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有哪些 苏丹鱼怎么养殖

苏丹鱼怎么养殖 , 世界上最大的兽类?1、最大的动物:蓝鲸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蓝鲸也是须鲸中最大的一种 , 最长者是1904年到1920年间捕于南极海域的一头雌鲸,长33.58米,体重170吨 。有记载的最长的鲸为两头雌性鲸,分别为33.6米和33.3米 。美国国家海洋哺乳动物实验室的科学家测量到的最长的鲸长度为29.9米,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辆双层公共汽车一样长 。蓝鲸的头非常大,舌头上能站50个人 。它的心脏和小汽车一样大 。婴儿可以爬过它的动脉 , 刚生下的蓝鲸幼崽比一头成年象还要重 。在其生命的头七个月,幼鲸每天要喝400升母乳 。幼鲸的生长速度很快 , 体重每24小时增加90公斤 。
据统计,半个世纪以前,全世界的蓝鲸大约还有30万只之多,到1974年尚有25000只,而现在仅剩有大约2000只了 。尽管自1932年以来,国际上就已经对每年捕杀蓝鲸的数量作了限制 , 但是这种世界上最大动物的前景仍然十分危险 。
2、最大的陆地动物:非洲大象
一头非洲雄性大象,长到十五岁左右的时候,它的身长就达到了八米以上;身高达到四米上下体重达到七至八吨,即一万四千斤至一万六千斤 。非洲大象 , 同亚洲大象相比.其特点:不仅尺寸大、体重,而且不论雄象、雌象都生长象牙;耳朵既大也圆;睡觉的姿势,不象亚洲象站着睡,而是卧下睡 。不然 , 它不能安然地进入梦乡 。非洲大象出生以后,哺乳期大约为两年的时间;长到十二岁至十五岁时,才是“婚配”的年龄;二十四岁至二十六岁时才停止长个 。
在陆地上的哺乳动物中,大象的怀孕期是比较长的,一年半至两年才能生下小象 。这小象一落地 , 就有一米高,二百斤重 。在自然界里,象的繁殖率比较低,大约要相隔五、六年的时间才生育一次 。它们能活多长时间呢?在正常的情况下 , 其寿命可达六十岁,有的可活到一百岁的高龄 。据资料记载,最大的普通非洲象是一只雌象,体重13.5吨,身高(从象鼻到象尾)4.2米 。
3、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北极熊
北极熊是世界上第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雄性北极熊身长大约240-260厘米,体重一般为400-800公斤 。而雌性北极熊体形约比雄性小一半左右,身长约190-210厘米,体重约200-300公斤 。到了冬季睡眠时刻到来之前,由于脂肪将大量积累,它们的体重可达500公斤 。北极熊虽然周身覆盖着厚厚的白毛 , 但皮肤却是黑色的,我们从它们的鼻头、爪垫、嘴唇以及眼睛四周的黑皮肤上就能窥见皮肤的原貌 。而黑色的皮肤有助于吸收热量,这又是保暖的好点子 。北极熊的毛也非常特别,它们的毛中间是空的,这样的构造可以把阳光反射到毛发下面的黑色皮肤上 , 有助于吸收更多的热量 。另外,皮肤下面厚厚的脂肪层进一步把严寒隔绝在了身体外面 。
4、最大的爬行动物:湾鳄
湾鳄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动物,其分布在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北部一带 。成年雄性湾鳄平均身长4.8~5.5米 , 重770千克 。最大者体长超过7米,体重超过1.5吨 。现今最大的湾鳄体长7.1米,生活在印度的奥里萨邦 。而历史上所被证实的最大的湾鳄则出自澳大利亚,体长达8.6米 。雌性湾鳄比雄性小很多,通常体长在2.5至3米间 。湾鳄与其他鳄鱼相比颈部鳞甲较薄,身体宽度较大 。
湾鳄属凶猛的大型鳄鱼 。具地盘意识 。拥有适应高盐度水质的生理结构 。湾鳄位于湿地食物链的最高层,有些地区甚至比老虎更为可怕 。
5、最高的陆地动物:长颈鹿
长颈鹿是非洲的一种特有动物 , 长长的脖子 , 抬起头来,最高的雄长颈鹿身高可达6米,因此是陆地上最高的动物 。长颈鹿还是世界上身体最高的珍奇动物,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苏丹、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等国 , 生活在非洲热带、亚热带广阔的草原上 。但是 , 长颈鹿的祖籍却在亚洲 。据古生物学家研究认为,长颈鹿起源于亚洲 。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一些地方,从两千多万年至二三百万年前,曾经生活着长颈鹿的祖先,不过颈和腿没有现代那么长 。后来,由于地球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食物缺乏 , 脖子短点的长颈鹿因为够不着高树上的树叶而相继死去 , 脖子长点的则顽强地生存下来 。
6、最大的鸟:鸵鸟
又名非洲鸵鸟)是现存体形最大不能飞行的鸟类 。产于非洲 。属鸵鸟目Struth-ioniformes鸵鸟科Struthionidae 。雄鸟高约2.75米,重达155公斤 。颈长几乎占身体的一半,雌鸟稍小 。鸵鸟卵是现代最大的卵 。雄鸟体羽大部呈黑色,但翅和尾呈羽白色;雌鸟大部褐色 。头和颈的大部分淡红至浅蓝;稍有绒羽:头小,喙短而稍宽;眼大,褐色具浓黑色睫毛 。它们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带 。群居 , 日行性 。嗅听觉灵敏 , 善奔跑 , 跑时以翅扇动相助,一步可跨8米 , 时速可达70千米/小时 , 能跳跃达3.5米 。以植物的茎、叶、种鸵鸟(Struthio camelus) , 左边的是雄鸟 。子、果实及昆虫、蠕虫、小型鸟类和爬行动物等为食 。
7、最大的两栖动物:中国娃娃鱼
中国娃娃鱼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体重64千克,身长1.83米 。娃娃鱼学名大鲵,是中国独有的珍稀两栖有尾动物,主要栖息在洞穴、暗河中 , 它有3.5亿年的历史了,素有“活化石”之称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化石出土於中国内蒙古 , 距今约1.65亿年 。1988年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将之列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是中国的国宝之一 。娃娃鱼呈棕楬色,背有黑色斑块,头为扁圆状,生有成对的疣突,有四只脚,身长约一公尺,体重则约为5~6公斤 , 生活在山中清澈、低温的溪流中 , 在夏天末期产卵,约2~4个星期就可孵化 。
