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壳鱼怎么养

笋壳鱼是海鱼还是河鱼?笋壳鱼是河鱼 。
笋壳鱼为底栖穴居性鱼类 , 常栖息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江河、水 笋壳鱼库、池塘的底部沙泥或草丛中,也常栖息于岸边的沙石缝隙、洞穴及杂物中 。游泳能力不强,不能快速和长距离游动 。性温驯 , 对低氧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多在夜间活动,白天喜藏进泥里 。适温范围15-35℃,最适温度25-30℃ , 10℃以下大量死亡 。可适应pH值为5的酸性水体及15‰的咸淡水 。在自然界捕捉它比较困难 。
笋壳鱼主要分布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地区,台湾于1975年自高棉引进,因是热带鱼种,野生的笋壳鱼主要分布在嘉义以南,其中又以乌山头水库一带最为知名 。
笋壳鱼在我国长江、珠江流域均可采用塑料大棚越冬养殖,也可充分利用各地养殖甲鱼的温室内水泥池养殖 。
参考:好搜百科《笋壳鱼》
笋壳鱼散养亩放多少苗?3000-5000条
每亩可以投放3000-5000条苗种,这样的密度是比较合适的 。它们身体外面长的鳞片跟其他的鱼不太一样,所以如果体型比较大的话,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颠簸而被擦伤,在放到池中以后成活的可能性会减少,所以要选择那些已经消过毒并且包装好了以后的,大小在2cm-3cm , 可以直接投放的苗种比较好
笋壳鱼贵还是桂鱼贵?笋壳鱼更贵 。
笋壳鱼比桂鱼更贵,笋壳鱼其官方学名叫做云斑尖塘鱧,因为笋壳鱼属于海鲜类,笋壳鱼贵的原因是它们的味道不仅鲜美,肉质也很细腻,而且营养价值也非常高,深受消费者们的喜爱,虽然会进行人工养殖,但是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因此它们才会比较贵 。
笋壳鱼的养殖技术,温度不低于22度 , 密度每亩约3500尾?笋壳鱼养殖这六大关键必注意:
池塘消毒与肥水培育"水蛛"
培育足量适口的麦鲮等鱼苗
驯食
人工饲料投喂
分级
水质调控
1. 池塘消毒与肥水培育"水蛛"
"水蛛"是笋壳鱼鱼苗的重要饵料,它的丰欠直接影响到鱼苗的成活率 。笋壳鱼鱼苗孵化后的15天是其关键期,这期间开口饵料大小是否适口和供应量是否充足是决定苗种存活率的关键 。用生石灰每亩50公斤和茶籽每亩20公斤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处理的同时采用发酵或者干鸡粪、猪粪等家禽粪肥水可以快速培育出大量水蛛,具体作法是用10%左右的生石灰与之混合后装入60目网袋(或者饲料袋,但要扎若干小洞)后悬挂在鱼塘四周,一般每亩悬挂2袋即可 。足够的浮游动物是提高幼苗成活率的最有效保障 。当然,最科学的方法是泼洒肥水的微生物制剂 , 这对水质不但没有污染影响,而且还能开始培育出大量生物饵料 。
2. 培育足量适口的麦鲮等鱼苗
"养好小鱼虾 , 育肥笋壳鱼"就是指适口活饵料的重要性 。利用1.5厘米以上笋壳鱼鱼苗可摄食家鱼鱼苗的特性,要提前3~4天培育麦鲮等"鱼花" , 放养量为笋壳鱼苗数量的80~100倍;或直接投喂全长为笋壳鱼苗的1/3左右的饵料鱼,数量为笋壳鱼的40~50倍,保证笋壳鱼苗有充足适口饵料鱼吃食 。此外,视鱼苗的培育量另行安排池塘培育饵料鱼 , 保证整个鱼苗培育期间,有充足适口饵料鱼供鱼苗、鱼种吃食 。饵料鱼一般10~15天补充一次 。
3. 驯食
笋壳鱼苗长至4~5厘米时,可开始驯食人工混合饲料 , 混合饲料以鱼糜为主,添加适量的鳗鱼饲料,成糊状,全塘遍撒,逐渐诱食上饲料篮 。饲料篮每个0.6~1.2米 , 饲料篮间隔2米左右,沿塘边分内外二排分布 。投喂时间约在10:00和17:00,以后者为主,占总量的2/3 。每天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20% 。
4. 人工饲料投喂
养殖前期的人工饲料以鱼糜为主,添加10%的鳗饲料形成团状;养殖后期根据笋壳鱼的口裂大小将冰鲜鱼切成不同大小的鱼块 。每天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7% 。视天气、鱼摄食情况增减 。投喂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
5. 分级
对于笋壳鱼来说,6厘米以下都属于幼苗期,以游动捕食活饵料为主 。如果此时池塘内活饵料供应不足,极易相互残杀,导致存活率偏低,影响后期商品鱼的产量 。在幼苗时期 , 若条件允许,分塘间隔时间若能缩短到40天,效果会更好 。进行分塘操作时,应选择晴天早、晚或阴天进行,避免高温对笋壳鱼的伤害 。另外,由于笋壳鱼需要频繁进行分塘,所以必须准备几口池塘以分养不同规格的鱼 。至少要准备3口以上池塘 , 如果没有多个池塘就养不好笋壳鱼 。
6. 水质调控
混养规格约每尾克100的鳙鱼每平方米400~600尾 。注意水质变化,如发现水质变坏应及时加换新水,或施用生石灰和使用微生物制剂,如采用光合细菌等来调节水质 , 保持塘水"肥、活、嫩、爽" 。保持塘水透明度30厘米左右 。注意防逃,加水时在入水口用网孔尺寸0.5~0.6毫米的锦纶、尼龙或力士筛绢筛布过滤 , 防止敌害生物进入 。
笋壳鱼能投喂颗粒饲料吗?可以利用全价膨化饲料驯化养殖澳洲笋壳鱼,与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在节约成本、保证水质、降低养殖风险、减少病害
澳洲笋壳鱼,学名为“线纹尖塘鳢”(0xyeleotrislineolatus),分类上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mes)、虾虎鱼亚目(Gobioidei)、塘鳢科(Eleotridae)、尖塘鳢属(Oxyeleotris),原产于澳大利亚的北昆士兰,主要分布在东南亚诸国及澳洲大陆,底栖肉食性鱼类,喜穴居,性温顺,不善跳,耐低氧 。澳洲笋壳鱼个体肥硕,肉质细嫩,骨刺甚少,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渔业的一个重要养殖对象 。
澳洲笋壳鱼于1996年引进到我国珠三角地区,2000年开始有澳洲笋壳鱼成鱼推上市场,2004年市场开始成熟 , 销量增大,在广州黄沙市场,日均销量在1吨左右 。可见澳洲笋壳鱼有良好的养殖前景:
1、营养价值高:该鱼个体肥硕,肉质细嫩,骨刺甚少,味道鲜美,富含多种氨基酸 。
【笋壳鱼怎么养】2、运输成本低:澳洲笋壳鱼可在湿润条件下无水运输,大大降低了空运成本和运输风险 , 使得该品种的流通相比其他水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