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才能提高产量和收益 虾怎么变软壳了

虾怎么变软壳了,梭子蟹软壳怎么养?蟹苗的放养
1.来源及选择:蟹苗的来源主要有捕捞天然海区和人工培育两种,苗种的规格一般选择80只/㎏较好,要求蟹苗规格整齐,体质健壮 , 附肢齐全 , 活力强,软壳率小于10% 。
2.放养时间:我们一般在5月下旬—6月中旬放养 。
梭子蟹
3.水质要求:水温要在18℃以上 , 日温差要小于8℃,盐度为18—32 , 酸碱度为7.8~8.6 , 氨氮含量要小于1毫克/L水体 , 溶解氧大于5毫克/L水体 , 透明度保持在30~40公分 。
4.放养密度:一般80-100只/㎏的蟹苗,放养密度应控制在1000~1500只/亩 。
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在7月份,要每隔2—3天换水1次;8—9月份,要每隔1—2天换水1次,10月份,要每隔4—5天换水1次,具体换水量和换水间隔时间应该就天气、水温等环境因素而具体变化 。
2.投喂:梭子蟹为杂食性贝类,它以新鲜的低值鱼、虾、贝、蟹等为主要饵料 。每天的投喂饵料量要根据蟹子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养殖前期一般按蟹子总体重的8%左右投喂 , 中期为12%,后期为5%;当秋季水温降到10~15℃的时候,每天的投饵量应为总体重的3%,要按照早晚各投喂1次、早上少投、傍晚多投的原则投喂,当日平均水温在10℃以下时,不用投喂饵料 。
3.巡池管理:
梭子蟹
要早晚各巡视塘1次,巡塘期间要仔细观察梭子蟹的摄食和活动情况,注意池水的变化,检查池子中的残渣饵料情况,及时的调整投喂量和换水量 。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洪、防台风的准备工作 。要经常查看闸门的拦网和堤坝是否有破损和漏洞,若发现问题要尽快修复 。
如何管理才能提高产量和收益?您好 , 我是牧海,很高兴能为您解答!
南美白对虾是在我国是养殖量最大、养殖范围最广的水产养殖品种(另外两种是中国对虾和斑节对虾),最早是从美国引进的,学名为凡纳滨对虾 。这种虾在自然环境下主要分布于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热带水域 , 国内的海域环境并不适合南美白对虾的自然繁殖(所以各位朋友就不要在国内的沿海地区放流啦),因此国内每年都会从美国进口很多亲虾进行育苗繁殖 。
▼▼南美白对虾
▼▼斑节对虾(近几年市场价格要高于白对虾)
其实,相对于露天池塘养殖、高位池养殖等模式 , 工厂化养虾的成功率并不算低,因为在封闭的空间内有效减少了病原菌的侵入,而且在水温、溶氧、水质等方面都是人为可控的 , 而池塘养殖则有“靠天吃饭”的意思,一场大雨就可能带来巨大损失 。
至于第二个问题,如何管理才能提高产量和效益 , 虽然问题中没有强调种质因素,我还是想再提一下:一般按经验来说,质量好的虾苗对养殖成功的贡献率达到60%左右 , 另外营养水平和管理技术各占20%,也有朋友说虾苗质量占80%的,但想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毕竟虾苗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
既然题主问的是“如何管理” , 那我也就就题论题吧,以下观点为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一、控制合理的密度
高密度养殖池容易发生白对虾的打斗与残食 , 也会增加养殖负荷 , 粪便和残饵等耗氧机物产生的速率会变快,使水质管理更加困难 。
同时,密度高了,溶氧水平也得跟上 。一般来说 , 一方水5公斤的密度就要求达到富氧状态,最好使用纳米微孔增氧,一个养殖池可以在池底四周铺设纳米增氧管道,然后再加入2~4个纳米增氧盘,数量视养殖池的大小和养殖密度而定 。
▼▼纳米增氧管的增氧效果一般是这样的
▼▼工厂化养殖15-20天左右的虾苗
除此之外 , 高密度还会对水质产生影响,特别是氨氮、亚硝酸盐两样指标,最好每隔3天就检测一次 , 如果氨氮确实太高的话就要及时分苗或降低密度 。
因此,对虾的密度建议保持在300-600尾/m2,不要为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增加了养殖风险 。
二、水处理与循环工艺
主要解决溶氧、氨氮、换水量、生物絮团技术、池底积累物的处理等问题 。其中生物絮团技术效果现在并不稳定,但却是将来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这种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饵料系数大大降低、用水量大大降低(全程不用换水)、养出的对虾品质优良、绿色无公害等 。
▼▼工厂化养虾的水质处理可以和外塘结合 , 通过外塘的水质净化实现养殖尾水的循环利用
关于水处理工艺,我之前写过这方面的文章,内容比较多 , 这里就不多说了,题主和朋友们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到我的了解一下 。
三、饵料投喂技术
强化投饲管理,投饵量一般按对虾体重的3%计算,可以按照“少量多次”的投饵原则,一天投5次料 , 每次投料以1~2小时食尽为宜,也可以通过饵料盘辅助观察、确定饲料用量 。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疾病爆发时减少或停止投喂 。
▼▼通威优质蛋白饲料(南美白对虾专用)
四、细节的处理这类问题包括每日观察对虾吃食情况、水温的检测及记录、对虾肠道及体色是否正常、转肝期的营养调控、功能性多维的添加、分苗时防应激处理(维生素C溶于水后全吃泼洒)、弧菌的定期检测等等,如果是生态养殖,还要注意有益活化菌的适当使用 。
以上这些 , 都需要真正用心踏踏实实去做的,日积月累才能练就扎实的技术功底!