8、最大的鱼:鲸鲨
鲸鲨俗名豆腐鲨、大憨鲨,属于全球性洄游鱼种,为已知体型最大的海洋鱼类,有着13.6米的身长和22000千克的体重 。鲸鲨隶属鲨目须鲨目鲸鲨亚目鲸鲨科,体灰色或褐色,下侧淡色,具明显黄或白色小斑点及窄横线纹 。口巨大,附着在前方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热带到温带海区 。此种大鲨不但是鲨中的最大型 , 也是所有鱼类中最庞大的 。但它的性情很温顺,不攻击人 。鲸鲨的游动速度缓慢,常漂浮在水面上晒太阳 。以浮游生物、甲壳类、软体动物及小鱼为食 。产量不大 。吃食时,张开大口,把水和浮游生物一起吞进去,用鳃滤过食用,空长300多列6000多颗牙齿,并没有作用 。
鲸鲨为卵生,其卵30厘米长,9厘米宽,比驼鸟卵还大,据说是现生动物中最大型的卵 。
9、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巨型鱿鱼
这种巨型鱿鱼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之一,也是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属于头足纲、枪形目、巨型鱿鱼科,许多中文文章里也把它称为“大王乌贼” 。其实鱿鱼与乌贼是有区别的,就普通大小的鱿鱼和乌贼而言,它们在外貌上很相似,但又有明显的不同:鱿鱼身体狭长,有点像标枪的枪头,所以又叫枪乌贼 。鱿鱼的触手没有乌贼的触手长,而且不能全部缩到身体内 。不过由于大王乌贼这个词汇用得比较久,所以许多正式的文章上也很常见,大概也算合法名称了 。
巨型鱿鱼身长可长到14米 。有记录的最大的巨型鱿鱼身长10米,体重494克 。
10、体重最大的昆虫:巨人甲虫
听名字就知道很牛了,没错它就是世界上块头最大的昆虫——巨人 。成熟的巨人甲虫身长可达11.5厘米、重115克 。幼虫时,体重可以达到4盎司(约113.4g),但当它们变为成虫后,体重将减轻一半 。成年的巨人甲虫有盔甲般的外壳,当它们展开两对翅飞翔的时候,可以发出玩具直升飞机似的响声 。雄性巨人甲虫的头部有Y形的角,这是它在争夺觅食地和交配时与其他雄性甲虫战斗的强有力的武器;雌性巨甲虫头部为锲型,可以帮助它们在产卵时挖土打洞 。在野生环境下,巨人甲虫一般以成熟的水果和树木汁液为食;圈养时,一般以猫食或者狗食作为饲料 。
新加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新加坡共和国旧称为星嘉坡或星加坡(俗称星洲或星国),是东南亚的一个城市岛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南口 。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隔海相望,北与马来西亚相隔柔佛海峡,以长堤相连 。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 。新加坡是一个亚洲热带岛国,由一个本岛和63个小岛组成 。它的气温变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动植物繁衍,体现了热带岛屿的特征 。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之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商业、运输、通讯、旅游中心 。它位于赤道以北136.8公里,东经103°36′至东经104°25′,北纬1°09′至1°29′之间 。新加坡本岛由东到西约42公里 , 由南到北约23公里 , 包括所有大小岛屿在内 , 总面积为682.7平方公里 。本岛以外的其余岛屿 , 较大的有德光岛(24.4平方公里),乌敏岛(10.2平方公里)和圣淘沙岛(3.5平方公里) 。1.圣淘沙 位于新加坡本岛南部,离市中心半公里 。这个田园式的度假岛屿,其马来文名字是和平与宁静的意思 。它由一个渔村圣淘沙变为英国的军事基地,后来又于1972年变成一个度假岛屿 。岛上青葱翠绿,有引人入胜的探险乐园、天然幽径、博物馆和历史遗迹等等 , 让人远离城市城嚣 。爱海的人 , 可以沿着沙滩享受轻松的水上活动 。而热爱自然的人 , 圣淘沙也有天然人行道——龙道、海底世界、胡姬花园、蝴蝶园、世界昆虫博物馆 。在历史景点方面 , 则有西乐索炮台、海事博物馆和新加坡万象馆 。在主题公园方面 , 计有梦幻岛、火焰山和高尔夫乐园 。而高37公尺的鱼尾狮塔,可让游人从圣淘沙远眺市区的高楼大厦及环绕四周小岛的景色 。入夜后的音乐喷泉,随着交响乐的节奏而翩翩起舞 。圣淘沙是由圣淘沙发展机构负责管理和发展,它也管理10个较小的岛屿,包括龟屿、圣约翰岛、姐妹到及鬼岛 。这些岛屿是热爱游泳、潜水和钓鱼人士的乐园 。岛上也有自设的交通设备 。游客可以免费乘搭单轨列车、巴士、沙滩小火车前往不同目的地 。此外,岛上也有脚踏车出租店 。2.新加坡动物园 于1973年开幕,园内以开放概念为设计,利用热带森林与湖泊为屏障,使游客可以不受铁笼和铁柱的遮栏而看得一清二楚 。动物园占地28公顷,收罗了250种哺乳动物类、鸟类和爬虫类动物,总数接近3000只 。所展示的许多濒临绝种的动物之中,包括科摩多龙、睡熊、金丝猴,以及世界最大的群居人猿 。游客可以在动物园内一尝和人猿共用早餐的难忘经验 , 或者观赏每天四场精彩的动物表演 。参与表演得动物有灵长类、爬虫、大象和海狮等 。人们可以观看矮小河马在水底潜游 , 以及加勒比海海牛悠游自在的游姿 。在儿童天地里,孩子们可以从“动物之友表演”中获得无比的快乐,参与演出的动物有德国牧羊犬、大牧羊犬、麝猫、鹦鹉,以及一群绵羊 。除此之外,园内也设有游园列车 , 带您畅游动物园 。3.福康宁山 俗称“皇家山”或“升旗山” 。这个占地19公顷 , 高约50公尺的山丘曾是当年莱佛士的住所 。1819年,莱佛士在新加坡河口登陆后,便看上这座俯视新加坡河口的小山,并在山顶建总督府 。1823年,他也选择在此处兴建住家 。其实 , 福康宁山的历史可追溯到14世纪 。据历史记载,这里是14世纪岛国苏丹皇室的所在地 。新加坡最后一位苏丹依斯干达沙便安葬在靠近山顶的地方 。目前,山上还残留著许多文物,并且不时有新发现 。山上的福康宁文化中心便展示了被挖掘的14世纪至19世纪文物 。在英国殖民地时代的1859至1861年期间,山上也建有一座堡垒 。1867年 , 堡垒上还设印度和欧洲兵士的营房,医院和弹药库,是19世纪防御新加坡的主要炮兵连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因为局势太平 , 这里的军械就不派上用场了 。