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才能活得久 轮虫有什么危害

轮虫有什么危害,鱼苗买回来多久喂食?【怎样养才能活得久 轮虫有什么危害】新买的鱼苗一般在入缸三天后开始喂食,因为鱼苗在买回家的过程中 , 会因为受到惊吓 , 导致体质比较虚弱,到家后就需要一段时间恢复身体和适应新环境 。
如果过早给鱼苗喂食,首先新鱼苗会没有食欲,其次鱼苗吃食后会不易消化,再加上体质不好,很可能引起鱼苗的病情 , 甚至直接突然死亡 。
鱼是很耐饿的,几天不吃食没什么问题,新鱼三天后再喂对鱼只有好处,没什么坏处 。三天后可以先少喂一些,如果鱼吃食情况较好 , 再逐渐增加投食量 。
明虾怎样养才能活得久?1、水温偏高,红绿灯 , 25度水温就行,鱼状态不好的时候没有升温的余地 。建议使用水族专用的风扇,可以有效降温,水族店应该有 。另外,养灯鱼要养水草才好看,把水稳降下来,养草 。
2、过滤对水族箱的过滤系统进行调整时吸水口应使用过滤棉进行加工 , 或使用水中过滤器防止幼虾被吸进过滤装置 。减缓水流的强度,以免降低生物过滤的能力 。在过滤装置中增加过滤面积,尽量使用磁能生化棉等高端产品 。最大限度加强生物过滤能力 。使用氧气泵增加水族箱中的溶氧量,有助于硝化细菌繁殖生长 。
3、缸底在水族箱底部放置较大的过滤底砂 。由于水晶虾的食量很大,需要每周进行扫除 。
4、水草作为幼虾的隐蔽所,莫丝水草是必需的一种水中植物 。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还可以称为水晶虾的食粮 。在饲养水晶虾的幼虾时,繁殖箱是必要的(塑料箱,周围有多数小孔) 。为了营造适合水晶虾生存繁殖的环境,请在繁殖箱内多布置一些水草,以提高水晶幼虾的环境适应能力 。
5、水质水晶虾比较适应弱酸性的水质 。但由于使用矿物质底砂保持硬度的缘故,水质微微呈弱碱性 。在换水时,请将更换用水的酸碱度调整为7左右的中性水 。
东北大雪天遍地虫子是什么现象?东北大雪天这些小虫子就是“雪跳蚤”,其实是弹尾虫的一种,从目前来看,对人或动物并无害 。
“雪跳蚤”属于节肢动物门下的弹尾纲,而跳蚤属于同门下属的昆虫纲,虽然它们长得很像,但它们不是一类生物,而且它们生活环境可大不相同,雪跳蚤生活在冰天雪地下面,0°C开始活跃,而跳蚤一般在18~20°C最活跃,它吸食动物和人的血液,传播多种重要传染病,包括绦虫病、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地方性斑疹伤寒和巴尔通体病等,对人畜都是有害的昆虫 。
对于雪跳蚤而言,进入冬季由于大雪尘封大地,雪下面温度比表面气温要高很多,一般来说,东北哈尔滨的夜间气温达到-30°C左右,雪下面温度还能在-7°C以上,这便有了雪跳蚤的生存空间 。
雪跳蚤身体胖嘟嘟的,体内多油质性物质,有这些油类物能够抵御严寒,能够在零下几度保持体内组织不受伤害 , 而且在冰雪下能够顽强生存 。它们大多以腐殖质、菌类、地衣等为食,有些种类也吃细菌、植物和细小动物如水生轮虫等,有的只吃特定种类食物,但它们不攻击人类 。
雪跳蚤多半生活在潮湿的地方,东北地区三江平原地势低洼,有丰富的腐殖质,它们便在这里聚集,比如湖河岸或者水渠边,研究者也在喜玛拉雅山超过海拔6000米的地方找到它们,或者是在火山喷发口附近也有存在 。
为什么今年东北地区雪跳蚤这么多呢?我们看下图:
上图是今年冬季12、1、2月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图,图中的颜色黄色~红色的地区,气温偏高,颜色越红 , 气温偏高越多 。东北地区黄色较多 , 气温较常年偏高在1°C以上 , 三江平原地区偏高2°C左右,这样的暖冬特别适合雪跳蚤生存,这也是今年雪跳蚤多的原因 。
其次近期气温回升太快,我们以哈尔滨为例,(上图)最低气温从周二的-20°C,一直上升周六的-5左右,气温变化在15°范围内,最高气温稳定在0°C左右,这个温度雪跳蚤特别活跃 。另外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 , 这些小跳虫被释放出来,开始活跃在冰雪表面,我们便见到雪跳蚤多了起来 。
暖冬的天气生物节律发生了变化,导致各种生物很早就迎春了 。
快速培育轮虫方法?室内培育轮虫的方法
1、种苗的采集与消毒工作
