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下雨天如何处理池塘水 对虾发病怎么办

对虾发病怎么办,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成功率高吗?您好 , 回答您的问题“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成功率高吗?” 。
答案是肯定的,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成功率高 。南美白对虾肉质鲜美,壳薄个大,营养价值高 。并且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强 。是世界上养殖对虾中产量最高的品种 。我国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历史有几十年了,各种养殖方式的技术都很成熟 。
工业化养殖南美白对虾 , 相对池塘养殖等养殖方式来说 。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密度更,成活率更高,养殖的成功率更高 。工厂养殖模式已经成为未来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意味着更少的投入将获得更大的收益 。
连续下雨天如何处理对虾养殖池塘水?下雨天,是对南美白对虾养殖者的一个考验 。好多养殖场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还不是很了解,这无疑增大了养殖风险 。
雨天的影响普遍存在首先南美白对虾养殖,除了工厂化养殖受天气影响很小外,其它养殖模式都会受到雨天的影响 。
其次,雨天可分为暴雨(台风雨)和连续阴雨两大类 。无论是哪种类型,都会引起养殖水体中藻类、菌类、水质、底部环境等发生变化,进而可能影响到白对虾的健康、生长等 。
下雨天可能造成的影响1、pH下降:
雨后池塘养殖水体的pH值往往会降低,其原因主要是:
由于工农业的污染的存在和增加,往往会出现酸雨,造成养殖水体pH值降低;
暴雨后,地下淡水水位升高,酸性的地下水渗入池塘,造成虾塘pH剧烈降低 。
养殖水体的pH值剧烈变化,会引起对虾应激 。如 , pH值下降,对虾携氧能力也下降,造成对虾体内亚缺氧,影响动物健康与生长,长时间处于亚健康状态,会易感疾病 , 或生长受阻 。
2、弧菌增加:
我们必须知道,弧菌其实是“条件致病菌” 。也就是说,弧菌是养殖水体中的一种常在菌,无论你采取什么措施,在开放的池塘中,要“完全清除”弧菌,是不可能的 。但弧菌是在一定条件下,弧菌数量得以快速、大量繁殖 , 在养殖水体中达到一定的浓度以上,才可以致病 。例如,
养殖水体温度剧烈变化,会出现利于弧菌等条件致病菌的繁殖;
倒藻,藻类分泌的弧菌等致病菌抑制物减少或消失;
养殖水体内菌相失衡 , 有益菌数量剧减,弧菌等致病菌竞争性抑制菌减少,......等等 。
以上条件出现 , 都会诱导弧菌等条件致病菌快速、大量繁殖,达到致病浓度 。暴雨或连续阴雨天,都会引起养殖水体中的藻相、菌相、水质、底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造成有利于弧菌等形成菌群优势的条件,进而引发疾病 。
3、突然倒藻:
阴雨连绵,容易引起养殖水体内藻类变化,如甲藻类增加,形成不利于白对虾的水体环境;
台风暴雨,不良气候因素 , 容易引起藻类大量死亡(倒藻),导致池水变清 。倒藻所带来的藻毒素中毒、养殖水体中缺氧、清水塘环境等等 , 都会造成不利于白对虾生长的环境,甚至引起浮头、偷死等 。
例如 , 雨后容易发生的倒藻,引起底部青苔滋生 。由于青苔光合作用较强,强烈吸收水中的营养盐,限制了其它浮游藻类的生长 , 使得养殖水体“瘦”而不易“肥” 。池塘养殖水体清澈见底,不利于虾的栖息 。
雨天本身就光合作用弱,养殖水体内容易缺氧 。倒藻的发生 , 使光合作用更少,虽然雨水会带来一些溶氧,但养殖水体整体上比晴天更缺氧 。
【连续下雨天如何处理池塘水 对虾发病怎么办】4、盐度变化:
暴雨或连续大雨,会引起养殖水体的盐度变化,特别是大量周边淡水的流入,使池塘内养殖水体的盐度被稀释的变化更快 。在有一定盐度的池塘中 , 如果盐度变化很大,则对南美白对虾的水环境渗透压造成剧烈变化,白对虾的应激会非常大 。特别容易引起应激性脱壳和脱壳不遂,大量偷死 。
5、塘水浑浊:
雨水带来的污染物质造成水浑浊;养殖水体内各种生物、化学物质等的构成变化 , 引起水浑浊;雨水冲刷引起的池底有机质泛起,造成水浑浊 。
