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防治方法呢 草鱼会得什么病

草鱼会得什么病,用什么防治方法呢?养殖的草鱼,从鱼塘里捕捞上来以后,尾巴发生了溃烂,就是比较常见的烂尾病 , 也叫做尾柄病 。在越冬期间 , 池塘的环境不好,营养不够全面,草鱼的机体免疫力下降 , 导致感染细菌,引发烂尾病 。
草鱼发生烂尾病的原因1、投喂不当,水质容易恶化
从事水产养殖,很多都是采取集约化的粗放养殖模式,为了提高养殖效益 , 放养密度不断增加 。草鱼的食性范围比较广,可以喂草也可以喂饲料 。有的养殖户为了节约投资支出,能喂草就不会投喂动物性的饵料 。而且投喂的草料不够鲜嫩,草鱼只吃了水草的嫩苗,剩下的就残留漂浮在水中 , 如果疏于管理,没有打捞起这些吃剩的水草,就很容易在水里发生腐烂,引起水质恶化 。
一方面水质恶化后,大量细菌滋生,另一方面,草鱼的饵料过于单一,没有动物性的饵料补充,营养不够全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 , 草鱼发生烂尾病的机率就要大得多 。
2、水温变化
草鱼烂尾病通常发生在温差比较大的时期 , 白天的温度比水体温度要高,温度升高,外层的水温也在增加 , 密度却相对减少 。到了夜晚,空气中的温度低于水温,随着气温不断降低,外层的水温也不断降低,密度提高以后 , 池塘上层的密度要高于底层的密度,就会发生上层水体和下层水体对流,池塘底部淤泥中的细菌就带入到水体中,增加了和草鱼接触的机会,最终引起烂尾病 。
3、养殖密度过大,鱼体出现外伤
开始在放草鱼苗的时候,没有按照池塘的面积规划好合适的养殖密度,草鱼生长一段时间以后 , 鱼体会变大 , 活动空间也会变小 。如果是高温的季节,水位再下降一些,在有限的空间内,草鱼的活运受到限制 , 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下,鱼体很容易发生外伤 , 池塘里的细菌和寄生虫就会从这些伤口侵入,引发草鱼的各种疾病发生 。
草鱼烂尾病的症状草鱼在生长的过程中,如果尾部出现外伤或是被寄生虫感染,鱼的抵抗力就会下降,感染烂尾病 。刚开始发病初期 , 草鱼还没有很明显的变化,养殖户很难发现 。若是水质恶化,池塘里的细菌增多,病情就容易加重 。草鱼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症状就是食欲比之前大大降低,活动能力减退 , 在水里游动的时候,头部朝下,鱼体在水中不平衡,个体比较瘦弱,尾部的磷片都有脱落 , 肛门部位发红 , 鳍部也出现水肿,鱼的尾部发生溃烂 。
草鱼烂尾病的防治方法1、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针对草鱼烂尾?。罨镜拇胧┚褪且龊贸靥恋那褰喙ぷ鳎?确保草鱼生活在良好的水体环境 。特别是养殖了多年的池塘,在放鱼苗之前要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 。生石灰不仅能疏松池塘底部的淤泥,改善池塘溶氧环境,还能促进有机物快速分解,减少氨氮、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产生,达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
2、科学投喂饲料
养殖草鱼 , 并不是单靠种草就可以养鱼,草料喂鱼,虽然达到了节约资金的目的,但并不能达到高产 。投喂的草料多,没多少营养,鱼吃的多 , 排泄的粪便也多,造成池塘污染的机率也大大增加 。
如果是专用配合饲料,养殖成本也太高,营养不平衡,增加了患病的机率 。投喂饲料 , 应选择配合饲料和青饲料按一定的比例搭配投喂,既保持了经济的优势,还给草鱼提供了全面的营养补充,提高抵抗力,避免发生烂尾病 。
【用什么防治方法呢 草鱼会得什么病】3、正确做好肥水管理
有的养殖户有一个错误观念,认为投喂饲料的池塘不用进行肥水,其实长期投喂饲料的池塘,水中的氨氮含量比较高 , 但是会缺磷,肥水的时候适量加入磷酸二氢钾才能更好的将氨氮转化,保持水中的物质正常循环 。池塘肥水达到了正常水平,菌相和藻相都趋于平衡发展,可以有效避免有机物的产生,减少细菌繁殖,草鱼在这样的池塘环境生长就可以减少患病的机率 。
施肥的方法:淤泥较厚的池塘可以用微生物制剂加适量的磷酸二氢钾;淤泥较浅的池塘可以施有机肥、微生物制剂和适量的磷酸二氢钾 。
4、采取药物进行防治
