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得什么病

刚放草鱼苗三天它就得水霉病侵害 , 鱼体死一大群,怎么给它治好?刚放的草鱼苗三天就得水霉病侵害,鱼死一大群,怎么给它治好水霉病是淡水鱼养殖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晚冬或者早春的时候 。感染水霉病的鱼死亡率一般都是比较高的 。
水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最合适的温度在5-25度之间,所以水淡水鱼发病主要就出现在晚冬以及早春时候 。当温度升高,比如水温在20度以上 , 淡水鱼染病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
淡水鱼染水霉病的原因水霉病菌通常是不能够感染健康的鱼的, 而当鱼体出现机械损伤或者是寄生虫或者病毒等导致鱼体体表出现损伤时,水霉病菌就会侵入伤口并迅速的繁殖 。
水霉病菌入侵鱼体后还会产生菌丝,产生的菌丝会在鱼体体表形成白色的棉絮状的东西,同时鱼体由于受到刺激又会分泌黏液附着在菌丝上,这时候鱼体身上就像长了白色的毛一样 。
染病后的鱼会因为受到刺激而到处乱游,食欲降低 , 并逐渐游动缓慢,最后衰竭死亡 。
题主投放鱼苗没几天草鱼就染病了,充分说明鱼在入塘之前应该是没有消毒的,而且鱼体还极有可能收到了机械损伤 。否则不可能这么快就出现水霉病死鱼的情况 。
如何解救首先就是需要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最好是将染病的鱼捕捞出来,放在鱼缸里 , 然后用15-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来浸泡鱼体10-15分钟 。也可以用食盐和小苏打按照1:1的比例混合全塘泼洒,让池塘水的浓度达到0.8‰的标准 。
另外,还可以用五倍子煮水后来泼洒池塘,同样的能够起到很好的抗菌作用 。每亩每米水用五倍子1.5-2.5公斤煮水后全塘泼洒,连续使用2天 。
在外用药的同时,还需要投喂抗菌药来投喂 。最好的就是用药五倍子 。对于池塘里的鱼,大概估算鱼量,每100公斤鱼用五倍子10-20克磨碎后拌入饲料 , 一天投喂2-3次,连续使用5-7天,能够促进鱼肌体伤口的复原 。
如何预防对于水霉病的预防,主要是在平时的时候鱼苗消毒和增加鱼体抵抗地的工作 。
一方面每月用生石灰消毒1-2次 , 每立方米水用生石灰15-25克 。
另一方面就是增加鱼体抵抗力,平时投喂饵料的时候注意维生素的补充 。
欢迎大家关注我,与大家一起共同交流、探讨、学习三农问题 。

草鱼出血病用硫酸铜行吗?草鱼出血病用硫酸铜行吗?
【草鱼得什么病】先来看下草鱼的出血病是种什么?。科涫挡萦愠鲅∈且恢植《拘杂悴 。?其病源为呼肠弧病毒 , 其流行季节主要在每年的6-9月分,或是水温稳定在25-30度时最易出现这种病 。这种病的危害对象主要草鱼的苗种(一年以内的鱼),对于一足龄的鱼则危害程度会不很多 , 其它种类的鱼几乎没有什么危害 。
对于草鱼出血病用什么药好呢,能不能用硫酸铜?对于这一问题踏火的看法是:不要用硫酸铜来治草鱼的出血病,其一硫酸铜在水产养殖上现已属于禁药 , 对于水产养殖者来说这个需要我们共同来遵守;其二,硫酸铜之前在水产上最大的作用是杀虫,而出血病是病毒性?。魉酒鸬讲皇裁醋饔? ,反而有可能会将水质弄坏 , 这样可能不仅会耽误鱼病的最佳治疗期,还会因水质变差而更加不利于病情的发展 。
另外对于草鱼出血病最好的防治方法是接种疫苗 , 这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控方法 , 另外就是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如:水质管理:当进入高温季节后一定有注意鱼塘的水质变化,水体中的氨等有害物质过多是诱发该病的原因之一,因为当水质不好时鱼的抗病力会明显下降,这时一些病源会乘虚而入 。提高鱼的抗病力:在平时的投喂中 , 可在饲料中定时加入一些抗病毒的药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常用的药物如三黄散、大黄之类的都可以 。药物治疗:如果出现出血病的话,可用一些抗病毒类的药物来全池用药,严重的话可结合用一些氯制品 。
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仅供参考 , 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鱼出现红肿死亡怎么办?应该用什么药品?你好,我是草缸养鱼虾 。很高兴和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大家!这是我们常说的“草鱼出血病” 。不过看图片中你的草鱼出现红肿死亡的情况,这种病也可能是俗称的“赤皮病” 。草鱼出血病和赤皮病在鱼养殖业很普遍,处理方法也基本一样 。下面我就给你说说赤皮病的防治方法(草鱼出血病一样的) 。
首先:赤皮病是细菌感染造成的 , 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上网查了一下:赤皮病的病原体为“荧光假单胞菌” 。被污染的水体、工具及带菌鱼是传染源 。该细菌为条件致病菌 , 在鱼体受伤后易感染 。此病危害多种淡水鱼,如草鱼、青鱼、鲤鱼、卿鱼等的鱼种和成鱼 。全国各地,一年四季都有流行 , 尤其在捕捞、运输和北方越冬后易暴发流行 。该病常与肠炎病、烂鲤病并发,俗称“草鱼三瘟"。
其次:了解赤皮病的具体症状 , 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患了赤皮病的病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鱼体两侧及腹部为甚;鳍或鳍基充血;鳍末端腐烂,鳍条间的软组织常被破坏,使鳍条呈扫帚状,即“蛙鳍";体表病灶处常继发水霉?。簧舷买⒓袄鸶且渤溲⒀? ,有时“开天窗”的情况出现 。
说说赤皮病的防治方法:赤皮病的防治方法和草鱼出血病一样处理 。
一、如果是在发病早期,外泼消毒药1 - 3 次,即可治愈;
二、如果是病情发展严重,你需要外泼消毒药和内服药饵相结合进行治疗;
三、如果是繁殖亲鱼严重患病 , 已停止摄食时,可对其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20 毫克/千克体重 , 如果三天后还是不见好转,你就再注射一次试试 。
最后,我提醒你:1、患赤皮病的鱼建议隔离治疗,以免传染 。
2、如果患病的鱼你不要吃,也不要拿去市场上卖了,如果杀菌不到位,小概率情况会引发食用者的不适,请慎重!
