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水还是浓水的方式有哪些 倒藻是什么意思

倒藻是什么意思 , 判断水是肥水还是浓水的方式有哪些?用观察鱼池水色的方法,判断水质肥瘦优劣是我国池塘养鱼的传统经验 。因为水色可反映浮游动、植物的优势种群及其大概数量和有机碎屑等悬浮物数量,通常主要决定于浮游植物 。但有些生产者由于观察方法不当,对水色判断不准而贻误生产 。
(1)看水色的方法
一般在上午9、10点钟以后,观察者背向太阳面向池水,排除池埂上较高绿色植物倒影颜色的干扰 , 从鱼池上风端看到下风端,先观察整个鱼池的基本底色,再注意水色是否均匀,有无从上风端向下风端辐射的“云丝”或“云块”状水华(见后文),水华的主色调是什么?对比上风端和下风端水色的区别,即使没有水华也要对比观察 。通常下风端水色都比上风端略深,除对比正常的浓淡外,更要注意下风端有无特殊色泽,这样可预料浮游藻类发展的趋势 , 并及时发现和防止有害藻类大量繁殖甚至形成水华 , 影响水质 。
(2)优良水色
因为施肥鱼池同时存在多种浮游植物 , 其中有优势种和亚优势种 , 所以水色常表现为二者的调和色 。常见较佳水色有草绿色、黄绿色、墨绿色、茶褐色(施牛粪后也会出现此色,但数日后转绿),大多代表着比较容易被滤食性鱼类消化吸收的藻类 。衡量好的水色要结合其透明度观察,看似绿色或淡褐色啤酒瓶,有晶莹剔透感,即“爽” 。
因为施有机粪肥鱼池的优势种群多为鞭毛藻类,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和一定的活动能力,每天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作上下垂直移动 , 因此,除阴雨天以外,水色亦随日照而变化,即早晨较淡,8、9点钟后水色渐浓,午后水色最浓 。这就是所谓水色的“活” 。由于浮游藻类的优势种群常因季节而变化 , 因此水色也随季节而变化,这也是池水“活”的又一含义 。
(3)水色浓淡和水华
水色浓淡体现着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多少,水色越浓,透明度越?。?浮游植物生物量越多,我们称水越“肥” 。如池水呈淡绿色时,浮游植物生物量常为20~30毫克/升左右;池水呈深绿色时,浮游植物生物量常为30~50毫克/升,池水最佳,肥度适中;池水呈墨绿色时,浮游植物生物量常为60~100毫克/升,池水偏肥,虽对鲢、鳙鱼有利,但对草食性鱼不利,水质易变,危险性大 , 对管理要求高;池水呈深墨绿色 , 或蓝绿色,此时浮游植物生物量常超过100毫克/升,池水濒临危险 。如遇天气突变,例如雷雨闷热天气、白天烈日高温,夜间突转西北风和阴雨,翌日凌晨极易“转水”,即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下沉,甚至出现“臭清水” , 鱼类则因浮头和氨中毒而大量死亡 。因此,如发现此水色,必须立即换水 , 即鱼池一端进水,另一端排水 。
有些浮游植物在条件适宜时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或亚优势种,这些藻体集聚在一起,使集聚区的水色明显地比周围的浓,而形成水华(亦称“水花”) 。随着优势种生物量增加 , 水华的范围扩大,边缘线亦渐丰满,因此水华的大小和形状可判断浮游植物的丰裕程度、池水的肥度 。出现有益藻类的水华的鱼池,滤杂食性鱼类产量较高,但管理难度大 , 风险大 。如不是鲢、鳙鱼为主的鱼池为确保生产正常,尤其是确保草食性鱼正常生长,应抑制水华形成,停止施肥 , 注水,保持适当肥度 。
基围虾在下雨天需要喂食吗?关注
近期各个地区阴雨连绵,福建,江苏 , 河南,广东等地下起强劲暴雨;外塘养殖的虾农叫苦不迭,由于台风和强降雨的影响 , 疾病疯狂而致,虾农们防不胜防;近几月的辛苦付诸东流 。究竟我们要做什么,才可以减少这类的情况发生?接下来老虾农就给大家分析分析我们在梅雨之后要注意哪些小细节!