从池塘里捞取浮游生物的样品,在解剖镜下将轮虫分离出来 。为了避免其它的浮游动物的混入,可先将轮虫用吸管吸到清洁的玻片上,之后再转移到培养的容器中,以保证轮虫的纯度 。培养的水泥池在放种之前先要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清洗干净以后等待使用 。培育轮虫用的水也要严格消毒 。常用的药物是漂白粉,可以杀灭大部分敌害生物和藻类,余毒消失得也快,一个星期就可以使用 。水在使用之前,要用少量的轮虫试水,如果轮虫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才能大量接种 , 轮虫的接种密度一般是2~5个/毫升比较合适 。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10~12天即可以扩大培养 。
2、饵料投喂
培育轮虫基本都是用酵母和光合细菌,在培养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光照,光合细菌对轮虫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投喂量是5×106~10×106个/毫升 。并根据培养中的具体情况及轮虫吃食状况来确定投饵量,以吃饱没有剩饵为宜,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轮虫的生长 。在较小的水体中培养轮虫,投喂酵母后要轻轻搅拌,使之分布均匀 , 还能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 。如果水体较大 , 在培育轮虫时 , 应采取向水中充气的措施,以保证培养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还可以防止饵料下沉,促进轮虫的快速生长 。
3、轮虫的温度控制与扩大培养
轮虫生长对于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最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4~30℃,为了能使轮虫快速生长,要注意维持合适的水温 。轮虫的生长发育与水质有很大的关系 。在培养过程中,轮虫会越来越多 , 排泄物也会增多,水质很容易发生变化,所以 , 培育的过程中,要观察水质情况,定时加注新水 。
在适宜温度和充足的饵料情况下,保持良好的水质 , 经过10天左右的培养,当轮虫的密度达到60个/毫升以上时,就要进行扩大培育或采收一部分增加空间 。可以用200目筛网做成工具来捞?。?也可利用灯光照射,使轮虫集中在一起,然后进行捕捞 。为了使下次能继续培育,先要确定合理的捕捞量,培养池里保持一些轮虫 , 以便繁殖 。
轮虫室外培育的方法
1、清池进水及接种的方法
清池进水:干水清池,即把池水排干,在太阳下暴晒3~5天,就算是完成了清池,如果要消毒 , 可以在池底和池壁泼洒一些药物 。另一种为带水清池,就是把培养池与池水一起消毒,按水池的水量加入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 。药效消失以后,如果池中还要加水 , 必须要用250目或300目的密筛绢网过滤,以清除敌害生物 。池塘一次进水不能太多,第一次进水20~30厘米,之后慢慢再增加 。
接种密度:轮虫的接种密度要根据使用的饵料种类来决定,用单细胞藻类作为活饵料,接种密度对轮虫的影响不大 。如果用酵母培养,则接种密度可以大一些,一般35~50个/毫升为好 。因为酵母很难存活 , 死亡之后会污染培育轮虫的水体 。若投饵量过大 , 水质很容易恶化 , 造成轮虫死亡 。轮虫接种密度过小时,若投喂量偏少,水中没有多少酵母,轮虫很难找到食物 , 会因摄食不足而影响正常生长,甚至会导致轮虫因饥饿而死亡 。
2、室外培育轮虫的管理措施
① 水温:水温是轮虫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能适应的水温范围为5~40℃,最适合的温度为24~34℃,在符合生长的温度范围内 , 水温升高以后,轮虫就可以缩短生长周期 , 产量也随之增加 。水温太高了也不合适,超过了轮虫的适应范围,会使轮虫的蛋白质水平下降,影响品质 。温度过低 , 不利于轮虫繁殖 , 所以,在室外培育轮虫,要密切关注水温变化,采取有效的措施维持适宜的水温 。
② 盐度:高盐度的水体环境对轮虫的生长不利,在室外培育轮虫 , 适宜的盐度范围是15~25 , 但低盐度环境下培养的轮虫活力差,作为饵料投喂很快就会死亡,利用价值低 。在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池塘的水位,夏天季节温度高,水分容易蒸发,造成水位下降,池水里的盐度就会升高,对轮虫生长很不利 , 必须进行调节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淡水引入培养池,降低池中的盐度,在轮虫接种或采收时 , 盐度升降的幅度太高,轮虫会发生大量死亡 。
