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如何管理池塘水位水质 虾池红水怎么办

虾池红水怎么办 , 冬天如何管理虾塘水位水质?冬季虾的养殖,保温上最重要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虾是变温动物 , 水温低,其体温也就低;体温低 , 生命活动就会降低,甚至停止 。
进入冬季,养虾生产面临几个选择:一是干塘,休养池塘;二是建大棚,继续冬季养殖;三是工厂化养殖 。由于工厂化养殖是一种专业的养殖方式,因篇幅原因,本文暂不做讨论 。
由于冬季气温低、水体中藻类长势减弱、虾类活动能力降低、摄食力减弱等特点,很多养殖户稍有疏忽,就会导致虾类死亡率上升,甚至养殖失败 。当然 , 如果养殖成功,由于正好可以赶上元旦、特别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经济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还真有很多虾类养殖户 , 年度盈利就靠冬季这一造 。
一、干塘,休养清理池塘 。养殖池塘经过长时间使用,底部淤泥增多,有机物等累积致使池底恶化,易导致有毒有害物质增加,造成水体污染 。因此,冬季清除养殖池塘过多淤泥,能显著提高养殖鱼类的成活率、生长速度、产量和效益 。
在经过一轮养殖周期后,池塘底部积累大量饲料残渣和粪污,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导致底泥发黑发臭,干塘、清淤、晒塘是最简单有效的一种底质处理措施 。
建议方法:
1、排干水,晒塘20天以上 。其基本要求是 , 池塘底泥裂缝宽度为2-3cm以上,深度10-20cm为最佳 。暴晒后 , 均匀施用生石灰,150千克/亩 。加水10厘米,使生石灰发生化学反应,趁热均匀泼洒全塘底 。继续晒塘15天以上 。
2、池塘留水10厘米左右,按150千克/亩用量,均匀施用生石灰 , 发生化学反应后,趁热均匀泼洒塘底 。待塘水干透,使用微耕机翻塘底5~10厘米深 。暴晒15~20天 。一般晴好天气,暴晒一周后,塘底泥土肉眼观察,都可以看到明显变化 。
经检测,暴晒后的池塘底泥各种化学指标有明显的差异 。充分曝晒之后的池塘底泥 , 氧化还原电位明显升高;有机质含量大幅减少;硝酸盐、有效硫含量、钙离子等二价及以上金属离子含量大幅度提升 。
由此说明 , 干塘曝晒可以提高底泥的氧化性,氧化底泥中有机质,减少好氧因子,并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还原态硫转化为硫酸盐,释放底泥中的钙 。
因此,干塘、曝晒措施对池塘的土壤氧化修复有极好的作用 。
另外,如果是老塘口 , 淤泥较深,应该先清淤后,再加生石灰泡塘、晒塘 。
二、建冬棚继续养殖 。近年来 , 在华南地区越来越多的虾类养殖者选择冬棚养殖 。一般进入11月中下旬开始搭建塑料大棚,经80天左右的养殖期 , 在春节前出售,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冬棚养殖,虾苗固然重要 , 但管理上与水温正常或高温季节养殖,还是有相当大的区别 。以下简述几个要点 。
1、建立良好藻相、菌相的养殖水体环境 。进入冬季 , 随着水温不断下降,养殖水体内生物量、生物活动量都在逐渐减少 。其可能的好处是,养殖水体中“争氧”的生物减少了;由于活动减弱、摄食减少,产生的粪污等“污染物”的量也减少了 。可能的不利影响也不少,如养殖水体中溶氧供应可能减少;残饵量增加;分解养殖水体在有机质及有害物质的生物减少,毒素累积量可能增加 。
因此,前期建立起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进入冬季后尽可能维持这种养殖环境,降低有害物质累积产生的不利影响,是临近冬季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
2、注意加水、适当提高水位 。入冬前,要提前加高水位 。一是有利于保持中下层水温,避免水温剧烈变化,引起养殖动物的应激反应,池塘应保持水深最低在1.5 m以上;二是冬季降雨量减少,如果水位过低 , 补水不是件容易的事 。补水要注意早注水,勤注水 , 一次注水量不可过多,以免引起池塘水温变化过大 , 造成养殖动物的活动量加大而不利于越冬 。
一般一次加水量不超过20厘米 。
3、控制越冬养殖密度 。我们都知道,养殖密度过大 , 容易造成缺氧,同时也极易引发疾病 。但养殖密度过小 , 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特别是冬季,水体中藻类减少、光合作用降低 , 因而产生的溶解氧就少,也容易导致“缺氧” 。
因此 , 需要根据经验和实际养殖品种、池塘条件等,确定合适的放养数量 。一般可保持在3~4万尾/亩米,考虑到后期水深为1.8米以上水深 , 可适当增加30~50%的投放量 。
提请注意,初养者应该从较低养殖密度做起 , 以保证成功率、积累养殖经验为主要目标 。
4、预防和控制疾病 。
一般来说,许多人认为由于冬棚水温不高,不宜爆发疾?。?特别是令许多养殖户头疼的弧菌病不宜发生 。有这种想法,就很容易发生问题 。
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多为寄生虫类病害,如纤毛虫等 。由于冬季水温偏低,虾类蜕壳周期延长,一般可达20天以上 。这样,虾体外部很容易被寄生虫沾染、同时由于虾壳蜕掉的慢 , 给寄生虫侵害提供了足够的时间 。冬季养殖的虾,其体表经常会形成许多黑斑,这些黑斑一般经过蜕壳,就基本可以消除 。但如果蜕壳周期延长,如达到25天以上,则有可能出现蜕壳不遂、偷死等现象 。必须引起注意 。
另外 , 弧菌是无处不在的 。个人观点,只要控制在不发病的范围内,就不会对养殖造成危害 。不要执意“杀灭”弧菌或其它有害菌,这是一种偏执的思维,很可能不利于“生态养殖” 。个人建议的做法是 , 采取高效微生物制剂,控制弧菌总量与养殖水体内细菌总量的比例,就可以保证不发生弧菌病危害 。
许多疾病一般经简单处理即可解决,但前提是一定要及早、正确地诊断,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千万不要“有病乱投医”,反而可能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
个人对于疾病的观点,防重于治 。预防成本肯定会低于治疗成本 。
“养虾先养水,养水先养底”,这一说法似乎都是老生常谈了,但是这十个字 , 需要我们广大养殖户和水产工作者做大量、细致的工作,才能够“达标” 。正常养殖的池塘要经常“养底”,以防止底质恶化,而底质有恶化趋势后就要勤“改底”,保持底质良好是安全养殖与高产养殖的重要环节 。
冬季池塘底质的处理和改良,应该是“化学改良”为主了 。如果池塘水温可以保持到18℃以上,使用有益菌等微生物制剂还有一定效果,低于此温度,一般无效 。要保持微生物持续作用,最好要保持水温在25℃以上 。
【冬天如何管理池塘水位水质 虾池红水怎么办】以上个人观点,敬请指正 。这里是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感谢关注 。欢迎留言、讨论、交流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