英军也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这里建造占地1306.10平方公尺,深约9公尺的地下指挥室 。现在的文化中心后面便是隧道入口处 。它是英国在马来亚驻军的指挥总部,英军投降后,成为日军司令官山下奉文少将的指挥总部 。目前 , 这个指挥室已辟为展览馆 。馆内的许多物件 , 如无线电话、桌椅、电灯等都是原有的历史遗物 。展览馆共有22个房间,包括通讯室、兵士休息室、密码室、统帅指挥室等 。展览馆有意重造56年前的历史,让游人有如身历其境的感觉 。在山上的一处也辟有香料园,是当年19公顷植物园的缩影 , 种植著丁香、肉桂等香料 。此外,殖民地时代遗留下来的墓园,也完好的保留在山的东侧 。4.花柏山 位于新加坡南部,总面积达56.46公顷 。山上的花柏山公园建于60年代 , 并在1994年开始重新整修 。整修后的花柏山增设了更多的基础设施,对周围的园景也重新设计一番 。5.肯特岗公园 占地47公顷,旧称鸦片山,是新加坡自然保护区之一 。它是一座次森林山丘,也是候鸟的集居地 。园内有一条长达800公尺的山径 , 是游人探索自然生态的好地方 。此外 , 山丘的后侧也有两个一大一小的池塘 。前面部分最高处设有了望台 , 可以眺望新加坡西海岸景色 。左边可看到炼油厂林立的岛屿,右边又可看到箱运码头 。根据国家公园局的资料,肯特岗公园是拥有最多健身设施的国家公园,共有20种不同的健身站供使用者选择 。此外,它的不平地势也常吸引了许多远足及大自然爱好者前来考察 , 或举办“寻宝”游戏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这里曾经是马来军团和日军抗战的地点之一 。1942年2月13日,日军第18师攻打防守这座小山的第一马来军团、英国第二效忠军团和第44印度旅,这场长达48小时的搏斗有不少日军与马来军人战死 。新加坡陆军最近“认养”了肯特岗公园,成为“陆军公园”(Army Green Park),园内永久摆放了两架M114型榴弹炮和一架AMX-13轻型坦克,突显公园的历史和军事意义 。6.鱼尾狮公园( MERLION ) 新加坡著名的鱼尾狮像就坐落于新加坡河畔,是新加坡的标志和象征 。该塑像高 8 米,重 40 吨 , 狮子口中喷出一股清水,是由雕刻家林南先生和他的两个孩子于 1972 年共同雕塑的 。狮头鱼身坐立在水波上的鱼尾狮,其设计概念是将事实和传说合二为一:狮头代表传说中的“狮城”新加坡 。鱼尾象征古城“淡马锡”,代表新加坡是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 。2009年2月28日,鱼尾狮在大雨中被雷电击中 , 头部和波浪状底座受损 。鱼尾狮于2009年3月18日修复后再次对游人开放 。据古书记载,古时新加坡叫做淡马锡,在爪哇语中为海城之意 。公园 14 世纪时,传说有一个古印尼的王子发现了这座小岛,他在这里看见一头神奇的野兽,后来得知是头狮子 。就此,王子就将这座小岛命名为“ Singapura ”--在梵文里的意思是狮子 (Singa) 城 (pura)。如今,每年有一百多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 专程造访鱼尾狮公园,与世界著名的鱼尾狮拍照留念 。公园周围地带,聚集了新加坡著名的地标性建筑:滨海艺术中心、政府大厦、高等法院、维多利亚剧院、莱佛士铜像等等,为游客必到之处 。
诸城的城阳村黄姓由来?展开全部
黄姓
黄帝-舜时代 , 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被帝舜赐姓蠃氏 。
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 。其中的黄氏,大约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 。
春秋时期 , 南方的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於抗衡 。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於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 。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 。
但是,有的谱牒学家则说黄姓是陆终的后代 。那麽 , 陆终是何人,与上文所说的伯益又有甚麽关系呢?据史料记载,伯益是颛顼之玄孙,陆终也是颛顼之玄孙,只是他们的三代近祖不同而已 。因此,无论是黄姓出自伯益,还是陆终,总起来说是帝颛顼的后代,属於以国为氏之类 。
关於黄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身於少昊之后 。这一支黄人 , 是颛顼时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的,所建的黄国,於春秋早期为晋国所灭,这也是黄氏姓源之一 。
在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 , 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等少数民族 。
亡国后的黄氏遗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迁到今湖北境内,有的在楚国做了官 。据说今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 。
汉代以后,黄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 , 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阳 。黄氏入居福建,始於晋代 。宋元之际,黄氏称盛於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到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 。
黄姓为当今中国8大姓,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较同 。另外 , 黄姓在台湾人中更为常见,与郑姓共同享有"黄郑排满街"之美誉 。
历史来源
