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蟹什么症状

怎么判断螃蟹不能吃了?一看二闻三捏
看:看色泽,死螃蟹色泽暗淡
新鲜的螃蟹煮熟后背部呈鲜红色,腹部亮白,而死螃蟹背部暗红 , 腹部灰白,发灰,明白?
闻:死螃蟹有腐败味道
活螃蟹煮熟后是新鲜的海鲜味道,你说的螃蟹本身就很臭应该是海鲜固有的腥味 , 习惯了就不觉得臭了,而死螃蟹由于其肉已经腐败,腐肉被煮熟后会有种特别刺鼻的臭味,不同于饭菜变质的馊臭.
捏:死螃蟹煮熟后很软
活螃蟹被煮熟后壳硬 , 用手压其壳不会下凹,而死螃蟹由于已开始腐败,所以壳质较软,用手轻按就会按下去.

螃蟹长白毛了是什么?一是水霉病 水霉菌菌丝呈灰白色棉絮状,可使蟹身上产生毛状物 。发病原因与蟹池水质过肥、不清新、注水量少及蟹体受到机械损伤等有关 。防治方法蟹池平均水深1米,每亩用333克二氯海因,兑水全池泼洒 。
二是固着类纤毛虫病 由聚缩虫、累枝虫等寄生或附着在河蟹的背壳、步足以及鳃上,形成绒毛状 。发病原因蟹池水质过肥或长期不换水 。防治方法蟹池平均水深1米,每亩可用500克“纤虫净”“杀虫净”等杀虫剂兑水全池泼洒 。
有环爪的蟹塘能不能继续养了?不能
无论是池塘、稻田、还是网围、网栏养蟹,从3月到11月均有发生 , 尤其是夏秋两季最为流行;从蟹种到成蟹均患?。环⒉÷屎退劳雎识己芨撸绕涫撬茄芾聿簧啤⑺肪巢畹牡胤? ,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在70%以上 , 发病严重的水体甚至绝产 。最典型的症状为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 。病蟹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螯足的握力减弱,蜕壳困难,吃食减少以至不吃食;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或黑色,肝胰脏呈淡黄色 。
如何治疗“螃蟹养殖”中的常见疾?。?/h2>螃蟹是近年来颇受欢迎的养殖项目,颇具经济价值 。而在螃蟹的养殖过程中,常常会感染上一些疾?。?如颤抖病、水肿病、蟹奴病等,将会严重危害到螃蟹养殖的经济效益,应当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 。那么,螃蟹疾病该如何防治?现将螃蟹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
一、螃蟹颤抖病
颤抖病在发病初期,病蟹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蜕壳困难,活动能力减弱或呈昏迷状态 。随着病程发展,指节变红,而且不断向上蔓延 。步足易脱落,螯足下垂无力,步足连续颤抖,口吐泡沫,不能爬行,因此被称为“颤抖病” , 有时可见病蟹步足收拢,缩于头胸部抱成一团,或撑开爪尖着地,若将步足拉直 , 松手后又立即缩回,亦有人称为“环腿病” , 解剖蟹体,可见体内积水,肌肉萎缩,鳃丝发黑或呈黄色 , 三角膜水肿,并呈现粉红色,胃肠无食 。
防治方法: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以生态防病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注重提高养殖环境质量 。病蟹用外消和内服方法综合治疗,外消药用0.3mg/L二溴海因等消毒药,内服蟹抖灵等,7天为一疗程;全池泼洒生石灰,调节池水成弱碱性 。
二、螃蟹水肿病
螃蟹水肿病大多为腹部机械性损伤后感染病菌所致,患病螃蟹腹部、腹脐及贝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 , 河蟹匍匐池边,不摄食 , 最后病死 。
防治方法:每公斤蟹取0.1-0.2g土霉素或红霉素,拌入饵料投喂,7天为1个疗程;或全池泼洒浓度为0.5-1mg/kg的呋喃西林溶液 。
三、螃蟹蟹奴病
由于水中含盐量较高 , 使蟹奴大量繁殖,幼体扩散,感染蟹体,病蟹腹部略显臃肿,揭开脐盖可见寄生的乳白色或半透明状虫体 。雄病蟹的脐星呈椭圆状,整足?。?绒毛少 。病蟹生长缓慢,病情严重者,蟹肉有异味,不可食用 。
防治方法:往蟹塘内注入新鲜、干净的淡水;将已感染蟹奴的病蟹捕出 , 专塘饲养,能有效抑制蟹奴的扩散感染 。
四、螃蟹蜕壳障碍病
当螃蟹有疾病或缺少某些微量元素时会患蜕壳障碍病 , 螃蟹无力蜕壳或仅能蜕出部分蟹壳,头、胸部与腹部出现裂痕 , 周身发黑,最后死亡 。
防治方法:检查螃蟹是否患病 , 若已患病,需对症下药治疗;或将蟹壳(禽蛋壳亦可)碾碎后拌入饲料中投喂;或全池泼洒石灰水(石灰在池水中浓度为15-20mg/kg),每5天1次,连续3-4次 。
五、螃蟹聚缩虫病
由于池水过肥,水质不良,聚缩虫大量繁殖、寄生于蟹体,病蟹体壳污物较多,活力、食欲逐渐减弱,严重者多在黎明前死亡,仔细镜检,可发现病蟹额部、步足、贝壳及腮等布满聚缩虫 。
防治方法:用5-10mg/kg的高锰酸钾与0.5-1mg/kg的新洁尔灭混合液浸洗病蟹;往池边、水草等河蟹密集处泼洒0.2-0.3mg/kg的孔雀石绿溶液 。
