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虾塘拉回来还需要换水么 水色太浓怎么调( 三 )


C、危险水色:黄浊类
黄色
主要含甲藻、金藻等鞭毛藻 。池中积存已久的有机物 , 经细菌分解容易产生该水色 。
浑浊、分层、黄泥
①假浊水:水中同时存在硅藻、褐藻或绿藻,而且数量较多时,看起来水色有些浑浊,实际上是几种藻类混合在一起呈现的颜色 。可用矿泉水瓶打一瓶水,静止10分钟,看底部有没有沉淀 , 或早晚溶氧变化不大,且都在4~8mg/L,属于假浊 。
②池水分层浑浊:上层有一定水色,底层浑浊 。此情况多见于越冬大棚内 , 温差大、水质较清,水中菌相、藻相不稳定,增氧机使用或者搭配不当是发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 。
③池水均匀浑浊 。a、用药不当,如某些消毒杀死藻类;b、水质老化、泛底;c、水位较浅,刮风下雨进水引起 , 或虾搅动底泥引起 。
D、危险水色:白浊类
乳白色:水中有害微生物或浮游动物繁殖过多 , 藻类被浮游动物吃掉,导致水体缺氧,浮游动物过度活动引起;或水中含纤毛虫、轮虫、桡足类浮游动物及黏土颗粒或有机碎屑较多引起 。
E、危险水色:青苔水
由于各种原因,水质长期肥不起来,导致青苔生长 。
3
良好水色的优点
①增加水中溶氧;
②稳定水质,降低水中有毒物质的含量;
③提供天然优质饵料;
④降低透明度,抑制丝藻和底藻的滋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利于躲避敌害;
⑤稳定水温;
⑥抑制有害菌和藻的生长 。
良好的水色标志着菌类、藻类、浮游动物、有机营养物质四者的动态平衡 。
虾苗水质如何淡化?水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工程技术 , 虾农养虾过程中常说“养虾有收无收在于水”、“养虾先养水”,说明有效调整水质在养虾中是很重要的,关系到养殖的成败 。
何谓优质水:即藻类、菌类、浮游动物三者动态平衡,为虾提供天然饵料;透明度适中,抑制丝藻及青苔的滋生;即有利于虾防御敌害 , 又可避免阳光照射、便于荫蔽 , 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水中溶解氧浓度高;亚硝酸、氨氮等有害物质含量低;可抑制病菌的繁殖 。优质水色通常呈茶色、茶褐色;淡绿色、翠绿色;浓而不浊的浓绿色或黄绿色 。
一、养虾水质前期管理:
1.清淤消毒
清塘、挖泥挑沟、泼洒漂白粉、晒塘是养殖池塘排水后采取的一系列改良池塘底质的措施 。既可以延缓池塘老化,使底泥呈微碱性,提高塘水肥度和COD利用率,又能杀死池底许多害虫、寄生虫和一些致病菌,消除有害的还原性中间产物,提高池塘肥力 , 为下一轮的养殖做好准备 。每年养虾结束后 , 抽掉池内残水,必须将塘底晒干至龟裂 , 也可将表层淤泥冲洗干净再晒,清除池底过多的黑色淤泥,使池底软淤泥不超过10厘米 。下苗前一个月左右,先用含氯在30%以上的漂白粉,每亩5~6公斤,在池塘内积水处干撒,隔日进水20-30厘米(双向均用80-100目网袋过滤),再用强氯精或二氧化氯以每亩0.3-0.5公斤兑水化开全池泼洒,7天后加塘水至80-100厘米 。隔日全水体泼洒茶麸每亩10-15公斤可杀死野杂鱼同时还能起到肥水的作用 。注意消毒剂的用量一定要足,泼洒要均匀 , 消毒要彻底 , 以免除其它杂鱼和病菌的繁殖 。
2.肥水育菌
清淤消毒后,开始施肥培养水质 , 为虾苗入池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适口饵料 。投苗前7~10天开始肥水 , 先全塘施放单细胞藻类生长素每亩2公斤,隔2~3天施水产藻源每亩3公斤加上培藻基每亩1公斤,使塘水透明度达到30~40厘米,ph值在8.0~8.5之间 。追肥培菌、调节水质时常用光合细菌、EM菌霸配合培藻基营养素 , 培养优势藻类种群以绿藻、硅藻为主,培养水色以翠绿色或淡绿色或茶褐色为最佳水色,肥水期间每天中午开增氧机1~2小时 , 让藻类有充足的生长氧份,有利于藻类繁殖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