1、出自嬴姓 。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黄姓为陆终之后 , 其后建立黄国,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 , 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 。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 , 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 。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 。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 。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 。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
2、出自金天氏之后 。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 , 黄氏起源于金天氏之后 。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 , 后世尊为汾水之神 。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 。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 , 成为黄姓 。
3、据《东夷源流史》所载,远古颛顼时代 , 黄人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建立黄国 , 以国为姓 。
4、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 。据《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中国姓氏起源》所载,黄氏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为黄国遗民的后裔 。另《新唐书》中有“邕管(在广西境内)蛮有黄姓 。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 。”其实,此支黄氏乃是黄国遗民的后裔 。
5、出自他姓改姓 。上古时代及后朝的王、陆、巫、吴、金、范、丁皆有改为黄姓者 。
6、出自回族中的黄姓来源有二:
① 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少数蒲姓回族为避元代“反色目”的诛杀而改黄姓 。但由于出自不情愿 , 放将黄姓故意写成“苗”(莆)字,因苗(莆)与蒲同音,若被人发觉,落下加上两点就是黄字 , 久之便成了“黄”姓 。
② 元代黄姓取阿位伯穆斯林女子改姓伊斯兰教,其后裔融于回族并姓黄 。黄姓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四川、河南、宁夏部分地区 。
得姓始祖
陆终 。上古时期火神祝融(掌管火的官)吴回之子 。后其继任祝融 。周代时,其后被封于黄(今河南省潢川西十二里),建立了黄国 。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 , 其后代子孙分散到了各地,他们不忘亡国之恨,遂以原国名为氏,称黄姓 。并尊陆终为其得姓始祖 。
黄姓迁徙史
1、黄姓的原始祖先——黄夷的流徙
黄夷的发源地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的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流域 。后来向东南迁徙,经河北迁安县西的黄山和束鹿县的黄丘进入山东半岛,加入东夷集团 , 成为九夷中的一支 。再往后,在华夏与东夷的大融合之中,黄夷和其他许多少昊子孙氏族,跟随颛顼从山东半岛内迁到了中原地区 。
2、黄国人的迁徙
上古黄国之一的潢川黄国在今河南潢川县的古中原境内 。自从公元前648年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黄冈、黄陂、黄安、黄梅、黄石等县 。今日的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据说就是因黄人迁此而得名 。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今江陵、荆州) , 形成秦时著名的江陵黄氏 。还有一支内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后来发展成汉代最著名的江夏黄氏 。
亡国后 , 一部分黄国遗民仍留在潢川故地,坚守家园 , 顽强生活 。
战国时期,黄国贵族后代黄歇事楚顷襄王,于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任楚相,被封为春申君,最早的封地在今潢川县,所以,直至清代 , 潢川城都一直叫春申镇 。后来,黄歇改封于吴 (今江苏省苏州) , 他的13个儿子,有的就定居于江苏 。据《客家姓氏渊源》所载,黄歇曾因避难而迁居于距江夏县城30里的黄鹤乡仁义村 , 其子孙散之四方 。从战国晚期起,江夏郡(今湖北省武汉一带)成为黄氏繁衍发展的中心 , 如汉丞相黄霸、太尉黄琼都世居江夏,故其族人以“江夏”为郡号 。
3、两汉到两晋的迁徙
汉代以后 , 主要由于任官的原因,黄氏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 , 北迁至河南固始、南阳等地,南迁至江西、湖南、四川等地 。
黄氏也是从晋代开始大批人居福建 。《闽书》载:“永嘉二年 (308年) , 中原板荡,衣冠始人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 。”据福建早期黄氏族谱记载,两晋之际,江夏黄氏族人黄元方,为官晋安太守,后定居福建 , 成为福建历史上最早的黄氏望族——晋安黄氏 。据说,后来的莆田黄氏、侯官黄氏等,都是黄元方晋安黄氏的后裔 。
4、隋唐五代时期的迁徙
唐高宗时,陈政、陈元光开漳州,中原58姓将宫随其人籍漳州,漳州黄氏即为其中之一 。台湾《紫云黄氏历代世系表》亦有这方面的记载:有名黄守恭者,于唐高宗总章年间(668—669年)随陈政、陈元光人闽 , 垦荒致富,其子孙蕃昌兴旺,成为闽南大族 。又有浯州牧马监陈渊 , 也在唐朝初期率许、蔡、张、黄等12姓入闽,定居浯州 。今福建金门黄氏,多为这支随陈渊入闽的黄姓后代 。唐末,洛阳人黄子棱随父入福建,事后梁太祖朱全忠义子,累官侍御史,后避乱居于建阳之东 。
