勤“改底”,保持底质良好是安全养殖与高产养殖的重要环节 。
冬季池塘底质的处理和改良 , 应该是“化学改良”为主了 。如果池塘水温可以保持到18℃以上,使用有益菌等微生物制剂还有一定效果,低于此温度,一般无效 。要保持微生物持续作用,最好要保持水温在25℃以上 。
以上个人观点,敬请指正 。这里是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 , 感谢关注 。欢迎留言、讨论、交流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