在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可以向池塘内泼洒适量的生石灰1~2次,将池塘的酸碱度调整到8左右 , 并适当开增氧设备增加池塘里的溶氧含量 。结合中草药来进行治疗,比较常见的中草药有五倍子,每立方米的水体取2~3克的五倍子捣碎,煎成汁后加入适量的水混合,均匀地向池塘泼洒 。也可以将五倍子叶片以堆肥的形式 , 堆在池塘的四个角落,大约600平方米就要用叶片15KG左右,半个月搅动一次池塘角落的水,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减轻草鱼烂尾病的症状 。
小结:草鱼烂尾病的发生,说明池塘的环境已经恶化,水体中的细菌过多,引发了疾病的发生 。这种疾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合理控制养殖密度,科学投喂,加强水质管理,提高草鱼的抗病能力 , 避免烂尾病的发生 , 才能降低养殖风险 。
草鱼每天开食较迟什么原因?在这方面最为严重的就是草鱼吃食情况的好坏 。可以毫不犹豫的讲草鱼吃食情况会给养殖传递很多信息,处理得当不仅会大幅度减少疾病的爆发,降低疾病死鱼的损失,更会提升饲料的利用效率 。
1体表寄生虫准备爆发
常见的体表寄生虫有锚头鳋和中华鳋两种,他们很容易寄生到鱼体表,一般外用药物是难以杀死 , 多半是刺激其脱离鱼体表,因而时常出现多次用药无效,很容易反复的现象,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一旦爆发都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对养殖成本产生较大的影响 。这种情况的初期表现就是鱼类吃食不旺,很容易受惊吓 , 往往投喂开始没有多长时间鱼群开始散开 。当然发展到下一步你才会看见鱼不安静,容易在水面游或者看见鱼身上的红点 。
2肝胆负荷过重
很多时候养殖户投喂受行情的变化或者天气、水质的变化影响很大,他们都无时无刻地增加着肝胆的负荷,一旦肝胆负荷加重如果不及时制止,轻则损失几天的生长时间,重则开始大量死亡 。保护肝胆需要在日常投喂过程中使用乳酸菌内服 , 这样有助于肠道的吸收,降低肝胆的负担 。当肝胆出现一定的影响时则需要内服有助于肝胆恢复的药物 。
3水体的溶氧
溶氧是水体的精灵,是鱼类正常生存的前提,更是鱼类正常摄食的必要条件,也是水体指标稳定和底质健康的先决条件 。但凡养殖离开这个问题就什么都不用谈了 。
但作为养殖水体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类:浮游动物过多、水体藻类少或者单一(蓝藻水夜间)、天气不好增氧措施没有跟上、有机质过多且池底持续发酵 。当然每种原因都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案 。
4用药后的应激
尤其是杀虫药,很多时候养殖户存在一个误区:杀虫药多用一点否则不够力 , 不能达到杀虫的效果 。结果药下去了几天不吃料,再严重一点就出现死亡 。不否认现在药企的参差不齐会让养殖户看到药物按照说明使用没有效果的情况,但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切不可以随意加大用量,这样最终损失的还是自己 。当然有时候加注井水等也会出现类似的应激造成鱼类摄食不好 。
5水质差 , 最为常见的是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
鱼吃料不好,都离不开几个问题:底质溶氧不足,出现恶化;藻类多样性缺乏活力不够;残渣剩饵过多不能充分运用 。
针对这些问题,使用微孔增氧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底部溶氧缺乏的问题 , 同时还可以保障鱼类的正常摄食,确保有效投喂天数,让鱼正常健康地生长 。对于残渣剩饵,一方面需要合理搭配养殖品种,例如鲮鱼、罗非、鲫鱼、鲤鱼等,依据当地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套养,如果条件使用底排污技术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面对这些条件,鱼类摄食不好是次要 , 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下鱼类开始变成亚健康 , 发病的概率、饲料吸收利用效率都会大幅度降低 。这不仅是表面的危害,时常出现这种情况,就难以养好鱼了 。
配合饲料的出现让草鱼养殖出现了大幅度的转机,让养殖的产量和效益大幅度提升,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以前粗放的养殖并不能适应养殖的发展,我们需要大幅度地通过管理来控制养殖成本,而草鱼吃料的好坏就是这个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
