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珍珠蚌

河蚌要怎么养出珍珠?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河蚌要怎样养出珍珠的问题 。
河蚌(也称为湖蚌、蚌壳、菜蚌等)是蚌科无齿蚌属的一种 。整体呈椭圆形 。主要生长在江河、湖泊、农田的淡水里 。它的肉可以食用,可以用来喂养鱼类、禽类、家禽,他的壳还可以入药 。
有人说河蚌是珍珠的摇篮,那么它是怎样养出珍珠的呢?当河蚌内部软组织受到外来异物刺激后,就会分泌一种粘液 , 外来的异物在分泌物的层层包裹之下渐渐成球,最后形成了珍珠 。下面我来具体介绍一下 。
一、选址
1.可以选用池塘养殖,池塘面积可以三至几十亩不等 。要使水质比较肥 , 诱饵生物丰富,池塘里可以混养一些草鱼、鲫鱼等 。河蚌可以以他们的排泄物为食 。
2.河流、湖泊、水库水质清澈营养丰富 , 在他们的岸边、浅水区养殖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
二、养殖方法
河蚌养殖的方法,目前一般使用吊养和笼养,顾名思义,吊养就是把单个或者多个河蚌掉在一根线上进行养殖 。笼养就是将一定数量的河蚌放入网笼网夹中进行养殖 。
三、养殖的注意事项
养殖时我们应当注意放养的密度 , 放养的密度不宜过高,过高就会影响河蚌的生长发育以及繁殖 。然后就是要加强水质的管理 , 让河蚌有一个非常好的生长环境 。最好是流水,能够保持水质新鲜含氧量充足 。最后就是要注意清洁,我们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定期的清洗清理 。
以上就是我对河蚌如何养出珍珠的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
珍珠蚌怎么养?珍珠蚌要这样养:
一、选择场址:
1、池塘的养殖面积要因地制宜,小的池塘为3~5亩,大的池塘从十几亩到几十亩,水质一般都较肥,饵料生物丰富,池塘中可混养草鱼、鳊鱼、鲫鱼,不宜放养竞食性鱼类如鲢鱼等 , 切勿放养肉食性鱼类如青鱼、乌鳢等 。
2、要选择无污染的河流 , 氧气充足、水质清新、水体呈流动状态、物质交换充分 , 适合三角帆蚌的生长 。
3、如果选择湖泊、水库等 , 水域面积要较大,选择岸边或弯处水体较浅的水域进行珍珠蚌养殖,水体流动性要好、水质要清澈、溶氧要丰富 。
二:选择生态环境
1、水深1.5~2.5米较为适宜,有一定速度的流水,对育珠蚌的生长及珍珠培育极其重要 。保持育珠水域的pH值在中性略偏碱的范围 , 以7—8为宜 。
2、钙盐是育珠蚌最需要的盐类 。蚌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育珠蚌的生长及珍珠的合成依赖于钙的吸收 , 保持水体中钙含量为15毫克/升以上,可通过施加钙肥来补充钙源 。镁、硅、锰、铁等不仅是育珠蚌生长所需元素,而且也是其饵料生物生长所必需的 , 通过施加有机肥、无机肥来补充这些营养元素 。
3、三角帆蚌最适的饵料生物为硅藻、金藻、绿藻、裸藻等,其次是小型浮游动物和细菌等有机碎屑 。所以培养丰富的饵料生物对珍珠养殖至关重要 。水体的肥瘦、饵料生物的丰欠可通过水色来反应,水体颜色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以30厘米左右为宜 , 并且保持育珠水体“肥、活、爽、 嫩”的状态 。
养殖珍珠蚌的注意事项:
1、养殖珍珠蚌要注意这三点:水质环境、养蚌技术、对于鱼珠混养的品种选择 。
2、在养殖珍珠蚌时,可以在养殖塘混养鱼类,比如说鲫鱼、花鲢、白鲢、黄辣丁等鱼类品种 , 但是不能混养鲶鱼、乌鱼等凶恶鱼类 。
3、在混养鱼类时,不要将鱼类与患病珍珠蚌混养,不然将会导致珍珠蚌和鱼类都死亡,如果发生患病珍珠蚌,应及时用药治疗 。

养珍珠蚌对光照有没有要求?对光照没有要求 , 对水质有较高要求 。
珍珠蚌的生活环境就是水域,水的环境好坏决定珍珠蚌的生存和生长,也影响着珍珠的产量和质量 。
要求水源无污染 , 进水排水方便,微流动最好 。水质肥沃,符合珍珠蚌快速生长的需要 。水面没有浮萍、水葫芦等等的水生植物 。
封闭式湖滩、河滩池塘和低洼地、小型封闭式坑塘、鱼蚌混养池塘、农村小型河道、湖泊、水库等天然大水面都可作为养殖场 。
怎样养珍珠河蚌?1、养殖场地:养殖珍珠蚌的时候需要根据养殖的数量来选择池塘的大小,小型池塘面积最好在3-5亩左右,大型池塘面积在几十亩左右 。池水的深度最好控制在1.5-2m左右 。可以在池塘中混合养殖草鱼、鲫鱼和鳙鱼等鱼类 。
2、珍珠蚌的选择:如果是养殖繁殖用的种蚌最好选择野生的珍珠蚌,雌蚌和雄蚌最好选择不是同一片水域的,这样可以保证种蚌的质量,还可以有效的提高珍珠蚌育珠的能力 。