③ 合理投喂:轮虫培养的饵料除了单细胞藻类和酵母外,还有人用发酵面粉、米糠来培养轮虫 。一般情况下,用普通的饵料来培育轮虫 , 轮虫密度到200个/毫升以上有点困难 。虽然采用特殊的浓缩小球藻为饵料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这种方式培育轮虫的成本过高,对于养殖户不合适 。以酵母为饵料培育的轮虫,采取用鱼肝油进行营养强化的措施,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轮虫属于滤食性动物,能吃到多少食物,与水中饵料密度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为了保证轮虫有足够的食物供给,投喂的原则是早期的投饵量可以高一些,等轮虫的密度增加以后,再慢慢降低投喂量 。
④ 水质:随着轮虫的生长繁殖,水体中的密度越来越大 , 投饵量就会增加 , 残饵和粪便的积累也会越来越多,随之会产生氨氮,对轮虫的生长极为不利 。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向水池充气,保证足够的溶氧 。另一方面要根据轮虫的生长情况合理投喂饵料,这样可以稳定水质 , 使培养顺利进行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机械的方法清除污染物,定期使用光合细菌 , 可以改善水质,降低氨氮的含量,对轮虫生长有促进作用 。
⑤ 敌害生物:在轮虫培育过程中,水中的纤毛虫会与轮虫争食饵料,还有水蚤和、丰年虫等浮游动物 。这些生物不仅会抢食饵料,还会争夺轮虫的生活空间,有些桡足类的生物还会摄食轮虫,是轮虫繁殖的主要危害之一 。这些敌害生物主要是进水时没有做好过滤措施或是从饵料中带进来 。另外,当投喂过多的酵母没有吃完 , 发生反应后,换水量不足,很容易引起敌害生物繁殖,危害轮虫的正常生长 。因此,在轮虫培育过程中 , 进水要做好防护措施,投喂的酵母不要过量,以免留饵时间过长而影响水质 。
3、轮虫的采收
培育轮虫的密度超过100个/毫升时 , 就可以采收 , 采收中动作要轻,避免轮虫受到冲击 , 可以用250~300目筛绢网制成约40升的网箱,网箱高40厘米,外面用不锈钢架支撑,网箱捆紧于不锈钢架内,把网箱连同不锈钢架放在一个高为20厘米的大塑料盆中,用潜水泵把池水抽出,经塑料软管导入网箱内过滤 。塑料软管应尽量避免用阀门,管口应没入水面以下,避免水流太大和突然改变对它的冲击 。为了避免将致病菌带入育苗池,必须用过滤海水将轮虫冲洗干净或经药浴消毒后再投喂 。由于轮虫培养池中的残饵、轮虫粪便等物质会逐渐增多,使水质恶化 , 因此每次培养时间一般维持18~24天,最多一个月就要全部采收 , 清池消毒,开始新一轮的培养 。
那么浮游动物都是怎样培养的呢?所有的鱼苗在培育过程都需要大量的浮游动物,那么浮游动物又是怎么培养的呢?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好问题,在自然情况下 , 刚刚破膜孵化出的仔鱼是不需要进食的,其营养物质来源是卵黄,这一阶段的营养方式也被称为内源性营养 。随着卵黄中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仔鱼就会开始摄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 , 比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微藻等等 。
这时候,如果事先准备培育出了数量丰富的浮游生物 , 就能大大提高初孵仔鱼的成活率 。有些浮游动物人用肉眼是看不清的,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清晰地看到它们的外观结构 。
▲▲上图是高倍镜下色彩缤纷的枝角类浮游动物,颜值是相当的高 , 头部枝角上的刚毛数量是分类依据之一 。
相对于人工颗粒饲料而言,天然的浮游动物是鱼类最好的开口饵料 , 一来是营养全面丰富,二来还不会对水质造成污染,三来还能节省了经济成本 。
首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观察、收集浮游动物呢?浮游动物个体一般都很?。颐窃诎滋旌苣巡炀醯剿堑拇嬖?。但事实上,这些小动物几乎遍布于水塘的各个角落 。
有经验的养殖户还能够通过观察水塘的水色来判断浮游生物的丰度:一般来说,越是清澈的水池,里面的浮游生物就越少,这种水的肥力比较贫瘠,“水至清则无鱼”说的也是同样道理 。
对于那些有“颜色”的池塘,不同的颜色也有不同的“含义” 。颜色为黄褐色的池水所含的硅藻比较多,青绿色的池水所含的绿藻比较多,偏白的水质含有的原生动物和细菌则比较多 。对于养殖户来说,好的水一般是黄褐色(茶褐色)的水,这时候鱼苗的长势一般都比较好 。