6、水质剧变: 下雨可能造成的底层氨氮、亚硝酸盐上升; 雨天养殖水体中相对缺氧 , 氧化作用减弱,无氧状态下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增加; 雨水的注入 , 引起养殖水体pH值的降低 , 水质在短时间内恶化 。一般雨水温度比塘水低,夏季时两者的温差更大 。雨水比重较低,降雨时,与池水混合,致使表层池水温度降低 , 导致光合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都会减弱 。
7、水体分层: 晴天突然下大雨、暴雨,表层水突然降温 , 密度变大 , 引起上下层水体剧烈对流 。下层水的有机污染物大量消耗了该层水的溶解氧而得不到补充,往往容易造成鱼虾严重缺氧; 遇到连续下雨,中到大雨,连续的下雨过程中,雨水本身带来溶氧比较多,雨水本身温度低,比重大 , 会有上下层对流; 连续的小雨,毛毛雨,则藻类光合作用变弱,下雨带入的溶氧少,上下层对流不强 。大雨或阴雨连绵会造成这么多的养殖环境变化,会对养虾产生很大的危害 。
因此 , 做好雨前预防和雨后及时处理工作 , 对提高养虾的成功率极为关键 。
雨天影响的后果雨后对虾出现各种异常现象,是由于阴雨天、雷阵雨或暴雨后,池塘内养殖水体的水质发生较大变化,特别是水中溶解氧含量和pH降低,是导致虾产生应激反应、诱发虾病的主要因素 。因此,雨后池塘的水质如果不进行及时地调整,白对虾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轻者缺氧浮头发生病害,重者出现大量死虾 。例如
1、水分层与暗浮头、虾跳:暴雨期间或台风前夕,多数天气闷热无风,降雨后若无强力搅动水体,容易造成水体盐度、温度及氧气分层 。往往出现底层氧气不足 , 会出现对虾暗浮头,常见对虾潜游在池水的中上层一有惊动就出现虾跳现象,甚至出现无氧偷死、应激性脱壳缺氧死亡等 。
2、底部氧化还原弱、泛塘:对虾养殖到中、后期,生物总量快速增大,积累在塘底的残饵和粪便有机物多 。如果水温突变,会引起水体发生对流,导致塘底的腐殖质翻动 , 进而带动塘底的有害物质充斥水体中,造成池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忽然升高 。甚至超标,发生急、慢性中毒,导致对虾体质衰弱、活力不好或者出现偷死等现象 。
3、红体病易发:连续阴雨天,容易引起养殖水体的弧菌或其他病原菌大量繁殖 。导致对虾感染细菌、虾病发生 。雨后对虾常出现红须,体色微红,严重时游泳足也变红,出现应激性肠炎、肝脏萎缩或糜烂、厌食 , 甚至发生死亡现象 。脱壳不遂而出现的病虾甲壳软或硬壳、体色棕红或鲜红,在水中顺水流方向缓慢游动,若捕捞离水后很快死亡 。
4、黄黑鳃病多发:雨后 , 由于水体出现温差,造成泛底,加上藻类大量死亡,导致虾池水中有机颗粒较多 。这些悬浮颗粒容易粘附、堵塞在对虾的鳃部 , 加上溶解氧、pH值的下降,造成虾鰓功能性损伤(肿鰓) 。此外,还有细菌、寄生虫等附着 。所以,雨后对虾经常出现黄鳃或黑鳃,引起对虾呼吸困难,机体中毒、体质差而出现脱壳不遂,偷死不断 。
雨天影响的根本原因事实上,雨天影响就是一种应激反应 。对不良刺激产生的反应大?。?是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稳定性、虾体健康程度决定的 。
良好的水质、健康的虾体,可以较好的抵御突如其来的暴雨、台风雨、连绵阴雨 。这是养殖者一贯注重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藻相、菌相和生物化学指标,水质稳定、良好 。在这种水体中生长的白对虾体质好,抗病力、抗逆性强 。一句话,基础比别人好 。
所以 , 还是那句老话“预防重于治疗” 。比如定期泼洒有益菌,建立良好的有益菌优势的菌相 , 快速消纳水体内过多的有机质;培植稳定的优良藻相 , 维持水质稳定 。等等,都会有效稳定水质,降低不良外界刺激所造成的虾应激反应过大 。
雨天前后的一般性措施1、注意天气变化 。每天注意天气预报,特别要注重天气趋势预报 。尽管有时天气趋势预报不是那么准确,但会对我们的养殖生产管理有指导性意义 。提前安排相应的预防措施 。天气不变坏,是你的运气;天气变坏,则有备无患了 。
2、老生常谈 , 预防重于治疗;常规处理优于应激处理 。建立良好的水质保持程序,定期改底、培藻、补菌;保持健康的对虾体质,及时调整日粮、调整肝肠 , 使白对虾的体质健康,抗逆性、抗病力较强 。如果养殖的虾总处于健康临界状态、或亚健康状态,则一般的应激,都会造成很大的反应,甚至导致疾病或死亡 。
3、建议的正常程序 , “定期改底 + 有益菌补充”模式 。养殖前期,生物改底 + 化学改底;中后期化学改底 。补菌方法为:定期使用 + 特殊阶段使用的模式,注意选择高效有益菌 。一般采用泼塘、拌料相结合的方法 。稳水、调整肝肠相互配合 。
4、雨前预防:大雨、暴雨前,塘内泼洒抗应激的电解质产品,泼洒有益菌 。
5、雨中加强:如果是连续阴雨天 , 应在阴雨间隙,哪怕的短暂的几个小时,也要及时泼洒抗应激电解质产品、有益菌等 。阴雨天持续时间长,注意开增氧机,晚上使用长效氧 。