以上就是我的认知 。原创回答,欢迎留言交流讨论,欢迎关注我了解更多养草养鱼虾的知识 。
草鱼苗肚子发什么?。?/h2>得了肠炎
如果是已经出现明显死亡,草鱼有腹水,肠炎症状,就需要外用加内服了,建议上午使用45%苯扎溴铵100毫升 , 加上20%戊二醛250毫升用2-3亩/米混合一起使用,然后下午使用三黄散150克加复合维生素150克,拌入50斤一包的饲料 , 每天投喂一餐,连续投喂3-5天 。如果病情比较严重 , 外用药隔天再用一次,但要注意苯扎溴铵不能加量过多,以免杀死过多藻类 。
草鱼为什么老往泥里面钻?是什么?。?/h2>草鱼往泥土里钻的原因:因为泥土有大量的微生物,还有就是利用泥土来防御草鱼的三病 。
草鱼有三?。撼ρ撞 ⒊嗥げ ⒑屠萌∈俏袄先 保幌妇圆⒎⒅?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等 , 为“新三病” 。一、肠炎?。?、病原体 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2、症状识别 解剖病鱼 , 可见肠道发炎、充血,呈红色或粉红色;肛门红肿,鳞片松弛,轻压腹部或从头提起 , 有黄色黏液或血胸脓流出;肠壁内血管扩张、充血;发病初期,头部色素逐渐国深 , 直至呈黑色,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无力 。3、发病规律 流行季节为4-10月份,其中4-6月份主要危害成鱼,8-10月份主要危害当年鱼种 。本病常与赤皮、烂鳃、寄生虫等病并发 。最先发病的鱼身体均较肥壮,因此贪食是诱发病因之一 。另外,鱼池条件恶劣、污染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饵料质量差等均易诱发此?。?一旦发病,延缓时间较长 , 死亡率较高 。4、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良好的养殖水环境,加强饲养管理;(2)定期施放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杀灭病原菌;(3)确保投喂不变质饵料 。5、治疗措施 (1)每天每kg鱼加鱼用肠特灵或灭菌灵0.1g制成药饵全天投喂,连续2-3天即可控制病情;(2)每天每kg鱼加氟哌酸(50-100mg)或磺胺噻啶(100-200mg)或大蒜(10-30g)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5-6天 , 亦可治愈此病 。二、赤皮?。?、病原体 为荧光假单胞菌 。2、症状识别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剥落,尤以鱼体两侧和腹部较为多见 。“三病”并发时,表现症状主要是肛门红肿,肠道发炎,呈紫红色;鳃丝腐烂,黏液增多;鳞片松动脱落,鳍条充血、末端腐烂 。3、发病规律 全年均可发病,发病最适水温为25-30℃;因饲养管理不当赞成鱼体损伤或体表因寄生虫寄生最易引发此?。辉诒狈降厍蛟蕉闾宥成耍氪汉笠自斐煞⒉『土餍?。4、预防措施 (1)日常管理措施要恰当,避免鱼体损伤;(2)养殖之前,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大剂量杀菌清池;(3)鱼苗入池前,用5-8mg/L漂白粉溶液浸洗30分钟左右或用5%食盐水洗浴5-10分钟;(4)养殖过程中,每月用生石灰30-50g/m水体或强力消毒剂1g/m水体,全池泼洒1-2次 。5、治疗措施 (1)内服药饵 , 每天每kg鱼加鱼用肠特灵或磺胺噻啶0.1-0.2g,或氟哌酸30-50mg拌饵投喂,连续4-5天,一般病情会自然消失;(2)全池泼洒漂白粉精(含有效氯60%)0.5g/M水体,或漂白粉(含有效氯30%)1-1.5g/m水体 , 或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0%以上)0.3-0.5g/m水体 , 每天或隔天1次,连用5-7天 。三、烂鳃?。?1、病原体 为柱状纤维黏细菌 。2、症状识别 病鱼鳃丝腐烂 , 末端软骨外露,鳃瓣变灰白或白色,鳃瓣边缘附着污染或大量黏液;鳃盖内表皮充血,严重时中间表皮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透明孔,通常称“开天窗”,常离群独游,行动迟缓,游泳乏力 , 逐渐体色变得暗黑,停止摄食,失去活力而死亡 。3、发病规律 水温15℃以下时较少发病 , 20℃以上开始发?。?流行最适水温为28-34℃对1-2龄鱼危害最重,终年均可发病 , 常与肠炎、赤皮和寄生虫病并发 。4-10月份为发病流行期,6-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4、预防和治疗措施,与赤皮病完全相同 。