草鱼背上发红怎么回事?草鱼背鳍上有红点 是因为身上长了锚头鳋 。出现锚头鳋,鱼就很容易出现浮头、不进食、甚至有红点已经腐烂 , 这都是锚头鳋惹的祸 。
为 了消灭锚头鳋 , 有不少厂家生产针对锚头鳋的药品 。
鱼的头部和背部发黑,鳃部带有少量污泥,鱼鳍基部发红 , 死前常跃出入面,解剖发现肝脏上有绿色、白色相间的斑块,胆液显深绿色或淡黄色 , 肠道前部发红 。
锚头鳋杀手能有效地杀死锚头蚤(正常3天,锚头蚤基本从鱼体身上脱落 。
使用锚头鳋要及时使用亩亩安或二氧化氯等进行消毒,防止继发感染细菌性出血病等疾病 。
草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每亩放规格为200-250克/尾的草鱼种300尾
常规养殖草鱼都是以混养为主,3年才能养成,成本高 , 资金占用时间长 。无公害草鱼高产高效快速养殖技术,现介绍如下 。
1、池塘要求:池塘面积以10-20亩为宜,水深2-2.5米,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 。每10亩池塘配套功率为3千瓦的增氧机和自动投饵机各1台 。
2、池塘清整:冬季排干池水,冻晒20天以上 。鱼种放养前15天 , 进水10-2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清塘消毒 。
3、鱼种放养:春节前后,每亩放规格为200-250克/尾的草鱼种300尾,规格为15-20尾/公斤的鲫鱼种300尾,规格为5-6尾/公斤的鲢鱼种50尾、鳙鱼种10尾 。鱼种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泡消毒5-10分钟 。
4、饲料投喂: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 , 饲料蛋白质含量在28-32%,辅投青绿饲料 。饲料投喂遵循“前粗后精”和“四定四看”的原则,一般每天投喂2次 , 以2小时内吃完、草鱼摄食8成饱为宜 。3-6月以投喂蛋白质含量为28%的颗粒饲料为主,日投饲率为3%,适量投喂青饲料;7-9月 , 控制颗粒饲料投喂量,日投饲率为1.5%左右,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8%,加大青饲料投喂量,控制鱼病发生;10-11月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2%的颗粒饲料 。连续投喂颗粒饲料一段时间后,应停喂颗粒饲料1周,间隔期内投喂原粮饲料 。平时注意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等药物,避免草鱼患肝胆综合症等疾病而造成大量死亡 。
5、水质管理:正确使用增氧机,6-10月晴天无风天气,每天下午1-3时开机增氧2小时,凌晨适时增氧;连续阴天应提早增氧 。适时向池塘加注新水 , 采取“小排小进、多次换水”的办法逐步调控水质 。6-9月,每隔3-5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0厘米左右,每隔15-20天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生石灰10-2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1次 。
6、病害防治:采用“前粗后精、精青结合”的方式投喂,控制草鱼肝胆综合症发生 。草鱼常见病有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一般采取内服外泼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外泼主要以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消毒剂为主,连用3天;内服以“三黄粉”药饵效果较好,每50公斤鱼体重用三黄粉(大黄50%、黄柏30%、黄芩20% , 碾成碎粉后搅匀)0.3公斤与面粉糊混匀后拌入饲料中投喂 , 连用3-5天 。
7、适时捕捞:适时将大规格成鱼起捕上市是草鱼高产养殖的重要措施,主要目的是降低池塘水体的载鱼量 , 促进后期池鱼快速生长 。一般于7月底起捕1次,在清晨水温较低时起捕 。
草鱼的颜色变白了是什么?。?/h3>两种情况:缺少阳光照射和鱼龄大了(随年龄的增长进入“老年”的金鱼颜色会越来越浅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