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如何养殖

泥鳅如何养殖,泥鳅养殖技术盆养法?【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如何养殖】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 , 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
100平米泥鳅养殖技术?苗种培育以土池为好,池深40~60cm,池中开挖鱼溜,以利其栖息和避暑防寒,池埂池底夯实,进、排水口设拦鱼网,池底铺垫15~20cm淤泥层,池中投放浮萍 , 覆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4 。
网箱无土泥鳅怎么养殖?网箱养殖泥鳅,不放土不行 。网箱养殖,一般要求网目0.5~1.0cm;上半部须高出水面40cm以上,防止泥鳅逃逸 。箱底要着泥 , 底层铺上20cm厚的粪肥、泥土,最上层为泥土 。泥土厚度 , 不得小于30厘米 。泥鳅,为小型底层鱼类 。主要生活在淤泥底,静止或缓流水体内 。如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 , 对环境适应力强 。泥鳅,一般生活水温为10~30℃,最适水温为25~27℃,属温水鱼类 。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 。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 , 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
当前泥鳅养殖存在哪些问题?当前泥鳅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 泥鳅养殖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泥鳅养殖的调查 , 发现在养殖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
1.1 泥鳅幼种的质量方面,市场上品质优秀的泥鳅种并不多 , 很多商人利用了养殖户想要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弱点 。通过广告宣传,向养殖户出售低价的野生泥鳅品种幼种 , 造成养殖户的损失 。由于低价的野生泥鳅幼种品种低劣,容易产生病害的问题,成活率低,从而导致泥鳅品种的养殖成本增加 。另外 , 商家并不会为养殖户提供针对品种低劣的幼种的培养方式 。
1.2 人工培养技术方面 , 大型幼种的成活率相对较低,其中许多从事泥鳅的人工养殖技术并不准确 。泥鳅的幼种的存活率过低,主要有以下的因素:首先 , 低劣的幼种主要是从呼吸道呼吸到肠道呼吸,特别容易发生病害并导致大规模死亡 。这可能是由于水质恶化,养殖户放的诱饵的不科学;其次,泥鳅特别纤细,个体小 , 活动力弱 。泥地里的大量浮游生物会影响泥鳅的生存 。
1.3 成熟的养殖技术方面 , 泥鳅养殖核心技术出现了问题 。在繁殖过程中水质趋于恶化,特别容易发生蓝藻水华,导致失败 , 池塘过大导致投资过度,繁殖风险高;池塘必须重建,池塘必须深埋网眼,池塘底部有一层网 。它不仅起到“防逃”的作用 , 而且还有利于成功后采用网捕 。减少捕捞的劳动强度及捕捞成本;水产养殖池塘的入口和出口必须设置良好 。
1.4 培养泥鳅饲料的选育和饲养技术,导致饲料浪费 , 诱饵系数高,据统计,目前很多养殖户使用下沉颗粒饲料进行养殖,饲料系数达到较高水平,水产养殖的成本大大增加 。
1.5 【必须定期防治泥鳅疾?。?特别是泥鳅的各种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疾病,养殖户应该采用针对性的技术】!
1.6 投入成本过高 , 对于养殖户来说,他们需要更多的饲料来喂养泥鳅 。并且需要在每英亩泥地放置 500kg 的幼种 。但如今,幼种的价格以及饲料的价格都已经上涨 。这会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幼虫的价格比去年增加了大约每公斤 11 元 。如果售价不变,这意味着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会大大减少 。
1.7 养殖技术并没有成 , 幼种的质量以及养殖规格、培育的技术、饲料的质量以及育种的时间都会对幼种的成长产生影响 。虽然泥鳅适应力十分好,发生病害的概率也低,成活率高,但在高密度的养殖情况下 , 它的繁殖是不发生改变,但由于一些自然原因会改变它们的繁殖情况,形成两种矛盾的状况 , 容易制病 。一些养殖户希望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 就十分盲目的改进养殖方式,但却没有对应的技术,这很容易造成泥鳅难以反转的损失 。