唐末五代时期,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朝、王审知兄弟人据八闽 , 中原黄姓特别是固始黄氏纷纷渡江南下入闽,前往投奔 。如宋人黄椿,其祖先“光州固始人也 , 五季之乱,从王审知入闽为判官 , 因家焉 。后析而为三:一居福清之嗒林,一寓闽邑之黄巷 , 一居长乐北乡之黄垅 。”再如黄振龙,“九世祖自光州固始从王氏入闽 , 因仕焉居,言路有直声,后迁至中丞 。”据宋人何澹《黄公(永存)墓志铭》记载,福建邵武峭山派始祖黄惟淡,也是唐末从光州固始人徙昭开的 。河南光州固始,是黄氏人闽的一个重要“源头”或途径 。
据《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体》载 , 括州松阳郡四姓之首为黄氏,婺州东阳郡五姓有黄氏,濮州濮阳郡六姓有黄氏;据北宋《太平寰宇记》,鄂州江夏郡三大姓之首为黄氏,泉州南安郡五大姓之首为黄氏 , 处州缙云郡三大姓之首也是黄氏 。隋唐时期,黄姓由一而二 , 开始主宗分流,分为两大支:金华黄氏和邵武黄氏 。
还有一支与浙江金华和福建邵武两派黄氏都有着渊源关系且也属于江夏分支的著名黄氏宗族——江西盱江黄氏 。
盱江,位于今江西省南城县东南,是古代的一个小驿站 。盱江黄氏,兴起于唐代中期 。盱江黄氏是江夏黄香曾孙黄琬的一支后裔 , 其始祖是黄孟偻 。
黄孟偻,字德崇,一字广成 。他是江夏黄香的第十六代孙 。生于唐高宗仪风丙子年(676年)二月十五 。原籍江夏安陆 (今湖北武昌一带) 。唐玄宗天宝丙戌年(746年),黄孟偻以70岁的高龄中进士,官任西台御史 。不久,他奉命南巡江南临汝府 。在巡视途中病于盱江,后就近安葬 。夫人李氏故世后,合葬于此,即盱江麻姑山 。黄孟偻的子孙为了守护祖先坟陵,没有再回江夏故地 , 而是留居落籍于盱江,后来形成了有名的盱江黄氏 。他们将自己的族姓郡望定在安陆,故后世凡以“安陆”为郡名的黄姓 , 都共宗黄孟僯为始祖 。
盱江黄氏发展到第四代也即黄孟偻的曾孙辈黄省谕兄弟三人时,各有功名,家族大昌 。这时 , 宗族也开始分枝 。
黄翰长子黄省谕,字保仁,唐宪宗年间(806—820年)进士,官御史大夫 。夫人吴氏,生5子:羽衣、裘、表、裹、衰 。兄弟 5人,支分数派 。黄衰、黄裘兄弟二人,徙居茅山 。黄表一支,家族最旺 。他排行老二,居盱江 。黄表的后裔,极为兴旺,散布于江西全省各地 。他成为后世官溪黄氏和抚州、金溪等派黄氏的共同始祖 。黄表长子黄琬 , 后迁居福建邵武,成为福建邵武黄氏的一支 。次子黄琰,徙居金溪(今江西金溪县)枫林乡大柘村 。据《湖南黄氏世谱》记载,仅黄琰这一盱江分支,就裂变出今天的乌石、火源、常丰、桂田、新田、新庄、田步、东乡、牛头岭、五里冈、五凤、宝峰、贵溪、安仁、团山、峡山、岩背、路口、蓝田、瑞州、饶山、砂源、沂阳等不同黄氏支派 。
黄翰的次子黄省和,字保义,又字仁甫 。生于公元796年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官任秀州崇德县令 , 后升节度使,封万户侯 。生子黄荣 。五代时期,为避战乱 , 这支家族便从盱江迁居至浙江金华府(今金华市),构成金华黄氏的一支 。
黄翰第三子黄省居,字保信 。唐宪宗期间(806—819年)官任淮南转运判官 。生2子:宝、贾 。长子黄宝,初任仆射之职,后官至银青光禄大夫 。他的后裔 , 又分居饶州府安仁县(今江西余江县),成为今日江西安仁黄氏始祖 。次子黄贾 , 也官至银青光禄大夫 。黄贾生3子:老大黄实 , 与妻张氏携三个儿子黄伯、黄住、黄任一起迁往福建邵武灵槎故城开基立业,是盱江黄氏入闽的又一个重要分支 。老二黄陈,其后裔迁居河南陈州(今河南淮阳县) 。老三黄陵,徙江西广信府(今江西上饶市) 。
5、宋元时期的迁徙
黄姓迅速发展和空前繁荣的时期,据《黄氏渊源》载,宋代 , 江夏人黄震,官至焕章阁左司马尚书,重修江夏家谱呈奏皇帝 , 得到了“黄氏忠孝两全,江夏无双,历代簪缨”的御批 。宋代还有尚书左仆射黄潜善 , 他有9个儿子散处广东各地,居梅州者为多,后发展成为广东大姓 。
① 金华黄氏:始祖是黄香裔孙黄苾 。自江夏迁婺(金华府)之浦阳(今浙江金华市浦江县) 。
黄苾,是东晋时人,黄香的第十代孙 。最初在兖州(今山东郓城县)做官 , 后来升为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按察,故族谱上称他为按察公 。当时,金陵镇守长官吴英,很赏识黄苾的才干,便招他为婿 。后因金陵一带战乱频仍,黄苾夫妻便隐居于浦阳 。以后子孙繁衍兴旺,成为东南大族浦阳黄氏 。
浦阳黄氏自黄苾开始,祖孙3代8人均为官入仕,并出了3个进士,从而奠定了黄氏家业 。但从第四代起,各支大多开始衰落 。传至黄门侍郎(官名)黄汝知一代 , 浦阳黄氏又家业复兴,声威重振 。
婺州(金华郡)浦阳黄氏主宗传到第十七代,即江夏黄香的第二十六代黄洪、黄浩兄弟二人时,正值唐末五代之际 。洪、浩兄弟二人 , 共生了8个儿子 。其中黄洪生子三人:秘、瑕、琰;黄浩生子五人:琛、璞、圮、琬、珍 。浦阳黄氏第十八代的这兄弟8人,后来分居各地:黄苾由浦阳迁郯县(今浙江嵊县)双井,黄瑕一支迁江西丰城洗江,黄琰、黄璞同迁江西弋阳,黄琛一支徙居江西清江,黄圯迁居江西洪州分宁(今修水) , 黄琬一支徙居建宁浦城(今福建浦城),黄珍的两个儿子黄兰、黄苣则分别徙居江西崇仁和浙江湖州 。
② 邵武黄姓:这支黄氏,最初是由江夏北迁至中原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县) , 然后再折而向东,于隋唐之时再迁居于福建邵武 。
黄峭山,为海内外黄姓万派共宗的邵武黄氏大显祖 。其名 , 其事,虽不见于经传史志,但在黄氏族人中、在黄氏家乘中,他事迹独特,名望尊显,流传久远,几乎无人不晓 。黄峭山名黄峭,字峭山,又名岳,字实登,号十郎 。唐末五代人 , 是邵武黄氏始祖黄惟淡之孙 。黄惟淡原籍河南光州固始 。据福建《麟峰黄氏家谱·旧序》,唐末昭宗景福二年(893年)九月 , 以王潮为福建观察使,“潮始人闽” 。黄惟淡也于此时带领家族随王朝、王审知兄弟自光州固苎迁徙至福建,初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迁居邵武,苎籍邵武平洒乡(今邵武市水北乡旧县村),成为后世闻名的邵武黄氏一派始祖 。
黄峭山他娶了三位才德兼优的夫人:第一夫人上官氏(亦作官氏),诰封一品夫人;第二夫人吴氏,诰封一品夫人;第三夫人郑氏 。这三位夫人各生7子 。这21个儿子,个个功名卓著,成就斐然,而且子孙兴旺 , 后嗣蕃昌 。
