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如何有效御寒 冬天御寒取暖的好方法( 二 )


2、在锅中加入清水,将鸡块及板栗仁、葱段、姜片、料酒一起放入锅中,小火炖40分钟后加盐调味即可 。
三、茶树菇煲老鸭汤
茶树菇能益气开胃,历来被认为是延年益寿的上品 。中医认为,茶树菇性甘温、无毒,有健脾止泻之功效,并且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 。茶树菇多为干炒或是做干锅,茶树菇老鸭汤就是其中的经典菜肴 。中医认为鸭肉性偏凉,鸭是为餐桌上的上乘肴馔,也是人们进补的优良食品,也是秋季祛燥、润肺的养生食材 。
原料:鸭子半只、干茶树菇一把、生姜数片、食盐适量 。
做法:
1、干茶树菇用清水泡发、泡软后彻底冲洗干净;鸭子切成块,将鸭肉在开水中焯两分钟,避免过于肥腻 。
2、砂锅内放冷水,加入鸭块、茶树菇、姜片,大火烧开后,用小火煲2小时,加食盐调味后食用 。
三、冬季的几大御寒技巧
1.多“点”水
常喝白开水
原因: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 。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 。
方法: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2000-3000毫升 。
2.出“点”汗
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
原因: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 。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 。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
方法: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例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做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诱发急病 。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
3.防“点”病
提高抵抗力防病
原因: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 。而为了保暖,开窗换气的时间又比较少,空气流通不够,如此就为各种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其次,无论是室内、室外,冬季的空气都不够湿润,鼻腔干燥也会给细菌留下更多可乘之机 。再次,冬季室内、室外温差大,人体需要更多能量来适应温差的变化,因此也更容易被细菌侵扰 。
四、按摩五大穴位暖身御寒
1、涌泉穴
缓解手脚冰冷的按摩方法,最重要的一个穴位是脚底的涌泉穴,它是肾经的起点穴位,在按摩的时候可用手心摩擦脚心,可引火归元,擦到发热,一般5至10分钟即可 。一般手脚冰凉的人,睡眠也不会太好,因为气血运行不太畅顺 。如有这样的情况,可在每天洗澡后、睡前半小时摩擦涌泉穴,治疗失眠的效果也不错 。
2、劳宫穴
手上的劳宫是心包经的穴位,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在手心上抵住的位置就是劳宫穴 。具体方法是,找到劳宫穴后,一只手握拳,用拳头的掌指关节擦另一只手手心位置的劳宫,至微微发热 。
3、肾俞穴
肾俞穴,可以用手擦到发热,也可以用温灸盒艾灸,治疗5~10分钟 。这个穴位是肾的俞穴,有补肾的作用,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
4、气冲穴
气冲位于大腿根内侧,在肚脐下5寸、旁开2寸的位置,在腹股沟稍上方的腹股沟动脉上 。在按摩时,先按揉气冲穴1分钟,然后随动脉的跳动一松一按,持续两分钟,有利于促进腿部血液循环、温暖手脚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