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腊月鼠女结婚吉日,鼠年适合结婚的日子( 五 )


第二天 , 是新喜吉日 , 鼓匠班要随娶亲的喜轿去迎亲 , 接回新娘 。庆典仪式上 , 鼓匠班吹打助威 , 吸引着村里的男女老幼拥入东家“观喜” 。这天东家屋里屋外人头攒动 , 人人都沉浸在欢声笑语和盈盈喜气之中 。深夜 , 当闹洞房的人们渐渐离去 , 鼓匠班仍紧锣密鼓 , 吹打不休 。新娘、新郎进入洞房 , 宽衣拥被 , 声声鼓乐伴着柔情 , 更增添了无限情趣 。乡下的后生们喜欢在别人的新婚之夜听喜房 , 有鼓匠班“刮喜房” , 新娘、新郎就不必担心泄露洞房的“秘密”了 。
据传 , 这种习俗是武则天留下的 。后人仿效其法 , 逐渐演变为以后的“吹喜房” 。
捞孙子
新婚闹洞房时的“捞孙子”习俗有很多富有寓意的讲究 。这一流传至今的习俗 , 古朴、热闹 , 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情味 , 表达了新婚的庄户人渴求添人进口、儿女双全、幸福的愿望 。
新婚之夜 , 闹洞房迭起 , 捞孙子却是精彩的一幕 。新娘的婆母由其小叔子等晚辈们在戏闹声中“开脸” , 扮作丑角模样 , 捞孙子仪式 。
只见众人簇拥着婆母强将其脸颊涂满锅底黑 , 描画八字胡 , 点缀红黑眼睛 , 双耳挂红尖辣椒 , 颈套串铃 , 翻穿皮袄 , 手持一把柳条笊篱 , 十分滑稽可笑 。然后 , 婆母骑上小木凳 , 众人七手八脚将其抬起涌向喜房门口 。由新郎抱回喜房 , 要端坐火炕“引火口”处 , 不能下地 , 只有在捞孙子的时候方可下地 。
红绒呢或红布包裹 , 严谨、富丽、华贵、鲜艳夺目的新婚喜轿
婆母被众人抬到喜房门口便柔声喜气地吆喝:“新娘新娘开门来 。”新娘隔着门缝问:“做啥哩?”婆母答道:“捞孙子哩 。”话音刚落 , 新娘将门打开 。婆母进门后忙将笊篱伸进水瓮象征性地上下翻转捞将起来 。晚辈们趁其不备 , 抓一把豆芽(象征扎根立后)投进笊篱 , 婆母提起笊篱瞅着白白胖胖的豆芽 , 仿看到了未来活蹦乱跳的小孙子一样 , 顿时喜上眉梢 。新娘羞羞答答地问:“捞住了吗?”“捞住了 。”婆母喜滋滋地应答 。“捞住啥哩?”新娘又问 。
婆母满面笑容地答曰:“五男二女七子团圆 , 白 , 黑小小 , 跟上奶奶吃饺饺 。”一问一答 , 配合默契 。此时 , 洞房里喜气洋洋 , 情趣盎然 , 令人回味无穷 。
捞孙子仪式结束后 , 紧接着婆母要为新郎、新娘铺炕 。边铺边念叨:“铺炕 , 铺炕 , 多生个相公 , 少生个姑娘 。”在新被子的四角底下放些糖果、枣子、花生、铜钱之类的吉祥物品 , 寓意夫妻甜蜜恩爱 , 早得贵子 , 幸福 。
最后 , 新郎新娘在众人的逗闹中勉强复述“檀木桌子榆木腿 , 你们走了我们睡” 。在一阵阵哄笑声中人们尽心而去,新郎新娘方可拥被入睡 。
其他习俗
回亲
回亲又称“回门” 。第二天上午女方家中安排车辆 , 接送新人及送亲人员同回女方家 。中午喜宴安排基本同前一天 , 所不同的是 , 新郎(新姑爷)坐首席 , 本地有俗语称“新姑爷坐正面” 。晚饭一般为馍馍 , 饺子 , 擀豆面 , 菜是豆芽粉条和披头烩菜等 。为了耍笑新郎 , 小姨子、小舅子们把饺子包上辣椒面、花椒面、食盐等 , 让新郎吃上出洋相 。但机灵的新郎来之前 , 已有长辈教导 , 早有这方面的常识 , 吃饭时格外小心 。在女方家 , 耍笑新郎也是花样百出 , 既为取笑逗乐增加喜庆 , 也为考验新郎智力 。吃完中午饭 , 新郎新娘返回男方家 , 也有的地方是住一晚 , 第二天上午回男方家 , 新娘返回婆家不能在日落之后 , 有“日落回家 , 婆婆眼瞎”的说法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