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正月初二,年已八十高龄的邵武和平黄氏大族祖峭山公,将21房子孙召集齐全,然后当众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将黄家自春申君以后数千年所积累的祖产——铜钱80万贯 , 金银800余称,一并均分为21份 , 合令三妻位下共21房子孙,各领祖传家产一份,随即离开家乡,另立基业,各自自谋发展 。当时三位夫人啼泣请求 , 峭山公便对原来的决定稍作改动,重新宣布:除官、吴、郑三位夫人名下各留长子一房奉养老母以尽温情之义以外 , 其余18房子孙,不许恋此一方故土 , 须各自信步天下,择木而栖,相地而居 。接着,峭山公卜占离家吉日,并于这一天将新修的《黄氏家谱》21套,分授21子,各领一套,嘱令他们随身携带 , 妥善珍藏,不忘所出 。
邵武黄氏的这次大分析,以及随之而来的迁徙流布 , 相当多的黄氏谱牒都有详细记载 。父子兄弟作别时,峭山公曾规定,以21子所徙居之地的名称 , 代替21子之名 。
③ 客家黄氏 (属邵武分支)
宁化客家黄氏是峭山公的支裔,其开基始祖是峭山公的第九子黄化 。
黄化,字惟枋,号从章 。又名黄宁,或黄朝化,都是因迁居地“宁化”而得名 。他生于五代后梁癸酉年(913年)正月十一日,原籍邵武禾坪 。公元951年邵武黄氏大分析时 , 黄化即领家室自禾坪再向西南徙居汀州府宁化县 , 落籍宁化石壁村,开拓新的基业 。黄化在宋初中第十九名进士,官任左御史、广州刺史等职 。黄化的后裔,在闽粤为官任职的不少,子孙极为兴盛,遍布闽、粤两省各地 。黄化被尊为闽粤客家黄氏的始祖,为许多黄氏家谱所尊称的著名的“宁化公” 。
④ 嘉应客家黄氏 (宁化客家黄氏分支)
嘉应客家黄氏的开基始祖名叫黄僚 。据宝安坪山谱和鹳薮谱 , 黄僚 , 亦作黄辽,字海虎,号良臣,南宋(一说元代)人,是峭山公第八子黄化的裔孙 。是南宋时期进士,初任大理寺丞,隆兴三年(1165年)升琼州太守 , 为官海南 。任职期满后告老还乡,途经嘉应时,爱此地水秀山清,便卜居于嘉应州城西厢五马坊水巷口 。黄僚移居嘉应后,家族兴旺,成为当地望族 。其子孙广布于粤、闽、赣三省各地 。在嘉应州城的黄氏宗祠里,至今供奉黄僚为始祖神 。
福建邵武黄氏许多支中除了最著名的一支峭山派,另外黄膺派也很著名 。
黄膺,据多种文献资料所述,他是唐中叶人 。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后徙居福建邵武,成为邵武黄氏一派始祖 。
黄膺的后裔,非常显贵 , 北宋时出了著名的尚书右丞黄履和大书法家黄伯思 , 因此 , 家族名扬天下 。
6、明清时期的迁徙
① 迁往台湾的黄姓:
明末清初,闽粤一带的黄氏 , 有一部分迁往台湾,人丁兴旺,与陈姓、林姓、郑姓 , 成为台湾的四大姓,素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的美称 。后来 , 黄氏又播迁到了海外 。
早在明代以前就开始东渡海峡,迁徙人台 。尔后,他们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于此,开拓宝岛,艰苦创业 。台湾的发展历史进程,将深深地铭记下他们不朽的功绩 。
明朝天启末年(1625—1627年),福建大旱,郑芝龙便舟载饥民数万人人台 , 其中有大批黄姓成员 。但见于史籍记载的最早迁台黄氏,是明末南安人黄正束,他在明崇祯十年 (1637年)移居今台湾马公,后支分澎湖湖西 。这以后,黄姓之人台者,便源源不断,到了清代的前期和中叶,便形成丁高潮 。他们大多来自福建的泉州、漳州、汀州和广东的嘉应、潮州、惠州等地,散居于台湾各地 。他们往往成为后世台湾黄姓各支派的人迁始祖 。
据《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节选《桃源蓬莱黄氏族谱》记载 , 福建永春县桃源蓬莱黄氏家族第十四世的黄毓盼,第十五世的黄宗选、黄宗琅、黄宗瑶,第十六世的黄文令、黄绍养、黄绍禁,第十七世的黄克凉、黄克甚、黄克读、黄克炉 , 第十八世的黄鸿钗、黄鸿胖、黄开仓等大批族人 , 都先后渡海徙居台湾 。
晋江《安海金墩黄氏族谱》即记载,该族第十一代有黄贻鼐 , 第十二代有黄微熔、黄素官、黄光辉,均居台湾 。
光绪《临海黄氏家谱》(抄本)所载,福建泉州临海黄氏,在清乾隆年间便有人开始迁往台湾 。此后,该族子孙多有徙居台湾淡水、基隆等地者 。如第六代有儒生黄王艺 , 于雍正时游学台湾邦寮浪桥,后来就落籍台湾;第八代有黄佳和迁往基隆、黄昕移居淡水;第九代有黄豆附徙台湾、黄牒居淡水、黄情迁鹿港;第十代有黄公体、黄蜂、黄熙等迁居台湾 。
台湾黄姓,遍布全省各地 , 尤以澎湖列岛和台湾西海岸的基隆、淡水、桃园、新竹、苗栗、鹿港、南投、虎尾、台南、屏东沿线地区为多 。
② 移居海外的黄姓
东南亚印支半岛、南洋、欧美澳等世界各地,到处都有他们在拓荒,在建设,在创造奇迹 。
越南 黄姓移居越南 , 很可能早在黄国灭亡后不久就开始了 。当时有大批黄姓遗民被楚国强迫迁徙到江南越人居住地区,加入了越人队伍 。随着越人的不断南迁,黄姓也随之迁入越南 。不断南迁的黄姓中,有秦汉山越黄氏,有六朝唐宋的黄洞蛮,有明清岭南壮、瑶等族黄姓 。越南人中的黄姓 , 绝大部分是上述移民的后裔 。这些越人黄姓后裔,又从越南继续扩展,至今已广布于印支半岛各国 。
在历史上,还有一些黄姓中国人 , 由于政治避难、经商等原因迁居越南 。明亡后 , 许多黄姓遗民不甘事清,纷纷外逃避难 。1679年,中国龙门副将黄进与总兵杨某等,率3000余众、战船50余艘,逃往越南 。阮氏王朝迫使他们进入东浦(当时属柬埔寨)地区 。从此,这批人及其后代便在东浦定居下来 。当今,黄姓已繁衍成为越南十大姓之一,在越南全国的200余个姓氏中,黄姓是人口数排在第八位的大姓 。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有哪些 苏丹鱼怎么养殖】泰国 。是中国黄姓移民较早、人数很多的国家之一 。据有关资料统计,泰国黄姓现有30余万,在泰国华人社会中有很大的影响 。泰国黄姓华侨、华人,不仅建立有自己的宗族组织“泰国黄氏宗亲会”,还积极参加当地华侨华人的社会活动与社团组织 。
南洋 。大约是在元朝末年,黄姓移居南洋 。当时一位名叫黄森屏的官员奉命出使婆罗国(今文莱) 。他到达婆罗后,便在婆罗国留居下来 。之后 , 他以杰出的才干被推为文莱华人的领袖 。后来,成了整个婆罗国的统治者——苏丹(实即国王) 。他去世后,葬在文莱,子孙世代留居于此,且极为显赫 。黄森屏生有一女,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嫁给渤泥(即文莱)第二苏丹阿合曼 。阿合曼逝世后,黄森屏的女儿便继位为文莱国王 。自此以后,文莱国王按女性血缘世系传递 。第一位渤泥女王黄氏去世后 , 王位传给了她与阿合曼苏丹所生之女 。至本世纪,文莱国王已传20余代,他们都是黄森屏的女性直系后裔 。历史上文莱王室便奉黄森屏为始祖 。