3、饲料:珍珠蚌在生长的过程中一般以藻类为食 , 硅藻、绿藻和金藻等都是珍珠蚌比较喜欢的藻类 。在养殖珍珠蚌的时候培育池塘中的藻类是比较关键的,池水的肥瘦会影响藻类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
人工养殖蚌的过程?河蚌的人工繁殖过程
一、珍珠的质量鉴别
珍珠的色泽大致可分为这几类:(1)白色系统;(2)红色系统;(3)黄色系统;(4)蓝色系统 。淡水珍珠色泽柔和,但不象海产珠丰富多彩 , 以前三种颜色较多 。
目前对于珍珠真假、优劣的鉴别方法有:
(1)用火烧之,有爆炸声者为真珠
(2)剖开,有珠纹者为真珠;
(3)莹光分析;好珠都是:珠圆 , 粒匀,外表为亮白、浅红、并且珠子摸起来光滑、质地坚硬 , 看起来细腻、剖开后几乎没有杂质,每层层纹都可肉眼分辨 。
二、人工繁殖河蚌的初步认识
随着育珠生产的发展,河蚌的需要量愈来愈大,仅仅依靠蚌的自然繁殖将会供不应求 。为了解决蚌的资源问题,必须进行蚌的人工繁殖 。近几年来,我们对河蚌的人工繁殖进行了试验 , 取得了某些成果,有了一点初步的认识,这里给大家作简单介绍 。
(一)河蛙的性别
河蚌是雌雄异体 。河蚌的性腺埋在斧足内 , 包裹在内脏周围,因此,要从性腺区分性别,就得杀死河蚌,剖开内脏来检查,而这样蚌就不能用以繁殖了 。经过长时间的仔细观察,找到了区分雄雄蚌的简易方法:从外形看,雌蚌比同龄的雄蚌的壳略宽厚,用开口器打开蚌壳仔细观察,可见雌蚌的鳃丝较细狭,雄蚌的鳃丝较宽大,约是雌蚌鳃丝的2~3倍 。
(二)繁殖习性
1,繁殖季节
经过几年试验的观察,了解到三角帆蚌的繁殖季节是4~6月 。4月开始产卵、排精 。卵子受精发育 , 此时外鳃明显地逐渐变大;4月底到6月(水温在18~28℃范围内),胚体发育成钩介幼虫,排出体外 。排出钩介幼虫的最盛期是5月下旬到6月15日,6月下旬以后就慢慢变少 。外河因水温低,有延迟到8月份的 。褶纹冠蚌的繁殖季节是3~4月及10~11月 。
2,产卵、排精、受精
每年,当水温适宜时,雌雄蚌生殖腺逐渐膨胀 。雌蚌的生殖腺用针刺破后有颗粒状的卵流出,不久成熟的卵子就由生殖孔排出,送入外鳃叶中 。每只雌蚌的产卵量约20多万粒 。
雄蚌的生殖腺呈乳白色 , 用针刺破后有白浆流出,用滴管吸取少量浆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若见到微小而非常活跃的精子 , 标志即将排精 。雄蚌的精子直接排出体外,进入水中,随着水流进入雌蚌的孔中,再到达外鳃中与卵子相遇受精 。
3,受精卵的发育
由于蚌的个体和环境(如氧气、水温、饵料等)的不同,受精卵在雄蛙的外鳃中孵化成钩介幼虫有先有后,一般约需30~45天 。
受精卵到钓介幼虫要经过受精卵-多细胞期--桑楼期-囊胚期-原肠期--钓介幼虫期几个阶段,最后出膜离开蚌体 。在平均水温20℃时,三角帆蚌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时间如下:
受精卵~桑椹期5天左右 。
桑椹期~囊胚期 6天左右囊胚期~原肠期 4天左右 。
原肠期~钓介幼虫 10~15天左右总共约需1个月的时间 。
在外鳃内形成的器官:首先形成体腔,然后依次形成闭壳肌、心脏、原始双壳、刚毛(褶纹冠蚌是感觉器)、原始肠、纤毛环、足丝 , 当足丝形成后,不久就出膜,经母蚌出水孔排出 。褶纹冠蚌在这个过程中还形成了钓齿 。
(三)人工繁殖试验
1,人工自然受精
进行人工自然受精,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呢?我们曾做过下述试验:
将三角帆养在风平浪静的小螺塘里,第二年春,没有一只雄蚌外鳃怀卵 。3月底至4月初,用小柴油机对吊养三角帆蛙的池塘冲水,4月15日检查,就发现有不少外鳃怀卵的雌蛙 。3月底、4月初,没有进行人工冲水,但天刮大风 , 4月15日检查,也发现有不少外鳃怀卵的雌蚌 。4月初,将3对雌雄蛙为一组,共8组,分别放入3尺见方的8只水泥池中 , 两性很接近,但由于是静水,一直到5月初也不见产卵、受精 。把这些蚌移养到大鱼池中,因有风浪,10余天以后就见到外鳃怀卵 。
河蚌的活动能力极差,雄蚌没有求偶的行为,完全靠雄蚌的鳃纤毛摆动而吸收精子 。若雌雄蚌相隔较远,就无法受精 。所以在河蚌性腺成熟时,一定要人工帮助两性接近,否则雄蚌的精子排出体外 , 要大量流失 。雌雄一般应按照1与2之比,比较靠近地悬吊于池中 。
【如何养珍珠蚌】然而,实践证明,对于三角帆蚌说来,如果在静水环境中,即使两性接近了,也是不会产卵、排精和受精的 。三角帆蚌的产卵、排精和受精,必须受流水刺激,这是其生态条件 。因此 , 进行人工自然受精时,必须提供流水环境 , 如采取人工冲水等措施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