最后 , 祝养殖一切顺利!
我是牧海,专注于特种水产的研究与分享,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牧海 !
对虾跳出水面然后死掉是什么原因?首先确症是:对虾气泡病 。
具体情况如下 , 以做参考:
气泡病症状:急性发病的对虾上浮、游塘,在岸上可以看到大量对虾“白鳃白尾”在水面下游塘 。有的对虾发生急性死亡 , 在水面快速弹跳几下,然后身体失去平衡沉底死亡 。有的虾死亡前侧游、打转,游动极为缓慢(图1) 。发病对虾应激大量蜕壳,发生软壳现象,死虾容易飘浮在水面上 。对虾气泡病急性死亡一般只发生在水位1m以下的浅水池塘 。更多的情况是在晴天中午到下午的时间对虾发生短时间的游塘,游塘的虾没有明显的“白鳃白尾”症状 , 或者见不到游塘,发病虾“趴边”或少量上浮,对虾少量死亡或次日见底罾有一定数量的死亡,刚刚死亡的对虾或还没有死亡的病虾明显发现全身肌肉“白浊“,或尾部“白浊” 。不论急性发病还是慢性发病往往在发病的次日可以见到底层有大量死亡 。有时发生轻微的气泡病时对虾表现出各种不适的症状,如晚上在池底扒出一个个小坑 , 俗称“扒沙” 。
气泡病原因:1、水越浅的池塘发病率越高;2、能排污的高位池塘发病率高于不铺膜的土池塘;3、刚肥起来的水质比长时间养殖的老水更容易发?。?、阴雨天后晴天是气泡病的发病高峰 。
逆向可以结局问题 。
小龙虾软壳或蜕壳未遂引起死亡?我们人的生长依靠骨骼的支撑,而小龙虾的生长则靠壳的支撑 。小龙虾作为甲壳类动物,因早期收益可观被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所饲养 。而虾壳常伴随着小龙虾的生长需要进行多次的蜕壳生长,相当于我们人的骨骼一样,因此壳成为虾农们判断小龙虾生长状况的主要依据,如题主说的软壳和蜕壳未遂引起的死亡,就是虾农比较头疼的事情,但是有经验的虾农了解其原因后,就可以有效的避免 。
一、小龙虾应激反应造成营养积累不足时蜕壳 。
有经验的虾农都知道小龙虾生长就怕出现应激反应,如:投放幼虾时,受长途运输的幼虾环境水体改变,为投放缓解应激专用药物,造成应激反应;或者在夏季气温炎热,加深水位过急时,未按照每次2~3CM加水,造成小龙虾应激反应;等等其它情况的应激反应均能造成小龙虾在营养积累不足时 , 应激性蜕壳未遂或软壳出现死亡 。因此,解决和降低小龙虾应激反应 , 及时补充营养,投足各类饵料,适时补钙等元素,就可以避免这类死亡的出现 。
二、水体溶氧的减少也是造成小龙虾蜕壳异常的原因 。
小龙虾作为浅水养殖生物 , 正常情况下要求水体含氧3mg/L就能满足生长需要 。然而,蜕壳时期的小龙虾,此时免疫力极低,容易感染致病菌 , 对溶氧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到5mg/L,而且,如果高于这个数值,小龙虾生长活跃,蜕壳速度快 , 免疫力明显提高,低于这个数值蜕壳,如阴雨天或水质污浊,就会出现蜕壳缓慢,或者蜕壳未遂造成死亡 。因此,保证水草等天然氧气供应、阴雨天投放粒粒氧等措施尤为重要 , 也可有效避免缺氧造成的小龙虾生长缓慢、上草上岸出现 。
三、水质中亚硝酸盐和重金属含量也会造成小龙虾蜕壳异常死亡 。
如水体中排泄物及腐烂水草等物质增多,容易产生氨氮等不良成分,造成水质亚硝酸盐超标 , 这种物质对水生动植物均有抑制生长作用,也会造成小龙虾蜕壳软壳或者蜕壳未遂引起死亡 。因此 , 适时对小龙虾池进行改底、换水、管理水中的水草都尤为重要,将这些有害物质降到最低 。
以上来看,题主所说的小龙虾蜕壳出现软壳、蜕壳未遂都可以有效的避免 , 将此种损失降到最低,所以特种的重点始终要在养殖技术上下功夫 。养好虾才能卖好钱 。
以上为个人观点 , 仅供参考!想了解更多三农信息,请关注“瞳影简生”!谢谢!
小龙虾翻肚皮是怎么回事?脱壳 。
【如何管理才能提高产量和收益 虾怎么变软壳了】龙虾的一生必须经历很多的换壳活动,尤其在刚出生的第一年,平均要换10次壳呢 , 之后就大概一年才换一次,成熟后的龙虾则变成每三年一次 。龙虾是一种甲壳动物,是通过蜕壳实现生长的,从稚虾生长到成虾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将发生多次蜕壳,在养殖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小龙虾软壳 , 蜕壳未遂造成的死亡,脱壳期间被同类吃掉的问题,为了让小龙虾顺利脱壳,应当在小龙虾脱壳前做好准备工作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