1.8 产品市场销售相对狭窄 大部分的泥鳅产品都是供应国内的大城市,产生的销售空间过于狭窄 , 这会造成供过于求的情况 。这种状况会导致养殖了一整年的泥鳅,没有销售的市场,因为整个市场正处于饱和状态 。笔者初步考虑了泥鳅养殖的发展思路,来提升泥鳅养殖各方面的问题 , 确保整个行业的环保,为了推动泥鳅行业的发展,幼种的前提 , 技术是基本,培育方式是核心 。2 育种模式选择 养殖户不能关注育种效益,而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农业模式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养殖模式 。
2.1 推动泥鳅生态高效养殖方式增强地方特色 , 采取高效的措施 , 有效减少养殖的风险 , 提升生产的质量 。通过构建示范点,并进行现场的学习 , 积极汲取示范户的演示,进行多种多样的培训形式 , 总结并推广典型的措施 。展示能够促进生态的养殖形式例如在泥地里种植植物,比如莲藕或者水荠 。让植物与泥鳅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给泥鳅一个适合生长的环境 。像出现在植物上的小昆虫或者是干枯的叶子等,养殖户可以把它当做饲料让泥鳅自己捕食 。同样的泥鳅的排泄物又能够给水生植物营养 。并且这种方式能够帮助水质得到净化 , 不需要利用其他的的药物治疗并且能够养成无污染的泥鳅品种 。
2.2 构建泥鳅幼种的生产基地,解决当前养殖户遇到的问题 随着养殖泥鳅的规模越来越大 , 对幼种的需求量也逐渐扩大 。当前,人工培育幼种的技术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 结合当地的气候状况,在一种自然的情况下 , 它是一种自我繁殖的方式,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损失以及训化的所需的时间,增强幼种的品质,提高存活率 。每年每公斤能生产八千公斤至一万公斤的幼种 。现在,深入推广合作社来培养泥鳅,提供更加优秀的泥鳅种 。
2.3 提升泥鳅的生产能力 合理规定生产养殖的管理,充分掌握幼种的生产时间、幼种的质量、幼种的饲料质量、水质的好坏等 。健全生产制度 , 建立泥鳅养殖的档案,积极总结经验,采取先进的模式 , 进行及时的沟通,深入推进成功的培育方式 。改进水产养殖的技术指导,邀请机构以及大学专家和教授给养殖户提供专业技术指导 , 提升员工的素质 , 完成对水产科学的养殖 。
2.4 尽力扩大泥鳅销售市场,并扩大到国内外市场 推动专业合作社申请直接出口销售,促进水产养殖标准化,生态养生,促进泥鳅出口质量稳步提高 。促进泥鳅养殖的规模和品牌创造 , 同时发展多个国内消费市?。?让泥鳅养殖给养殖户带来更多好处 。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
泥鳅几月份放养比较合适?泥鳅放养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有两种时间安排:(1)泥鳅苗卵黄囊吸收完后2~3天放养 。(2)泥鳅苗浮出10~15天 , 体长1厘米左右时放养 。以下是秋冬季泥鳅养殖管理要点 秋冬季池塘养殖泥鳅管理好坏关系到泥鳅能否安全越冬,关系到养殖效益,必须高度重视 。及时投喂,催肥增膘 泥鳅在水温10℃以上均可摄食 。水温在20℃以上时是催肥增膘的关键时期 , 应充分投喂;水温15℃以上,泥鳅摄食仍较旺盛,饲料投喂仍不可放松;水温10~15℃时,每天至少投喂1次 。这一时期应加大动物性饲料的投喂比例 , 并拌入少量复合氨基酸及复合维生素,以提高泥鳅对饲料的利用率 。水温低于10℃ , 晴天中午仍有泥鳅上浮觅食时,应坚持少量投喂 。搭建温棚,防寒保暖 水温低于10℃时,泥鳅生长逐渐减缓,直至停止生长,人工防寒保暖可相对延长泥鳅生长期 。具体做法是,当水温在15℃左右时,在泥鳅养殖池四周插竹竿,做成拱棚架形,上用透明塑料薄膜搭设人工保暖棚,既可保证正常光照又能有效减缓热量散失 , 可延长泥鳅生长期一个多月 。适合于水面较小的池塘推广应用 。采取措施 , 安全越冬 自然越冬的露天池塘,每年11月份气温降至10℃以下时,泥鳅开始停止摄食,逐渐进入越冬休眠期 。露天池塘泥鳅的自然越冬方式有两种 。一是干池越冬,泥鳅停食后,将池水放干,待泥鳅进入池底泥土中后,在泥面覆盖15~20厘米厚的草包或农作物秸秆,保持底泥湿润、不结冰 。覆盖物不要堆积过密,以防泥鳅窒息死亡 。泥土较干时可扒开覆盖物喷水润湿,不可在覆盖物上喷水 。二是深水越冬,即在泥鳅进入越冬期前,将池塘水位升高至1米左右,让泥鳅钻入水下泥土中进行冬眠越冬 。越冬期间注意观察水位,及时补水 , 防止因水位过浅而导致泥鳅冻死 。若池水结冰,应及时人工破冰,以防长时间冰封导致泥鳅缺氧窒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