明代开始,迁徙南洋的黄姓大增 。公元19世纪,由于中国封闭的国门被西方殖民列强的大炮轰开,因而出现了沿海居民移居南洋的高潮 。黄姓也是如此,移居南洋的人数迅速增长,仅据菲律宾殖民政府1893年和1894年的统计资料表明 , 在当时移居菲律宾的近10万华人中,来自福建晋江、同安、南安、龙溪等地的黄姓华侨就有数千人之多,在当时旅菲华人七大姓中名列第二,仅次于陈姓 。至今,菲律宾黄姓人口已发展到了5万余名 。
此外,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也有大量的黄姓华人华侨 。近代以后,南洋黄姓华侨华人为了联络同宗,都纷纷建立了各种宗族组织 。在菲律宾,建有黄江夏堂;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建有江夏公所 。此外,南洋黄姓华侨还在新加坡建立了统一的“南洋黄氏总会” 。
移居欧美澳黄姓移居美洲的历史,始于19世纪50年代 。在早期的美洲华侨各姓中,黄姓人数最多,主要来自广东,其次是福建 。广东华侨,又主要来自兴宁、新会、开平、恩平四地,故称“四邑人” 。在1850年成立的美国华侨社团“四邑会馆”中,黄姓人数最多;1854年由广东兴宁华侨创建于三藩市(即圣弗朗西斯科,又称旧金山)的宁阳会馆中,黄姓人数在26姓中排名第一;在1876年由开平、恩平两地侨民在旧金山成立的合和会馆中,黄姓在7大姓中名列第二 。至今,在全美华裔各姓宗亲中,黄姓宗亲人数仍然是最多的 。
家族名人
黄歇 游学博闻,楚考烈王以之为相,封为春申君 。相楚二十余年,食客三千多人 。娶李园之妹,知其有孕 , 纳于考烈王,生幽王 。后李园用事,忌春申君 , 遂伏死士于棘门刺杀之 。
黄初平(黄大仙)黄初平,晋朝丹溪人 。十五岁时他去放羊,有个道士见他本性善良,把他带到浙江金华山石室中,收他为徒 。一学就是四十多年 。他的哥哥黄初起一直都在寻找他,经过这么多年都没找到他 。后来在街市上看到一个道士在占卜,黄初起就问他弟弟在那里?道士说:「金华山有一个放羊的小孩,姓黄名初平,是你的弟弟不是?」初起听到之后,立即跟道士到金华山寻找 。兄弟相见后悲喜交集,哥哥问弟弟道:「羊在那里 ?」黄初平指着白色的石头说:「就在那儿」 , 并喊:「羊起来」於是白石头都站起来变成山羊,有数万头 。初起惊讶不已,便跟初平学道 。他们俩个都成仙了 。黄初平别号「赤松子」 。
浙江金华有黄初平的赤松观,香港的黄大仙祠,就是浙江金华的「分庙」,黄大仙即是黄初平,极受崇拜 。
黄霸 (前?~前51)字次公,西汉淮阳阳夏人 。少学律令,武帝末,补侍郎谒者,历河南太守丞,时吏尚严酷,而霸为政宽和 。尝从经学家夏庚胜治尚书 。官至丞相,封建成侯,卒谥定 。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又号涪翁 , 宋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 。工诗 , 为江西诗派的开创人,并擅行、草书 。着有山谷内集、外集、别集、词等 。
黄巢 (?~884)唐曹州人 。出身盐商,积财聚众,尤好收留亡命之徒 。唐懿宗以来,因皇室奢侈过度 , 赋税沉重,加上连年发生水、旱灾,遂致民不聊生,盗匪群起 。唐僖宗干符元年(公元874),王仙芝率盗匪起事 , 翌年黄巢起兵响应,干符五年王仙芝败死于湖北,黄巢被推举为冲天大将军,率众攻掠江、浙、闽、粤等地 , 广明元年(公元880)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国号大齐 。唐以官爵笼络李克用相援 , 大败黄巢 , 巢自刎身亡,为害十年的黄巢之乱始告结束,史称为黄巢之乱 。
黄道婆 元朝时擅于纺织技术的女工艺家 。曾随崖州黎族学习纺织技术,学成后返乡从事纺织工作,促成棉纺织业的进步,使元明以后的松江细布闻名于四方 。纺织业者遂立祠祭之 , 以感其功 。亦称为黄婆 。
郡望堂号
1、郡望
江夏郡:汉高祖置郡 。此支黄氏 , 为东汉大臣黄香之族所在 。治所在安陆(今湖北省云梦) 。
会稽郡:秦时置郡 。此支黄氏 , 出自东汉黄昌之后 。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
零陵郡:治所在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 。
巴东郡:东汉时置郡 。此支黄氏 , 出自东汉蜀将黄权之后 。治所在鱼复(今四川省奉节东) 。
洛阳郡:即今洛阳,为江夏分支 。
晋安郡:治所在侯官(今福州市) 。
濮阳郡:治所在濮阳(今属河南?。?。
东阳郡:治所在长山(今浙江省金华) 。
南安郡:治所在豕原道(今陇西渭水东岸) 。
西 郡:为酒泉黄衍之后 。在今甘肃省永昌一带 。
江陵郡:在今湖北省荆州 。
松阳郡:治所在今浙江省西南部 。
固始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固始 。
罗非长号有几种?回答:罗非长号就是罗非鱼大号的意思 。有16种。其中 奥利亚罗非鱼:从台湾省引入大陆的,俗称蓝罗非鱼、紫金彩鲷等 。
莫桑比克罗非鱼是我国从越南引进的 , 俗称越南鱼、爪哇罗非鱼、吴郭鱼等,最大个体普遍在1.5斤以内 。
尼罗罗非鱼是联合国推荐的优质水产养殖品种,1978年从苏丹首次引入 。
究竟是个什么东西?空空一直反对文玩里玩带血的东西,曾经空空还跑到缅甸去做过抵制大象捕猎的自愿者 。前段时间,广西玳瑁事件让空空看的伤心极了 。
也因为这个事件 , 玳瑁成了大众热搜的一个词 。
在这里空空,做一个免费的搬运工,把玳瑁所有能找到的知识点都搬过来,大家自己拿去用 。
玳瑁(Shell)是一种有机宝石 , 成分:碳酸钙;硬度:2.5;特指玳瑁的背甲,为非晶质体,呈微透明至半透明 , 具蜡质至油脂光泽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龟甲的脊棱磨除 。
玳瑁宝石的组成为角质和骨质,主要成分是多种复杂蛋白质,其中碳元素占了55% , 因此加热时不仅失水还会放出终产物之一CO2 。玳瑁颜色丰富,包括黑、白、黄及褐色,往往在浅底色上呈现深色圆或浑圆形色素小球(黄、褐或白、黑组合),这与Fe3+、Cu2+、Mn2+等离子的存在有关 。由于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因此用热针触探及燃烧时有头发烧焦气味 , 可用来辨别真伪;可与硝酸反应,但却不与盐酸反应 。
