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苗有萤火虫怎么防治 黄虫病怎么治疗

黄虫病怎么治疗,南瓜苗有萤火虫怎么防治?你好,关于你这问题我看了你附带的图片后,一眼就看出来它不是萤火虫 。
这种虫子在我们这边是最常见的虫子 , 它叫黄守瓜,我们这边的人叫它黄飞虫;黄守瓜大小形状跟萤火虫差不多,有不少的人与你一样认为它是晚上会发出亮光的萤火虫,其实这叫黄守瓜的害虫它晚上也是不会发出亮光的 。
因为我们这边的农民 , 每年都有很多人种植红瓜子瓜、西瓜、南瓜 , 等各种瓜,而这种虫就特别喜欢啃食红瓜子瓜、西瓜、南瓜和其它瓜类的叶子 , 这种虫我们这边是最常见的,所以一看到图片就知道是黄守瓜这害虫了 。
黄守瓜这种害虫喜欢吃很多种瓜类的叶子,比如常见的有南瓜叶、西瓜叶、香瓜叶、红瓜子瓜叶、丝瓜叶等瓜叶,如果是在瓜幼苗期发生此害虫 , 在几天之内瓜叶就会被黄守瓜一扫而光,发现有这种害虫应及时控制住 , 否则将造成缺苗而绝收 。
且黄守瓜的幼虫,成虫,皆对瓜类造成危害,黄守瓜幼虫在地下部位还会啃咬瓜根部,从而使瓜苗出现萎蔫、死亡等现象 。
如果你种植的南瓜数量不多的话,可以借鉴一下我们这也农村人常用的土方法,在早上或傍晚有露水的时候,用一些草木灰直接撒在南瓜的叶子上,因为这样草木灰才容易粘在叶子上不会掉下来,最好是每天一次,大约有2~4天左右,这种害虫就会飞到别的地方去找食物,这样你种植的南瓜就不会受到伤害了 。因为草灰只适合少量种植的农户 , 且草木灰也只是短时间内起到阻碍和驱赶的作用,时间稍长一些也还会有这种虫发生的 。
如果是种植数量较多的话,最好还是利用农药来防治了 , 我们带用的农药有:敌敌畏,敌百虫 , 辛硫磷等多种农药都能够杀死这种害虫及其它害虫的 。
巴基斯坦蝗灾怎么样了?我国已经介入巴基斯坦蝗灾的治理工作,目前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
4000亿只进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蝗虫有多厉害,我拿数据来说明 。
一平方公里可以容纳8000万只蝗虫,他们一天可以消耗掉相当于3.5万人一日的口粮 。所以 , 4000亿只一天能吃多少,我相信你能够算得出来 。
巴铁兄弟有难,我们帮助他们义不容辞 。
我国治理蝗虫的经验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经验丰富且设备先进,重点是能解决多种不同条件下的蝗灾 。
巴基斯坦蝗灾爆发后 , 我国就组织了专业的团队前往巴基斯坦指导治理蝗灾 , 而且援助了大批的物资 。
治蝗团队已经在二月份抵达巴基斯坦 , 第一批援助的70顿物资,也已经在二月底做送到了巴基斯坦 。
而就在本月9日 , 我国再次援助巴基斯坦5万升马拉磷硫杀虫剂和14台喷洒设备,这一批物资也是巴基斯坦的中方灭蝗组群急需的 。
我国在长期的实战当中积累了一整套的灭蝗经验 , 总体的原则是:
对蝗灾发生地区进行生态环境改造 , 消除适合蝗虫生存的条件;利用生物防治的办法来控制蝗虫的数量,利用化学药剂防治密度较高的蝗虫发生区 。
所谓生物防治 , 就是利用动物来消灭蝗虫 。就比如说新疆2000年蝗灾,就是利用鸡鸭和吸引鸟类来消灭蝗虫的 。但是这个不适用于大规模蝗灾,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
我国不就以前就派遣了一批浙江的鸭子军团前往巴基斯坦,目的是为了消灭一些正在产卵的蝗虫 。
因为我国专家去到巴基斯坦以后发展,当时蝗虫正准备产卵,不是最佳的灭蝗时机,最佳时机是在蝗虫产卵之后 。
蝗虫一旦产卵 , 飞行能力将降低,那个时候就是最佳的灭蝗时机 。而派鸭子军团去巴基斯坦,就是为了消灭产卵之后的蝗虫和冲卵 。
按照此次我国运送过去的物资来看,我国的灭蝗策略可能是以化学防治为主,就是用喷洒农药的办法来灭蝗 。
但是灭蝗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我国专家可能制定了详细的灭蝗措施 。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详情,但是可以猜测一二 。
首先肯定是通过整治土地 , 创造不利于蝗虫生存和繁殖,但是有利于蝗虫天敌的生存环境,从而控制蝗虫的数量 。
当然,这个需要结合使用卫星技术,地里信息技术,天象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及时掌握蝗虫的一切动向和群体情况 。