浮游动物难以观察,但也不是无迹可寻 。这里教大家一个观察浮游动物的小技巧:晚上准备一只手电筒,在水池边打开,顺着光束的方向看过去就会发现水里面有无数个运动的小白点,这些小白点就极有可能是正在觅食的浮游动物 。
▲▲轮虫的微观图
由于这些浮游动物的个体非常小,想要把它们打捞上来就需要准备非常致密的网具 。一般来说,300目的网筛就可以捞上来绝大多数浮游动物了 。反复打捞之后,浮游动物的密度就会越来越高,这时候就能在网筛内面上清晰的看到很多密密麻麻的浮游动物了,有很多还能跳动,用肉眼就能观察到 。
那么,常见的浮游动物又有哪些呢?对于初孵仔鱼而言,重要的浮游动物有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三大类 。这三种浮游动物的大小各有不同,能够满足仔鱼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求 。
首先是轮虫 。轮虫的个体大小一般在100~500微米之间,属于多细胞动物 。轮虫是鱼类、虾蟹类育苗时的优良饵料,具有生活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宜等优点 。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最广泛的轮虫是褶皱臂尾轮虫,其寿命只有7~10天,而且温度越高轮虫的寿命就越短 。
▲▲微观视角下轮虫的运动 。
▲▲轮虫的外观构造及口器特写 。
当外界条件恶劣的时候,轮虫可以产生休眠卵以度过“艰难时期” 。轮虫休眠卵的长度约为135微米 , 宽度约为88微米,休眠卵的卵壳比较厚,这正是为了抵御外界的不良环境 。当外界条件好转时 , 这些休眠卵就能够孵化出新的个体并进行下一轮的繁殖 。
接着是枝角类 。枝角类俗称红虫或者鱼虫,全世界淡水中的枝角类有450多种 , 我国就有148种 。在鱼苗培育过程中,重要的种类有蚤状溞、大型溞、透明溞、多刺裸腹溞等等 。
▲▲100倍镜下,水溞正在繁殖后代 。
枝角类比轮虫更大 , 体长一般在2~3毫米左右,用肉眼就能观察到 。枝角类的寿命和温度、盐度有关,一般都在8~10天左右 。此外 , 枝角类的蛋白质含量在30%~70%左右,氨基酸种类齐全,营养价值高 , 因此在水产养殖上也有重要的应用 。
最后再说一下桡足类 。和枝角类不同,桡足类主要生活在海水中 。在某些海区浮游生物的种群中,桡足类甚至占到了70%的比例,种类以哲水蚤为主 。目前国内成功培养的桡足类生物有30多种 , 比如纺锤水蚤、伪哲水蚤、华哲水蚤、真宽水蚤等等 。
▲▲各种形态及颜色的桡足类生物,上面有6只水蚤在腹部末端都有卵囊(也就是上图中呈“八”字形的部位) 。
▲▲上面这张图就是卵囊的特写,每只水蚤一次能繁殖几十个后代 。
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培育浮游动物呢?从本质上来看 , 浮游动物的培育和普通的鱼类、虾蟹类、贝类、海参等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是浮游动物的个体比较小而已 。
在生产上,浮游动物的培养可以分为一次性培养、半连续培养和连续培养等多种方式 , 也可以分为粗养和精养两种方式 。先以枝角类为例讲一下一般的培育过程:
1.首先要准备好培养的容器:试管、烧杯、水桶、水族箱、各种池子等都可以 。2.培养用水也有多种选择:井水、暴气自来水、砂滤海水 。3.饵料:单细胞绿藻、酵母、细菌以及植物汁液 。4.接种密度:100-500个/L 。需要注意的是,投喂的饵料不同,枝角类浮游动物的营养组成也有不同 。
比如,以酵母为饵料养成的枝角类体内一般都会缺乏高不饱和脂肪酸 。如果直接将这样的枝角类投喂给仔鱼,显然营养不够全面 , 鱼儿的生长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保证营养的全面性,往往还需要再搭配微藻进行投喂(因为微藻中含有丰富的高不饱和脂肪酸,这就弥补了枝角类的营养缺陷) 。
此外轮虫和桡足类的培育方式也大体类似 , 基本上属于“换汤不换药”的操作 。
浮游动物的培育在鱼虾蟹育苗方面用的比较多,如果是直接购买大规格的鱼苗进行养殖,那么就不需要专门培育这些浮游动物了(毕竟浮游动太小了,还不够鱼苗“塞牙缝”的) 。只要在鱼苗下塘前7~10天做好肥水工作,池塘中就会自然生长出大量的浮游动物,这是最方便 , 但同时也是最高效的做法 。
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指出并讨论!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