6、雨后处理:雨后藻类减少,立即改底,解毒 , 补电解质,肥水,补菌 。如水质不佳,可停料,采用高效生物菌发酵物(如用麸皮发酵)沿料线泼洒 , 调整对虾肝肠,增强对虾的抗应激能力 。
以上个人观点,敬请指正 。这里是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感谢关注 。欢迎留言、讨论、交流 。
对虾炸鳃是什么原因?答:生病了死掉了 。对虾生病炸鳃而死亡,也叫气胸?。?指溶解氧足的池塘里,超过正常溶解氧值,溶解氧最小值5,最大值9,含量过小过大都不适合虾子的生长,池溶解氧偏低,对虾会因缺氧而浮头,溶解氧含量偏高会炸腮 。
对虾的发病可提前勤循塘预知:游塘,浮头,爬边,慢料,不吃料,身红体,红须,断须,黄脚,身白灼,红尾,白斑,弧菌,白便 。
对虾粪长怎么样处理?健康对虾的粪便,一般长度1-3公分左右、黑褐色、两端粗细均匀、没有粘连现象,而且结实饱满 , 没有明显的味道 。
对虾的粪便很快会断掉的话则属于正常情况,但若是同时有很多虾出现这种情况且拖着的粪便长时间不会断的话,则要小心了 , 那么对虾出现这种情况时如何来处理好呢?1.控制投喂量:既然是消化道的问题那么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减少虾的投喂,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停喂都可以,这样才会让消化道起到一个休养的机会,让虾的体质慢慢恢复起来,同时最重要的时在平时一定要合理地投喂饲料 。2.药物治疗:严重的情况下可以整个水体用一次杀菌的药物,其目的就是将水体环境中的病原杀掉一些来减少病原对虾的危害 。同时也可以用少量的饲料来拌一些药物来喂虾,以调节虾的体质 。这种情况下用的较多的就是大蒜素或是治疗肠炎的药物 。3.调水: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因为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只要水质好了之后 , 可以起到抑制水中一些病原的生长繁殖,从而让虾更加健康地生长 。
南美白对虾的虾体有小红斑是怎么回事?一、红体病
1)应激性红体现象
当环境因子突变时 , 尤其是水温 、水色、盐度、透明度、pH值、溶解氧、氨态氮及亚硝酸盐等,南美白对虾表现为触须变红、尾扇末端变红;
有时人为的一些活动,如捕捞或施药操作后也会出现上述现象 , 称为应激性红体现象 。
应激性红体现象可以在短时间内随着环境因子的稳定而消失 。但是,在应激期间南美白对虾的抗病能力急剧下降 。
很容易被细菌和病毒等致病因子侵袭,感染为细菌性病毒性疾病 。应激性红体现象在整个养殖季节都可能发生,尤其是高温多雨的夏季 。
解决方法是:保持水体相对稳定 , 一次性排换水量不能过大,且换水前后水温、盐度、pH值等变化不宜过大,尤其是不经过暴晒的井水的添加量不能过大 。
经常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防止水质恶化,以保持水体含有充足的溶解氧,使水质呈良性循环状态 。
2)副溶血弧菌引起的红体现象
主要是附肢变红,尤其是游泳足最为明显,习惯上也称“红腿病” , 严重时虾体全身呈现淡红色 。
病虾反应迟纯且活力减弱,在水面缓慢游动或沉底不动,食欲减退或停止摄食 。病虾虾壳变硬,体表无黑斑,肝脏胰脏变异不明显 。
该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在每年的6月下旬的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生 。疾病发生前 , 应做好预防工作;
病害发生时,常用二溴海因、聚维酮碘等外用药物消毒,同时添加抗菌药物、维生素C、生物酶等药饵3~5天 。
3)病毒性红体现象
亦称桃拉病毒综合征 。病虾红须、红尾扇,体色变为茶红色不摄食或少摄食,肠道空,肠壁呈红色且肿胀 。
病虾体在养殖水域边缘水面缓慢游动,离水后即死亡:其甲壳变软,与肌肉易分离,久病不愈的病虾甲壳上有不规则的黑斑 。
基本无红腿现象,肝脏,胰脏呈士黄色 , 变异或糜烂 。病毒性红体现象的发生受水环境的影响较大 。
发病的虾池一般水质环境恶化,在水环境剧烈变化后的1-2天,水温25-28C,虾体规格6~9厘米时发病严重 。
主要防治方法是: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和溶解氧充足 ,  定期用二没海因、聚维酮碘等外用药物消毒水体;
投喂高质量饲料,口服水产专用维生素、免疫多糖等,以提高虾体免疫力 , 定期投放含大蒜素、氟苯尼考等抗菌消毒药物的药饵加以预防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