与此同时 , 利用喷洒车喷洒农药,直接杀死蝗虫 。再配合生物防治的办法,将漏网的蝗虫和已经产卵的蝗虫一网打尽 。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需要,还可以配合一些人工手段,比如火烧,水淹等办法来灭蝗 。当然,这个需要视情况而定,要保证不带来二次灾害 。
通过以上办法,可以达到蝗虫不起飞成灾,不让蝗虫二次起飞成灾的目的 。这个也是我国多年实践取得的成果,目前正在被非洲国家广泛学习 。
而目前巴基斯坦灭蝗团队正在积极部署,一旦时机到来,灭蝗工作将全面铺开 。届时在两国的通力合作下,我相信会一举消灭蝗灾 。
大家其实也可以看出,灭蝗绝对不是一个激进而又急躁的过程,需要跟蝗虫斗智斗勇 , 利用人的智慧,再配合先进灭蝗方案才能达到灭蝗目的 。
巴基斯坦的蝗虫灾假设来我国?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当然有办法了,但是也会有非常大的损失 。就拿这次yi情来说 , 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比我们做得好,但是损失也是巨大的 。
【南瓜苗有萤火虫怎么防治 黄虫病怎么治疗】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深受蝗灾的困扰 。和这次的东非蝗灾不同,威胁我们的主要是东亚飞蝗,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地区以及淮河流域 。
比如说1952年的蝗灾,将近600个县市受灾 。1955年爆发的蝗灾,曾经造成受灾面积高达几百万亩……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蝗灾以两三年一次的频率困扰着我们 。那么当时是如何扑灭的呢?
在1951年的时候 , 我们制定了一个“打早、打小、打了”的策略,基本上是采用了因地制宜的方式,哪里有蝗虫,就把它消灭在哪里 。但是由于条件限制,主要还是以人工扑打为主 。
后来随着蝗灾的日益严重,消灭蝗虫也从经济任务上升到了zz任务 。各个受灾严重的地区,也成立了专门的指挥部 , 以责任制的方式,带领全国人民投入到了扑灭蝗虫的任务当中 。
▲当时的宣传画
在这样的严格治理下,又化分出了灭蝗大队、灭蝗中队、灭蝗分队以及灭蝗小组 。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一片管理范围,只要出了问题,一定可以找到相关负责人 。
说白了,还是靠人 。也正是这种人山人海战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蝗灾问题 。但是总有一些照顾不到的地区,也会造成蝗虫时不时地卷土重来 。
终于在1955年左右,又提出了防范重于治理的口号 。其实历来的蝗灾都是如此,一旦形成起来,人力根本无法控制 。等到控制的时候 , 也已经造成了相当大规模的损失 。
如何防范呢?重点在于找虫卵、找幼虫、找成虫这三个环节 , 为此还特别建立了预测预警机制 。一旦发现端倪,立刻上报 , 也沿用了之前的打早、打小、打了的方针 。
后来还形成了一句口号——捕蝗不如捕蝻,捕蝻不如挖卵 。所谓的捕蝗就是捉成虫,蝻可以理解成是幼虫 , 卵就是虫卵了 。当然了,在治理的过程当中 , 我们也走了很多的弯路 。
▲人工铺打的效率低 。
正如上文所说——捕蝗不如捕蝻,捕蝻不如挖卵 , 最好的治理时间就是趁着蝗虫还是虫卵的时候,把它消灭掉 。为此,当时掀起了一股挖卵热潮 。
虽然挖出了很多卵,但是也造成挖过的土地深浅不一,给蝗虫创造了不同的条件,结果就造成了有的虫卵孵化的早 , 有的虫卵孵化的晚 。由于时间不一样,反而延长了蝗虫灾害期 。
后来吸取教训发现,总是靠人铺打也不是办法,随着科技的进步 , 又加入了医药等器材 。因此,后来就演变成人工为辅,医药器材为主的局面 。
随着药械等工具的介入,治理的速度大大提升 。比如说1953年的一次蝗灾,7天时间就消灭了2.5万亩的蝗虫 。效率不仅高,还没有耽误当时的生产 。
在有了明显的成效之后 , 开始培养专门的灭虫人员,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其实除了药械灭蝗之外,当时的飞机也派了很大用场 。相对于人工来说,又是一个大大的提升 。
不过,不管是早期的人工铺打,还是中期的药械为主人工为辅,亦或是飞机的介入,大多都是治标不治本 。如何能够从根本上治理蝗虫?一时间成为了当时的研究方向 。
经过研究发现,困扰中国的东亚飞蝗的分布和气温以及降水量有着密切关系,如果能够改变这些条件,是否能够改变蝗虫灾害的局面呢?