四、细菌性并发症:该病的致病菌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 , 包括肠型点状气单胞菌、鱼害粘球菌、荧光假单胞菌等,患此病的鱼 , 发病症状兼具赤皮、烂鳃和肠炎三种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头部发黑,离群独游;反应迟钝 , 腹部膨大,两侧常有红斑,明显“蛀鳍” , 肛门红肿突出,成紫红色,轻压腹部 , 有黄色黏液和血脓流出 。剖开腹部,可见腹腔积液,肠壁充血发炎,后肠尤甚,肠黏膜细胞往往溃烂脱落,并与血液混合而成血污 , 充塞于肠管中;肝脏亦常有红色斑点淤血;病鱼鳃丝点状充血,末端腐烂 , 软骨外露,致使边缘发白,鳃丝上带有黏液和淤泥,严重时鳃盖骨表皮充血,发炎,腐烂 , 中间部分往往被腐灼成一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体表局部发炎,鳞片松动脱落,以腹部两侧为明显,鳍基充血,末端腐烂 , 鳞片脱落或鳍条腐烂处常有水霉寄生 。此病一年中均有可能发生,特别是在5~9月份最甚 。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消毒,实行“四消”、“四定”;(2)不要直接施用未经发酵的动物粪便;(3)不要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4)鱼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泡消毒;(5)用0.2ppm二氧化氯或0.3ppm溴氯海因或0.4ppm强氯精等消毒药定期全池泼洒;(6)每40公斤饲料用大蒜素100g,拌饲连续投喂7天;(7)每40公斤饲料用恩诺沙星100g,拌饲连续投喂3~5天,第一天用量加倍 。
五、肝胆综合症:当前,草鱼肝胆综合症是草鱼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疾?。?发病初期,池中病鱼漂游池边 , 反应迟钝,食量减少,目测体表无明显症状 , 仅有少部分鱼的眼球及眼眶发红,鳃丝肿胀,镜检无寄生虫;解剖发现,肠道无食,肝脏肿胀,呈白色、绿色或黄色,这均是肝胆综合症的症状,严重的肝脏呈糜散状与肠黏膜及脂肪粘连在一起,充塞于胸腔,胆囊有时肿大变黑,有时胆囊变无 , 腹水严重 。发病一段时间后,死鱼数量激增;该病发生原因较复杂,投喂变质饲料,饲料中脂肪含量超标或长期投喂含喹乙醇饲料,养鱼水体受铜、氨等物质污染都会引发肝病 。防治方法:(1)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2)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3)不要直接施用未经发酵的动物粪便;(4)经常注入新水或使用生物制剂 , 改善水质;(5)用0.2ppm二氧化氯或0.3ppm溴氯海因或0.4ppm强氯精等消毒药定期全池泼洒 。(6)经常清除饲料残渣及建立鱼饲料的检验制度,保持饲料新鲜,防止饲料中蛋白质及脂肪氧化;(7)用肝胆宁100g+大蒜素100g拌饲40kg制成药饵 , 连喂5~7天 。六、病毒性出血?。夯疾≡缙冢?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 。剖开腹腔 , 肠道内尚见少量食物 。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 , 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 。剖开腹腔,由于内脏器官受到损害,导致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 。鳃灰白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 。3~4月份,病鱼出现的体表发炎充血症状是:头部、嘴、鳃盖、眼眶以及体表两侧、腹鳍下和尾柄等处为甚,有的病鱼可见突眼,鳃贫血 , 内脏器官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炎,有时也可见到肠道内充气膨胀 。5月后的病鱼症状是体表多以鳃盖下缘、鳍基和内脏充血发炎 , 有时口腔骨肉也同时充血发炎 。该病在草鱼养殖中广泛流行,水温在 9~36℃之间均有可能发生,尤以28℃时发病最为严重,往往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 因此,这是流行地区最广、季节最长、危害最大的一种流行病 。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消毒 , 实行“四消”、“四定”;(2)经常注入新水或使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3)用0.2ppm二氧化氯或0.3ppm溴氯海因或0.4~ppm强氯精等消毒药定期全池泼洒;(4)内服10%恩诺沙星100g+三黄散200g拌饲40kg,连喂5~7天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