1.确保溶氧充足
夏季是雨水最多的季节,下雨的时候气压较低、闷热,会造成水体中光照不足,水体中的有益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溶氧减少;有益藻类也消耗部分氧气 , 本身溶氧不足的情况下再消耗部分氧气,则会导致虾缺氧而死 。
因此白天的时候要开足增氧机,在夜晚的时候除了开足增氧机,还要增加颗粒氧,在晚上12以后溶氧是最匮乏的时侯,单单只开增氧机是满足不了对虾的需求,必须增强水体中的溶氧来保持对虾的活力 。
2.泼抗应激产品
泼洒应激性产品应该在什么时候泼洒?很多人有的时候会产生一个误区!我要在下雨之后才泼洒抗应激产品,雨后泼洒应激产品不是给虾提高免疫能力,缓解下雨对虾的应激反应吗?
其实不然 , 泼洒应激产品要在下雨之前、下雨中、下雨后都泼洒抗应激产品;雨前泼洒抗应激产品是为了增强营养,提高免疫能力,预防对虾在雨中应激反应过度虾体产生伤害 。
雨中泼洒应激是为了对虾在雨中由于水位的上升促使水体的变化而使虾产生应激反应;雨后泼洒抗应激产品是为了防止对虾由于雨水的原因产生应激脱壳;造成脱壳不遂等情况!
3.补充微量元素和钙物质
在雨后我们通常要保持充足的溶氧,泼洒抗应激的产品;还要补充微量元素和钙、镁等钙物质;下雨之后如果对虾过度应激会产生应激脱壳 。
为了防止脱壳不遂 , 应该补充微量元素和钙物质增强对虾壳硬度;补充微量元素是为了促进钙物质的吸收,补充水体的总硬度及对虾的各项微量元素的缺乏 。
在下雨期间要注意农历的日期,初一、十五左右为对虾脱壳期,前后三天要多补充微量元素和钙物质;帮助对虾进行脱壳,防止脱壳不遂 。
4.雨后加料要注意
下雨的时候要注意在控制料比 , 下雨的时候对虾吃料减慢,过多的加料会使饲料浪费 , 在后期温度上升之后,会因为温度的上升,多余的饲料在水体中腐坏,造成水体污染 。在雨后也不要猛加料,虾猛吃料之后会出现吃料减慢 。这类的问题较难处理 。
5.雨后调水需注意
在雨后要注意水体的PH值、氨氮、亚硝酸盐、总碱度、溶解氧、水体的盐度等值 , 尤其是水体中的PH值,由于水是酸性,下雨之后水体中的PH值会降低,提高水体的PH值要注意少量多次提高,切勿一次大量使用;一次增高到位后期温度升高容易造成PH值升高 , 造成倒藻等水体环境的发生 。
对虾塘清到见底怎么办?对虾塘清到见底怎么办?
所有水产养殖都有着同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在养殖水产品之前将水质养好,对于对虾养殖来说也同样是这样一个道理 , 而且相对来说对虾对水质的要求会更高 。那么在养殖对虾的过程中,对虾塘水质清到见底怎么办呢?
对于这一问题首先我们要找到原因所在,也就是说水质为什么会变的那么清,对于水质在养殖过程变清的情况在水产养殖中也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通常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所产生:水温过底:这种在早春和秋冬季较常见,因水温低水中的浮游生物繁殖慢,所以水中的藻类相对来说会少很多,这时水质就会变的很清 。特别是塘口底质瘦的塘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
水中的浮游动物过多:这种情况也很常见,水质在刚开始养虾时还是很好的,但是随着水中的一些小的浮游动物多起来,水质会突然变的很清,最常见的就是水中的水蚤之类的动物过多之后将水中的藻类吃掉的后果 , 这种情况可以用肉眼看到水中有很多小的水生动物 。水质本身过瘦:这种在新挖的塘中很常见,塘里的肥分不够底质差,这种情况下塘里的藻类是很难生长繁殖起来的,特别是在低温季节想让水肥起来将会变的更加困难 。
那么对于你所说的这种情况如何来处理好呢?踏火个人的建议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想法处理 。施肥:这个方法对于水质瘦引起的水变清很有效,像现在这种低温季节可以选择晴天的中午在塘里用一些肥水膏之类的来肥水、培藻,想法让水中的藻类生长起来才是关键所在 , 要不时间长了水中易长青苔 。如果没有肥水膏也要以用尿素来代替,但是用这些肥之前一定要先确认水质没有问题才能用,否则易出现氨氮过高反而引起虾的不适 。杀浮游动物:若是塘里的浮游动物过多引起水质变清,则可以选择天气好的时候用药将水中的浮游动物杀死一部分,常用的药物如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都可以用 。如是淡化了的对虾,也可以在塘口中最开始时就放养几条花鲢和白鲢进去 , 让其来控制水中的浮游生物 。
以上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仅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养它呢?实际上我们吃的白鲢并不少 , 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鱼糕、鱼丸”大多都是用白鲢做的,再加上白鲢是滤食性鱼类可以净化水质“维持生态平衡”,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爆发“蓝藻” 。
从白鲢的食性来说在养殖中必不可少!