果然,经过实施之后发现,这种方式确实有效 。那么如何改变气温以及降水量呢?经过实践发现,开垦荒地、修建水库以及植树造林等方式 , 可以大大改善蝗虫的栖息环境 。
就拿河南周口地区举例,截止到上世纪60年代底,挖了6000多条水沟,排涝面积高达60多万亩,修建了近150个闸坝,彻底的改变了蝗虫的聚集地 。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底,人民日报刊文称:危害我国数千年的东亚飞蝗之灾,如今已被我国人民和科学工作者控制住了 。我国已经连续十多年没有发生过蝗害 。
如今都是2020年了,最近一次蝗灾还是在2002年 。如果困扰印巴地区的蝗灾发生在中国,第一年可能束手无策,第二年将会大大改善,第三年可能会彻底治理 。
这样下去来年会不会当地粮食短缺?从2020年1月份以来,几乎是在我国爆发新冠疫情的同时 , 非洲东部地区的索马里 , 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也爆发了蝗灾,接着南亚地区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也发生了蝗灾,而且比东非地区更严重 。
据英国《每日邮报》等媒体报道,东非地区的蝗灾肆虐的面积巨大,监测设备曾发现一群蝗虫,覆盖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 , 密集的地方每平方公里达1.5亿只,仅这一群蝗虫的数量就有1000~3000亿只,而这些蝗虫在东非地区到处飞来飞去,多国因此启动紧急状态,有些蝗虫甚至越过撒哈拉沙漠飞到了地中海沿岸,还有些越过红海飞到了西亚地区 。如果不加以遏制的话,那么这些蝗虫还会继续向东飞行,东征到南亚的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地 , 给那里本来就已经很猖獗的蝗灾再雪上加霜 。
而南亚地区的蝗虫就更多了,印度媒体称仅在印度一个邦就有4000亿只蝗虫,而巴基斯坦蝗灾更严重,巴基斯坦还因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印巴两国还因为消灭蝗虫而进入暂时停火状态,之后都投入了消灭蝗虫的行动中,让人吃惊的是,几乎是在一夜之间 , 印度的蝗虫就被消灭了,真的是如此吗?
