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养什么鱼

东北鳌花鱼养殖技术?【东北养什么鱼】一、培育育苗
雌鱼受精产卵孵化后,育苗还需要单独细心培养一段时间 , 这样才能保证放养成活率 。一般先在可以流水的保温孵化缸种孵化出苗,5天后差不多出苗齐 。之后在卵黄消失厚后就可以次喂食,投喂一些细粉状精饲料 。再大一点喂食小鱼苗,吃的下小鱼苗就表示成活无忧 。一周后每天可以喂食10多条小鱼苗 。
二、准备
池塘在放养前用生石灰消毒,排干水后再消毒,不要带水消毒 。池底淤泥腐殖质含量高的可以不施基肥 , 但一般施一些家畜粪肥,创造好的生态环境,给鱼提供微生物饵料 。消毒后一天就可注水 , 水进出口要用网拦截 。
三、放养
放养水深要到2.5米左右,放养时池中可以种植一些水草 。放养要跟其他鳌花鱼喜欢吃的鱼一起放养,这可以供它捕食 , 不然可能会自相残食,性格凶猛 。放养池塘,大概一亩池塘放养1000尾左右鱼苗,这样密度稀疏一些 , 生长更好 。
四、投喂
投放一些其他鱼苗做饲料,先投大概500尾 , 后期再定时投喂一定数量,投放鱼 好是草食鱼,这样不冲突 。不会反别咬食 。如果听到池中追赶的声音很大,说明饲料鱼数量减少要及时投喂 。如果没什么动静可能还是足够食用的 。喂养的饲料鱼要只有鳌花鱼三分之一大,方便食用 。
五、管理
水要是常年流动的水 , 不能是死水 。水中缺氧,要使用一亩250毫升双氧水增加氧气,还可以捕捞售出一些 , 增加活动空间 。防止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使用甲醛兑水喷洒 。
罗非鱼东北可以养殖么?近年来罗非鱼的养殖已经成为了一项热门的行业 , 是很多农民致富的创业选择,但是罗非鱼属于热带鱼类,抗寒能力弱,温度较低时容易冻死 。
上述提到罗非鱼不耐寒,众所周知我国北方的冬天较为寒冷,罗非鱼难以越冬 , 所以在北方几乎没有大规模的养殖罗非鱼的养殖户,基本上只能在6-10月进行养殖 , 生长周期短,罗非鱼无法长大 , 经济效益差,北方养殖罗非鱼基本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国庆节之前就全部清塘售出,二是利用特定地方的温泉或者发电厂的热水,保持较高的水温,使罗非鱼越冬 。
至于如何防止冬季罗非鱼的冻害,一般有如下五个方法:一是温泉水越冬,将温泉水经过蓄水池冷却后,达到合适的温度再注入到越冬池中,这种方式能够提早的进行繁殖鱼苗;二是工厂余热水越冬,这种方式合理的利用了热源,有较低的成本 , 在没有天然温水的情况下较为实用,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冷却后才能注入到越冬池中,有较好的效果;三是搭建塑料棚 , 在棚顶覆盖上两层塑料薄膜,一般利用地下水源越冬 , 条件不允许时可以利用电热器进行加热,提高水温,只适合小面积的养殖;四是修建玻璃越冬房,这种情况几乎很少见;五是利用水井越冬,水井深度高于五米时,罗非鱼基本就能够适应此时的水温 , 是最为经济简便的越冬方式 。养殖户们可以依据实际条件选取上述的某种方式进行越冬

东北哪里有养翘嘴的?东北地域辽阔,地广人?。?黑龙江省北大荒遍布水泡子,水泡子里养的都有翘嘴 。黑龙江,松花江鱼资源也比较丰富,有鲤鱼,鲢鳙,鲫鱼,草鱼,罗非鱼,埃及塘虱,青鱼,黄尾 , 红尾和翘嘴,若是春季、夏季和秋季节来东北垂钓,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 肯定收获满满 。冬季也有专业垂钓爱好者在冰面上凿个洞钓翘嘴的 。
东北两亩地面积鲤鱼能越冬吗?东北两亩地面积鲤鱼是能越冬的 。
东北冬季鲤鱼常常在池塘底部过冬,几十尾到成百尾群集在水底的洼处围成圈,直到春天才“复苏”散去 。
鲤鱼越冬时,池水深保持在100cm左右 , 不宜太深或太浅,太深透光度不好,冬季微弱的阳光照射不良 , 池底温度太低影响鲤鱼正常越冬 。
水太浅除了结冰部分外 , 剩下的水太少,几个月的时间会出现水中缺氧,也不利于鲤鱼越冬 。如果积雪覆盖池面 , 要实行人工清雪,一般情况下,在池内冰上清出几道透光通道即可 。
春季解冰时,应迅速进行彻底换水 。因为冬季数月冰期,池塘水质无法更新,池塘中鲤鱼等生物的有毒代谢废物大量积累 , 如不及时换水,极易影响鲤鱼的生长,甚至造成大面积死亡 。
东北鲫鱼养殖技术?东北鲫鱼的养殖技术有以下四点:
1、池塘条件及放养前的准备池塘面积以5~20亩为宜 , 池深2米以上 。池塘保水性能好,不漏水 。水源要充足,水质清新 , 无污染 。池塘配备增氧机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与鱼种培育相同 。
2、鱼种放养5月初放养鱼种 。放养的鲫鱼种规格以50~100克为宜 。放养密度:鲫鱼种1000~1500尾/亩 。
3、饲养管理饲料采用配合颗粒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要求达到32% 。春季鱼种入池后即可驯化 。每天投喂次数应根据水温而定 , 5月份每天投喂2~3次;6~8月份每天投喂3~4次;9月份2~3次 。每次投喂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保证鱼吃八成饱 。
4、日常管理勤补水 , 保持水深1.5~2米 。夏季坚持每天开增氧机 。15~2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每亩用生石灰20~25公斤 。经常巡池,注意观察鱼活动情况,发现异常 , 及时处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