白鲢是是上层滤食性鱼类,靠摄食水体中的浮游藻类为食,在养殖过程中都会利用白鲢的食性搭配一定比例的白鲢防止养殖过程中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爆发“蓝藻”和“倒藻”翻塘 。
随着养殖水平越来越高,养殖过程中我们投喂的饲料越来越多由以前的亩投喂量一吨到现在的两~三吨,饲料蛋白也越来越高 。会让水体氨氮越来越高,会让水体肥度越来越高 , 到一定程度就会富营养化爆发蓝藻 。
由于养殖水体的肥度适合藻类大量繁生,要是没有白鲢摄食这些藻类,当藻类过度繁殖到一个高峰就会突然大量死亡就是我们养殖过程中常说的“倒藻” 。
“倒藻”会有什么危害呢?藻类突然大量死亡,池塘变成“寡水”没有藻类光合作用产生来氧气就会引起池塘缺氧严重引起大量死鱼,并且藻类大量死亡会释放大量藻毒素引起鱼类中毒 。“缺氧”再加上藻毒素中毒会让死亡情况雪上加霜
我们需要利用藻类生长繁殖大量消耗水体中的肥度防止水体过肥,但也需要白鲢摄食藻类来防止藻类过度生长繁殖引起的“倒藻”和富营养化爆发蓝藻 。
白鲢由于价格便宜,来源方便利于加工大多数食品加工厂都会选择白鲢用白鲢来做鱼糕和鱼丸 。
所以在日常养殖中我们养殖白鲢是“一举多得”的事,既维持了生态平衡又产生了经济效益!
农村养鱼人口中的翻塘是什么意思?农村养鱼人所说的“翻塘”,也就是大量水中的水产鱼类(尤其是鲢鱼)出现的鱼浮头,在鱼塘的水面鱼嘴上下闭合呼吸空气 , 鱼尾左右摆动或有少量的跳跃现象,鱼“翻塘”会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会导致鱼类大量可能的死亡 , 给水产养殖户带来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 。
水产养殖出现鱼“翻塘”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天气突变的恶劣的出现,尤其是在夏季 , 天气变化的闷热、水表面层气压的增高,浮游在不同水层的鱼类,就象非高原生活区的人进入高原地区的“高原反应”,水层中的氧气含量少,大气压力等影响 , 鱼类不得不浮出水层呼吸氧气;
其二,水产养殖鱼塘存水少、水层低,而受太阳的辐射,水层气温的回升,鱼塘的底层温度也会提高 , 而浮游在鱼塘中上层鲢鱼等鱼类受水温的影响,会下浮到鱼塘的底层与其它鱼类争空间、争氧气,恶性循环地造成鱼塘底层鱼类密度的增大和有氧含量的降低;
其三,水产养殖密度大,水生植物和投入鱼的饵料多,而夏季鱼饵料的吃不完,饵料受天气气温回升快的影响,会发酵加重了鱼塘的有机质含量,鱼塘水质水肥的增加、水质的恶化;
如何避免鱼“翻塘”不利出现?根据以上的分析,建议水产养殖户应根据不同情形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如果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鱼塘的水层深或适宜 , 天气闷热,大气压力高,应提前开启鱼塘中的增氧机,以此增加鱼塘水层中的有氧含量;
二、夏季鱼塘的水层浅,应适度补水增高水层 , 并根据水域的面积、水层,合理地抓好不同鱼类的放养数量,因为放养密度的增大 , 各种鱼类增长速度的不同,而饲料的投放量的增大,会给水质带来有机质的提高 , 鱼类生活环境受到影响,也不利于鱼类的生长;
三、对于鱼塘的水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 实施放肥水、补新水,降低鱼塘的有机含量和PH浓度,在夏季水产鱼类的养殖应适度增高水位 , 这样,天气太阳光线的照射会对鱼的生活影响少 , 浮游在中上层的水产才有更大的生活空间、更适宜的生存环境 。
【判断水还是浓水的方式有哪些 倒藻是什么意思】如果水产养殖户对水产鱼类的养殖能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我想,水产鱼类“翻塘”的现象则会大大减少或完全能避免!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