看看印度媒体拍摄的成片的蝗虫尸体的照片 , 就知道印度在这次灭蝗行动中的确下了很大力气,主要采用了人工、农业机械和飞机喷洒灭虫农药的方法,在蝗虫密集的地区大量使用灭虫农药 , 这些农药有的喷到了蝗虫的身上 , 导致蝗虫直接死亡,有的喷到了植物上 , 蝗虫吃了之后也会死亡,所以成效卓著,据说印度为了灭蝗还导致喷洒农药的飞机坠毁,可见其的确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
那么东非地区的蝗虫现在怎么样了呢?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此次蝗灾是东非地区7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但是东非诸国灭蝗不力,防虫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一些原先没有蝗灾的国家也出现了蝗虫入侵现象,而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与肯尼亚等国的农业生产已经遭受重大打击 , 联合国粮农组织准备筹款7000万美元,帮助东非诸国消灭蝗灾,但是据说目前还有70%的款项缺口 。
那么为什么东非地区的灭蝗措施没什么效果呢?不得不说这还和人的观念有很大关系 , 请看《环球时报》、《澎湃新闻》等媒体转载的国外媒体的报道:
“清晨,农妇们敲打着锅碗瓢盆,吹着口哨,摇晃着装满鹅卵石的塑料罐,她们口中念着祈祷文,身体随着“打击乐”的节奏不停摇摆……”这看上去像某种原始宗教活动的场面,发生在今年肯尼亚东南部的马修卡尼 。这些农妇们祈祷什么呢?其实她们祈祷的话语是“让蝗虫闭上嘴巴”,站在满是蝗虫的田野中,她们仍然在用原始的歌舞对付蝗虫,很显然,蝗虫没有听她们的话,也不会听她们的话 。
这样的灭蝗方式简直是太奇葩了,我国1000年前的唐朝时期使用的灭蝗方法都比它先进,所以东非地区民间灭蝗方式和印度所使用的灭蝗措施完全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印度的蝗虫已经被消灭 , 但是东非地区的蝗虫仍然在肆虐的主要原因 。所以要消灭东非地区的蝗虫,首先要改变那里人们的观念,让他们使用正确的灭蝗方法,农业部门下大力气负责任的去灭蝗 , 才能减少和消灭蝗灾 。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 , 印度虽然已经消灭了这次的蝗灾,但东非和西亚地区的蝗虫很可能会继续东征飞到这里造成蝗灾,而且实际上目前并非是南亚地区蝗灾最适合爆发的季节 , 因为现在此地还比较多雨和潮湿 , 不适合蝗虫的扩张 , 通常每年的五六月份才是南亚地区蝗灾大爆发的时节,而且前一段时间的蝗虫可能已经产下了很多的卵在土壤中 , 过一段时间就会孵化出来,所以印度的这次灭蝗行动只是个开始,今年或有更大规模的蝗灾重新爆发呢!
参考资料:
1,环球网2月22日文章《70年一遇的蝗灾席卷东非,联合国为什么筹不到援助?》
2,光明网2月22日文章《密恐慎点!蝗灾肆虐肯尼亚》
3,《参考消息》2月21日文章《外媒:印度欲购买无人机和专业设备 紧急应对蝗灾威胁》
黄瓜苗老是被小黄虫吃叶子打什么药管用?瓜叶片发生黄色病斑的病害日益严重,即农户所说的小黄点病 。此病属于综合性的病害 , 不是一种病原菌,大多是几种病害共同侵染的结果,这几种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 。细菌性叶枯病等 。又称靶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呈淡褐色后变褐绿色,圆形 , 扩展后病斑呈灰白色至灰褐色 , 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枯死 。物理防治 采用翻耕、轮作、倒茬、加强中耕除草,清洁园田以压低病原菌数量,减少初浸染源 。降湿防病 。该病在气温18℃以上相对湿度70%以上时易发生 。露地黄瓜可采取措施降低田间湿度 , 避免或延缓病害的发生 。通风条件差的地块 , 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 。在进入雨季前,低洼地块要做好防涝、排水的准备工作 。要适度整枝打叶 , 改善田间通风条件 。采取深沟高埂栽培 。尽量不用排水不良及土壤含水量高的田块种黄瓜 。浸种 。采用55度温水浸种10到15分钟 ,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4%,或25%瑞毒霉素按0.3%的药量拌种 。还可用10%磷酸三钠浸种10到20分钟,记得浸后用清水冲洗2到3次 。育苗最好用营养钵装上无病营养土,如果用苗床育苗,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50毫升加水2至4千克喷洒床土,然后用薄膜覆盖2至3天后,晾晒7到8天再育苗 。药物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72%家用链霉素、新植霉素4000倍液、50%DT杀菌剂800倍液、50%绿得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 , 每7至10天喷一次 , 连喷2至3次 。单株发生细菌性角斑病时,可用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400倍液喷洒 。如果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至800倍液或6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既可防治细菌性角斑病同时也可防治霜霉病发生 。药物最好轮换使用 , 并注意所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