玳瑁(学名:Eretmochelys imbricata)是属于海龟科的一种海龟,是玳瑁属下唯一一种,又名瑇瑁、蝳蝐、瑇玳、文甲、鹰嘴海龟、十三鲮龟、十三鳞、十三棱龟、明玳瑁、千年龟 , 简称玳 。一般长约0.6米,大者可达1.6米 。产于黄海、南海、东海及热带、亚热带沿海 。卵可食;角质板可制眼镜框或装饰品;甲片可入药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美洲和亚洲的海域 。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玳瑁的作用是什么
玳瑁鏻片花纹晶莹剔透,高贵典雅,是万年不朽 , 是装饰收藏之极品 。玳瑁有剧毒不能食用,但作药用,其清热解毒之功效可比犀角 , 是名贵中药,有清热、解毒镇惊,降压之奇效 。玳瑁手镯的作用及功效大全 。
玳瑁的作用 玳瑁的药用价值
来源:龟科动物玳瑁背部的甲片 。全年均可捕捉 。将玳瑁倒悬,用沸醋泼之 , 其甲片即能逐片剥下,去掉残肉,洗净即得 。
主治:预解痘毒 。用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 , 和匀,取半合温服 。一天服三次 。在痘疮流行时服此,病未发则内消,病已发则减轻 。
痘疮黑陷(乃心热血凝所致) 。用生玳瑁、生犀角、同磨汁一俣、加猪心血少许、紫草汤五匙,和匀温服 。锓风目泪(乃心肾虚热所致)用生青玳瑁、羚羊角各一两,石燕子一双,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薄荷汤送下 。一天服一次 。
用法用量:1~3钱 。多入丸、散剂用 。
玳瑁手镯的作用及功效
玳瑁作饰品的原料取自其背部的鳞甲,系有机物 。成年玳瑁的甲壳是鲜艳的黄褐色 。此类饰品易蛀,清代晚期以前制作的玳瑁器至今已很难见到 。而今玳瑁属珍稀保护动物,禁止捕猎 。
玳瑁,自古以来深得历代贵族或商贾富客之宠爱,被视为传世之宝 。是万寿无疆之象征,玳瑁的背甲可以用来制作精美的装饰品,汉代的著名诗篇《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的诗句 。我国在广东省建立的惠东港口自然保护区就是以保护玳瑁、绿海龟等海龟为主 。
玳瑁手镯价格
玳瑁手镯价格一般在百元到千元之间 , 收藏意义比较大 。
根本就没有真玳瑁的货,玳瑁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且杀玳瑁是用一种非常残忍的手段,镯子上那红色的东西其实是玳瑁的,玳瑁手镯一般人不可能买到真的 。
玳瑁又叫13鳞 , 他的背甲不是有完整的一 个壳组成,是13块鳞片 , 而且专业人事可以不把玳瑁杀死就可以取鳞片入药 。如果要是作首饰就必须把玳瑁活着上蒸笼蒸死然后他的壳才有做首饰的价值 , 也就是常说的血丝玳瑁 。把手镯对着灯照下看看深色的地方是不是深红色,成一丝丝的感觉 。
玳瑁手镯价格市场行情
在宝石分类中,玳瑁被列入有机宝石类 。其用途广泛,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喜爱 。
玳瑁手镯价格跨度较大 , 从几百元到几千元都有,应该如何看玳瑁手镯好坏判断其价格呢?
师傅认为影响玳瑁手镯价格最大的因素是厚度 。厚度主要分三个档次:
一,薄玳瑁手镯:厚度3mm以下 , 玳瑁年龄不超过20年,市场价格500元左右 。
二,厚款玳瑁手镯:厚度3mm-4mm,玳瑁生长年龄20-50年,市场价格700元-900元 。
三,超厚款玳瑁手镯:厚度4m以上,玳瑁生长年底50年以上 , 市场价格1000元以上,5mm以上的非常罕见 , 玳瑁手镯价格不低于1700元 。5mm以上就属于收藏级宝贝了,价格3000元以上 。
除了厚度,玳瑁手镯本身的宽度 , 纹路也会影响价格,但远远没有厚度重要,花纹绚丽的玳瑁手镯与满血黑色玳瑁手镯价格没有明显差异,不存在谁好谁坏,纯属个人爱好 。大家只要看准厚度就不会被宰价格了哦!
玳瑁手镯如何保养 玳瑁手镯保养方法
1、避开高温
玳瑁是玳瑁龟的背甲,一种有机宝石,它本身含有一定的水分,长时间的高温或暴晒,会致使水分的流失,使玳瑁手镯变干 , 变脆,产生裂纹 , 更易碎 。
2、避免碰撞
制成手镯的玳瑁一般很薄,不比玉石手镯厚,而且它性脆,与其它坚硬物体碰撞,一定会受到损伤 。因此,不要在运动的时候佩戴玳瑁手镯,存放的时候要单独存放
3、远离酸性溶液
我们在化学上学过 , 酸性溶液对蛋白质有很强的腐蚀性,玳瑁内部组成中含有蛋白质等有机物,遇到酸性溶液必然会被侵蚀,损坏结构 。
4、用油保持光泽
长时间不戴玳瑁手镯会使它的色泽变暗,因为在佩戴玳瑁饰品的时候,它与人体肌肤接触,肌肤分泌的油脂能使它色泽亮丽 。因而,存放的玳瑁手镯可以用纯净的橄榄油或是其他一些植物精油擦拭,擦拭时只需一点就好,用量不宜过多 。
做好玳瑁手镯的保养,以上四点要记牢,虽然简单,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坚持做到 。如果还想知道其它一些保养方法,可以咨询专业人士 。
玳瑁眼镜架有哪些好处?
中国早在清代就有用玳瑁做的眼镜,达官贵人 , 皇室宗庆都以拥有一副玳瑁眼镜架为荣,近代国家领导人也大都喜欢佩戴玳瑁眼镜,玳瑁眼镜架有哪些好处能让国人如此追捧呢?1:玳瑁是地球上唯一能消化玻璃物质的海龟,重要食品是海绵,海绵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硅,和玻璃的化学成分雷同 , 这一点就很好的解释了玳瑁龟板神奇的半透明纹路 。
2:玳瑁眼镜架颜色丰富,黑色 , 黑色,棕色 , 淡金黄色,各种色彩穿插变换,黑色斑点错落分布 , 总体颜色偏深,无论男女,都给佩戴者增添一份高贵与稳重 。
3:玳瑁点燃时会有头发烧焦的味道 , 玳瑁的物理结构与指甲和头发非常接近,和皮肤是“血缘关系”最近的朋友,所以在出汗的时候,不会轻易滑落 , 更不会引发过敏,传统金属眼镜和塑料眼镜都有不少过敏的报道 , 玳瑁眼镜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难题 。
4:玳瑁质地坚硬而富有韧性,镜架弯曲45度都不会折断,良好的物理性质可以保持眼镜架常年不变形 , 另外玳瑁精彩的纹路永远不会褪色,时光流逝 , 美丽常驻,所以每一件玳瑁工艺品都是可以代代相传的传家宝!
玳瑁为深海之灵物,出没于南太平洋无人岛屿,喙似鹰嘴钩而尖锐,与一般圆喙海龟大异其趣.
1、玳瑁向为东亚人士视为吉祥、长寿之珍宝,产量稀少、历代沿袭相传,常佩戴能趋吉、避邪、纳福 。
2、玳瑁能降血压、治头痛,对用脑过度者尤有功效 。
3、玳瑁眼镜纯手工研制,色似琥珀,温润细致,品味华贵高雅 。
4、《本草纲木》记载玳瑁为中药良方之一,合药能治冷嗽、降火气 。
5、玳瑁眼镜永不褪色,具有收藏价值
玳瑁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限制捕杀 。
找空空 , 聊文玩!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