蟹塘的硬度越高越好吗?蟹塘硬度不是越高越好 。
【病蟹什么症状】虾蟹养殖硬度指的是钙硬度和镁硬度,一般100/150mg/l.要注意的事,经常检测水体硬度含量 , 太低就得补钙补镁,硬度过低水不好肥起来,虾蟹容易蜕壳不隧,一般水草多的塘,硬度都很低 , 水质清瘦,所以水草不能太多,保持水体有一定的肥度还得有一定的透明度 , 虾蟹才能快速生长 。
一、pH值的作用和调节措施
池水是蟹池的生活环境,其酸碱度是蟹池水质主要指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河蟹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病情等 。河蟹最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生长 , 即pH值为7.5-8.5,在pH值6-9时,仍属于安全范围 。
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9,就会对河蟹造成不良影响 。河蟹在养殖过程中,pH值过高或过低,不仅会引起水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甚至会使化学物质转变成有毒物质 , 对河蟹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不利,还会抑制光合作用,影响水中的溶氧状况,阻止河蟹呼吸 。
1、pH值的作用
养河蟹的实践证明河蟹在酸性(pH值低于5.5)条件下,水体中河蟹对传染性蟹病特别敏感,呼吸困难,即使水中不缺氧,也对饲料的消化率低 , 生长缓慢 。
在酸性环境中,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 , 有机物分解率减慢,物质循环速度慢,使细菌、藻类、浮游生物的繁殖受到影响,而且河蟹鳃会受到腐蚀使河蟹的血液酸性增强,降低载氧能力,尽管水体中的含氧量,但河蟹会浮头,造成缺氧症,河蟹的活动减弱,新陈代谢急剧减慢 , 摄食量减少,消化能力降低,不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 。
同时 , 偏酸性水体会导致由原生动物引起的河蟹病大量发生,如纤毛虫病等 。pH值在5-6.5之间,又极易导致甲藻大量繁殖 , 对河蟹的危害也较大 。在低pH值下,Fe2+离子和H2S的浓度都会增高 , 而这些成分的毒性又和低pH值有协同作用,pH值越低,毒性越大 。
在氮的循环中,pH值也起着重要作用 , 硝化作用、固氮作用都以弱碱性pH值7.5-8.5最适宜 。高pH值会增大氨的毒性 。pH值还会通过影响其他的环境因子而间接影响到河蟹的生长 。
pH值还严重影响到水体的生物生产力 。pH值的不适宜会破坏水体生产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磷酸盐和无机氮合物的供应 。如果池水偏碱会形成难溶的磷酸钙,偏酸又会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铁和磷酸铝,这都会降低肥效 。
2、pH值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规律
决定pH值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水中游离CO2和CO32-的平衡系统 , 以及水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它的分解条件 。CO2和CO32-的平衡系统根据水的硬度和CO2的增减而变动,CO2的增减又是水中生物呼吸作用、有机质的氧化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对强弱决定的 。
pH值的日变化规律是一般情况下日出时pH值开始逐步上升至下午17:30左右达最大值,接着开始下降 , 直至翌日日出前至最小值 , 如此循环往复,pH值的日变化范围为0.6-1.5,若超出此范围,则水体有异常情况 。pH值日变化规律是因为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CO2,从而引起水体CO2变化,CO2含量的高低又影响pH值的日变化 。掌握的日变化规律对养殖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利用价值 。
pH值可以用来作水质判断的标准,如果看到一个养河蟹水体pH值偏低,又没有外来的特殊污染,就可以判断这个水体有可能硬度偏低,腐殖质过多,CO2偏高和溶解氧不足,同时也可以判断这一水体植物光合作用不旺或养殖生物密度过大或微生物代谢受到抑制,整个物质代谢、系统代谢缓慢 。如果pH值过高,也可能是硬度不够,以及植物繁殖过于旺盛,光合作用过强或池中腐殖质不足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